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课型
概念课
二、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学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作品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照他人的语言表达反思自己的语言实践;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藤野先生》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的留学生活,热烈赞颂了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和踏实严谨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2.教材解读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本文是鲁迅对 20 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地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洋溢着作者一腔的爱国之情,也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有高深的学问、严谨认真、对外表却很不在意、正直、富有人情味、有平等意识,关心异国青年又毫无民族偏见的“伟大”的老师。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八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经过一年多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且多次进行散文篇目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赏析散文这种文学作品。但对回忆性散文、传记没有系统性地学习,对这种文体的特点缺少认识,需要通过本单元的项目化学习,掌握并能够运用这类文章。
2.行为习惯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具备了运用精读、略读、速读等方法来阅读文章的意识,而且八年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对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敢于踊跃发言,表达想法,对于小组合作的形式也很乐意接受。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在活动过程中思想活跃,有较为充实的活动时间,教师指导的小组活动方式也有效提升了学生活动能力。
3.关键能力
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发展的高峰期,表现在知识的抽象水平、思维能力、语言、自我反思能力及各种观念、原则的快速形成。他们能在教师引导下,有意性地开展课本的活动探究。。
四、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 1.我能准确读写出本课 “读读写写”的字音字形。 2.我能梳理典型事件,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
拓展性目标 1.我能关注细节描写,理解其妙处。 2.我能学习本文撷取典型事件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挑战性目标 1.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和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 2.品悟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五、实现路径
基础性目标 实现路径 1.学生自读课文、注释,读准字音。 2.速度课文,概括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拓展性目标实现路径 1.找出文中典型事件,通过典型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小组合作归纳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
挑战性目标实现路径 结合具体的语句以及背景资料理解藤野先生的伟大以及鲁迅的爱国之情。
六、课堂流程
流程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创设 导入新课 2分钟 ①学校开展“那人那事最难忘”的人物主题展活动,请同学们结合鲁迅的《藤野先生》,制作藤野先生人物展板,体会他的“伟大”。 ②明确三级学习目标。 ①进入情景,选择自己心中的鲁迅形象。 ②齐读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任务一:初读感知,触摸“伟大” 15分钟 ①检查预习,解决阅读障碍。 ②自读课文,尝试给文章分层。 ③抓住外貌描写,初始藤野先生。 ①根据预习查缺补漏。 ②快速阅读课文,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划分文章层次。 ③跳读课文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任务二:以事知人,体会“伟大” 10分钟 ①概括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些事件。 ②尝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③筛选哪些事件可以展示藤野先生“伟大”性格。 明确写法:典型事件塑造人物形象。 ①速度课文,筛选信息。 ②抓住人物+事件。 ③尝试给所写事件加主语,分类。
任务三:咬文嚼字,升华“伟大” 15分钟 ①调动体验:按照你的经验,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最感动于别人的帮助? ②提供助读资料:鲁迅留学的背景及处境。 ③分析鲁迅到了日本后情感变化。 ①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 ②阅读助读资料并小组讨论交流。 ③归纳鲁迅情感变化即爱国主义的暗线。
课堂小结 3分钟 鲁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又从仙台“弃医从文”,这一过程无不深深浸透着鲁迅强烈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实践着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可见,鲁迅也没有辜负恩师的期望,他笔耕不辍,坚持战斗,寻找救国之路,至死不渝! 回忆本节课内容, 进行总结。
布置作业 参照提纲,尝试为你的同学、老师或家人写一篇人物小传,展现他们的主要经历和精神风貌,体现他们对你不可或缺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