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课程标准:第一是地球的内部圈层,要求能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第二是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还有介于内部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本条标准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结构的特点,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但是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地球内外圈层的空间分布、特点是教学重点。它们相互作用形成自然环境,对认识以后各章涉及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具有统摄作用。
教学难点:
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别是难点所在,这是因为本节涉及了较多的地球圈层,在层之间形成的跨层结构容易和其他圈层相混淆。
课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地球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是由两个不连续面划分出的三层构造。对于各圈层的具体厚度和细致分层不作要求,需要突出的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岩石圈,而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它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这些就作为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特征。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速的变化作一般了解,地震波的类型及其特征、地震波在地球内部速度变化过程等不作要求。
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大气圈组要成分是氮和氧,其底部的大气状态对地理环境及其变化起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它以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形式渗透到其它圈层,并进行着循环运动。生物圈也存在于其它圈层中,占据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各圈层在此相互作用,形成自然环境。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示意图,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并掌握抓住主要特征图示结构组成的学习和表述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我国深空、深海、深陆探测计划和地球圈层结构图绘制,体验地球结构的优美,激发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地震、地壳、外部圈层等感性知识,具备一定读图、绘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但由于本节内容的宏观性,学生接触不多、涉及其他学科知识,教师宜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比喻方式,提供相关图文资料,设置必要的问题,把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启发讲授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图表形式把复杂关系条理化。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和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目前的科学技术日新月益,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在外太空遨游,宇宙探测器甚至能飞出太阳系,可谓上天有路。然而对于我们脚下6371KM半径的地球,却至今还是入地无门。
那么,人们采用了什么方法,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及物质组成呢?地球的内部结构状况如何呢?
思考、议论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对地球结构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新课
板书?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问题探究1
课件展示:“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见附件1)。
提出问题:地球的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如下问题:什么叫地震波?地震波一般有哪两种?各有什么特点?
阅读教材后回答:当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明确对地震波的研究是解开地球内部结构的钥匙。
问题探究2
课件展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研究,人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哪几个圈层?
学生分组讨论:(1)什么是不连续面?(2)根据不连续面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哪三大圈层?
培养学生的析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师生归纳
教师归纳: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叫古登堡面。
学生归纳:
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
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归纳,据图掌握地球内部结构的划分依据和圈层
问题探究3
以上我们了解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那么,各圈层有何特点呢?
阅读教材第25~27页有关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的知识,分组探究,概括各层特点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填表归纳
课件展示:地球内部三大圈层比较表(见附件3)
学生在分组讨论、探究的基础上,完成表格的填写,并展示出来,相互补充(答案见附件1)。
本部分知识教材讲述明了,学生可以自学获得。
问题探究4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具有同心圈层的特征,这种同心圈层不仅表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地壳表层以外,可划分为哪些圈层?
学生阅读教材第27页“地球的外部圈层”部分,思考:地球外部圈层的主要层次及各自范围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讨论,归纳答案。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知识归纳
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分为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学生在独立思考,同桌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地球外部三大圈层比较表(见附表4)。
使学生明确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地球的内部圈层共同组成地球。
课堂小结
地壳
内部圈层 地幔
地核
地球
(同心圈层) 大气圈
外部圈层 生物圈
水圈
疏理知识
作业布置
自己创作一幅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研究
1.地震波的概念
2.地震波的分类
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不连续面
2.地壳、地幔、地核
三、地球外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