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1课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毛泽东
1.了解新闻的概念、特点。
2.理清消息的内容、要素、结构,分析语言的真实性、准确性。
3.探究作者在客观报道中蕴含的情感态度。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之一。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著名诗词有《沁园春 雪》《七律 长征》《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此前,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已经失去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204万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以“和谈”烟幕,构筑长江防线,企图依托长江天堑,与人民解放军对峙。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
历史背景
你从图片中感受到了什么?
1.定义:消息又称为新闻。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学等。
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
2.特点:真实性、时效性、传播性。
①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②报道迅速及时;
③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多用车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五要素
3、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背景或结语。
文体知识
字词积累
1.重点字音
溃(kuì)退 泄(xiè)气 督战 要塞(sài) 业已
摧(cuī)枯拉朽 锐不可当(dānɡ) 芜(wú)湖 荻(dí)港
2.多音字
塞
要塞
茅塞顿开
塞车
sài
sāi
sè
殷
殷其雷
殷红
yīn
yān
y n
殷勤
3.形近字
荻dí港
获huò得
无锡xī赏赐cì
歼jiān灭
阡qiān陌
纤xiān维
督dū战
瞥piē见
睿ruì智
抵dǐ抗
砥dǐ砺
诋dǐ毁
溃kuì退
振聋发聩kuì
馈kuì赠
功亏一篑kuì
一泻xiè千里
水泄xiè不通
4.词语释义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收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业已:已经。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振聋发聩: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
1.根据所学新闻知识分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新闻要素、结构。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1949年4月20日
长江前线(芜湖—安庆)
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新闻要素:
何事(what)
何故(why)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如何(how)
南渡长江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
(第一句话)
结构: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主体:
结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三十万大军”改成“百万大军”行不行?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纷纷溃退”,“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溃败”?为什么?
全国解放之后再将这篇新闻发表可以吗?
新闻特点
准确性 真实性
准确性
时效性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试分析这个结语的作用。
表现了我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执行任务的坚定,与国民党军队的溃散败退形成鲜明的对比,流露出了敌军必败、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这两句也补充了相关信息,使消息更加完整、全面。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揣摩下面句子的具体内涵和表达的情感。
体会情感
“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与实际作战时的不堪一击形成对比,客观地表现出国民党军队的虚弱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流露出作者的喜悦、自豪之感。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这句属于描写,描绘出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壮阔场面,表现了我军稳操胜券的心态,透露着作者乐观轻松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又是从哪些词汇看出来的?体会情感我军:敌军:万船齐放、突破地阵、占领、进击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摧枯拉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极为简洁,言简意赅,只有不到200字,但是具备了“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叙述层次清楚,一目了然。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总体面貌。主体分成三个层次展开:渡江战斗的时间、地点;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我军破敌、进击的态势。同时又不失生动,如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形象地再现了战斗的情景。四字句音节短促,与所表达的解放军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益彰。
牛刀小试:写一则消息报道9月1日学校开学典礼这个新闻事件。
要求:
1.写清楚新闻的六要素。
2.写清楚标题、导语、主体。
3.报道要真实客观,语言要严谨准确。
4.书写认真,字迹工整。
5.45分钟完成500字。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译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捣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
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苍天不老,重阳节却年年都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辉。却胜过春天的光芒,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