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减负】第7课《藤野先生》自主学习单

文档属性

名称 【轻质减负】第7课《藤野先生》自主学习单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5 17:0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藤野先生》自主学习单
一、基础性练习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此后又发表了《阿Q正传》《孔乙己》《药》等文章。
人物介绍: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家中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日本福井县一位医生家里,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书。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因为没有进过大学,不合“资格”被要求离职,后到东京泉桥慈善医院工作,并学耳、鼻科,一年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自设诊所。1945年8月11日逝世,享年72岁。
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发表于同年十二月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文体知识:
回忆性散文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叙和描写的文章。回忆性散文是片段式的,它不追求完整性。回忆性散文具有双重视角: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文章既有“过去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对“过去的‘我’”的“感受”的“再感受”。
(一)看拼音写汉字。
(1)上野的yīnɡ huā( )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fēi hónɡ( )的轻云。
(2)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yóu ɡuānɡ kě jiàn( ),wǎn rú( )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3)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zhǎnɡ ɡù( )颇为熟悉的了。
(4)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luò dì( )。
(5)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jī xínɡ( )。
(6)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bù xùn( ),爱国青年也愤然。
(7)末尾是nì mínɡ( )。
(8)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jié zé( )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9)因为看得他有些qī rán( ),便说了一个安慰他的谎话。
(10)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yǎo wú xiāo xī( )了。
(11)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jiào huì ( )。
(1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wū hū( ),无法可想!
(13)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 yánɡ dùn cuò( )的话来,便是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zhènɡ rén jūn zǐ( )”之流所shēn wù tònɡ jí( )的文字。
(二)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掌故 寓居 庐荟 正人君子
B.漏泄 疲倦 祥细 难以下咽
C.宛如 樱花 改悔 毫不介意
D.呜呼 落弟 适值 颇受优待
(三)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B.老子写成一部5000多字的《道德经》,然后骑上青牛翩然而去,从此杳无消息。
C.如果我们任由网络谣言四处泛滥,有一天我们自己也会成为网络谣言的受害者,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D.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四)在表格横线空缺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藤野先生的显质
①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②
关心解剖实习 ③
④ 求实问理
二、拓展性练习
(一)请概述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
(二)“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中的大事,联系实际,说说鲁迅的人生选择给了你什么启示?
三、挑战性练习
(一)鲁迅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比较下面的原稿和改定稿,谈谈这些修改好在哪里。
原稿 改定稿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二)《藤野先生》为回忆“先生”的文章。请结合七年级《朝花夕拾》的内容和链接材料,阐述你对这类回忆性散文“写作意图”的认识。
【链接材料】
写作意图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意图,即作者创作作品的目的,作者想向读者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参考答案:
一、基础性练习
(一) 樱花 绯红 油光可鉴 宛如 掌故 落第 畸形 不逊 匿名 诘责 凄然 杳无消息 教诲 呜呼 抑扬顿挫 正人君子 深恶痛疾
(二)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庐荟——芦荟;
B.祥细——详细;
D.落弟——落第;
故选C。
(三)【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A.深恶痛疾: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在句中指人民群众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厌恶痛恨,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杳无消息:没有任何音讯、消息。在句中指老子骑上青牛离开后就再也没有任何消息,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危言耸听:故意夸大事实,说吓人的话使人吃惊。在句中指如果我们不制止网络谣言的泛滥,以后会深受其害,这不是故意夸大事实,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悦耳。在句中用来形容故事情节曲折,使用对象错误,成语使用有误;
故选D。
(四) 添改讲义 严格要求 真挚诚恳 询问裹脚情形
二、拓展性练习
(一)
原因:在课堂上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他认为学医只能医其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医其心灵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笔写文章,才能唤醒国人的不觉醒的意识。
(二)
鲁迅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选择学医。但他意识到要想拯救愚弱的国民,必须改变人的精神,所以他弃医从文。他具有忧患意识、民族自尊心和爱国心。有志青年的选择要把个人的人生与民族前途、国家未来结合起来。
三、挑战性练习
(一)加上“花下”,表意更准确,且使“清国留学生”的形象增添了一份轻薄、浮夸的意味。加上“成群结队”,表明不是偶然、个别的行为,而是他们的普通行为,更加表现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讽刺。
(二)《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回忆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着重抒发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和敬仰之情。由此可见,回忆性散文一般是通过作者的回忆来表现深厚的情谊,着重体现“他”对作者的影响及作者对“他”的感激、怀念等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