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同步练习 (13)

文档属性

名称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同步练习 (1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8 12:1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上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2.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①荒漠化 ②水土流失 ③酸雨危害 ④环境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3·潍坊模拟)一首唐诗这样描述某地区的景象:“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该诗描述的地区,最可能见到图中四种农业活动中的哪种经营模式(  )
A.甲
B.乙
C.丙
D.丁
4.该诗描述的地区,从事该农业活动最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气候变暖
下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图(X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Ⅰ~Ⅳ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强度四种关系模式)。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Ⅰ~Ⅳ所表示的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
B.Ⅱ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
C.Ⅲ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
D.Ⅳ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
6.如果X表示经济发展速度,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那么,目前我国处在哪种发展模式(  )
A.Ⅰ
B.Ⅱ
C.Ⅲ
D.Ⅳ
(2013·济南调研)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资源开发    
B.b表示生产活动
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d表示废弃物排放
8.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是(  )
A.煤炭开采——地面沉降
B.化工厂——水污染
C.火电厂——大气污染
D.冰箱使用——臭氧层被破坏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水资源丰富,近些年因开发利用不合理出现了许多问题。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决定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景德镇市位于鄱阳湖东部,景德镇的瓷器制作需经过取土、炼泥、洗料、做坯、喷釉、画青花、烧窑等过程。由于制瓷业上千年的发展,目前景德镇瓷土可开采储量不足100万吨。据此回答9~10题。
9.有关图示区域内水资源的利用对鄱阳湖环境功能所产生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度用水会使鄱阳湖水量和面积减小
B.过度用水会减弱其对周边地下、地表径流的补给能力
C.引水灌溉,增加湿地面积,可增强鄱阳湖调节气候的功能
D.污染水体会减弱其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能力
10.景德镇制瓷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资源枯竭、环境污染
B.酸雨、水土流失
C.国内市场日趋饱和
D.交通不便、瓷器运输费用高
读“新疆土地类型及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图”,回答11~12题。
11.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冻融作用
D.盐碱化
12.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森林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D.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造成荒漠化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三江源曾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然而近些年,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场退化、湿地消失,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已严重恶化。2011年青海计划再投资10亿元保护三江源生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从2005年正式启动以来,实施了退牧还草、封山育林、黑土滩治理、鼠害防治、生态移民等20个子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引起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2)读图,将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填入空格内:
A.草场退化
B.过度放牧
C.畜产品需求增加
D.人口增加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3)针对三江源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14.(2013·佛山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2:下表为D地某村一些发展资料。
基本情况
面积
4.1km2
人口
1
835人
土地类型
丘陵
5
100亩
梯田
2
200亩
经济果林
1
300亩
甘蔗田
1
600亩
湿地
500亩
经济状况
农业产值
91万元
村办企业
3个红砖厂、1个制糖厂
工业产值
549万元
其他
空气质量
中等
水质
3~4类
(注:1亩=0.067公顷)
(1)近几十年来河口等深线向外海凸出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采取措施改善?
(2)E、F两处中宜建设度假村的是哪一处?判断理由是什么?
(3)当地人民政府决定在A、B、C三地中建设一大型能源港口,应选择在哪一地点最适合?理由是什么?新建港口拟实行江海联运,最经济的实现方式是什么?
(4)由材料2可知,图中D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请为该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1.C 2.A 图示内容为人类大规模开垦耕地,反映了征服自然的人地关系思想。不考虑实际,无节制的开垦土地易造成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3.D 4.C 第3题,题干中的唐诗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情况,这里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而且是粗放的自给农业,最可能是丁图模式。第4题,该地区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地荒漠化。
5.A 6.D 第5题,
经济环境的协调模式要求经济发展水平要高,环境保护强度要大,两者呈正相关。第6题,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模式是经济高速发展,但环境保护的强度不够。
7.C 8.A 第7题,根据图中的关系可知,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提供给人口消费,并不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表示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第8题,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人类从地下大量开采煤炭,可能会使地下岩层之间出现空隙,引起地面沉降。
9.C 10.A 第9题,过度引水灌溉会使鄱阳湖水量和面积减小,削弱其调节气候的功能。第10题,要注意从所提供的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目前景德镇制瓷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
11.B 12.C 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的原因中,风力侵蚀所占比重最大。第12题,人类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了植被,这是导致新疆地区荒漠化的诱因,因此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13.解析:第(1)题,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的变化和鼠害。第(2)题,从④入手,逐步分析,往前推导。第(3)题,结合当地实际,从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建保护区和饲草基地等方面分析。
答案:(1)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加剧,气候干旱;鼠灾严重。
(2)D C B A
(3)大力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减轻草场压力;建立饲草基地,加强牧场基本建设等。
14.解析:本题以区域等值线为背景,考查区域开发及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解答时,紧密结合图示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认真分析即可。
答案:(1)河流携带的泥沙淤积。做好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泥沙进入河流的数量。
(2)E处。 E处为一小岛屿,F处为近海盆地。
(3)C地。 深水航道、避风良港、港区用地广阔。开挖运河。
(4)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关闭红砖厂,对制糖厂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清洁生产;新增农产品加工业(果品加工厂);发展城郊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