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阅读下列语句,完成1~3题。
①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④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游人的心醉了。
1.上述语句主要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上述语句主要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上述语句中是由水分而引起的非地带性现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图K15-1中图(a)是东欧与北亚的植物和农业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图K15-1
4.图(a)景观在图(b)中甲~丁所经地区呈现明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形成图(a)中植物和农业带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D.海陆位置和海拔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图K15-2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图K15-2
6.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7.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图K15-3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名山垂直带谱。读图,回答8~9题。
图K15-3
8.该区域( )
A.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B.风力作用微弱,以流水作用为主
C.景观呈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9.下列关于该区域名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山东西坡带谱差异的形成基础是热量
B.②山北坡为阳坡,基带上限高于南坡
C.③山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D.山体缺少冰雪带是因为纬度过高
图K15-4为某山地甲、乙、丙三地气温、降水量资料图。读图,回答10~11题。
图K15-4
10.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
B.该山地位于赤道附近
C.流经山地西岸的洋流为暖流
D.该山地东坡出现永久积雪的海拔约为5300米
11.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山麓甲地区最可能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热带雨林带
二、非选择题
12.读非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K15-5),回答下列问题。
图K15-5
(1)写出A、B、C、D代表的自然带名称,自A到D一线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何种地域分异规律?
(2)图中A自然带有甲、乙两处分布,其中______处的分布为非地带性现象,导致A自然带在该处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甲地区自然带的特征分析该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及河流的水文特征。
13.读我国沿27°N局部地区剖面图(图K15-6),回答问题。
图K15-6
(1)①②③为同一条河流的干流形成的三个谷地,该河流的总体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明该区域形成图示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
(3)图示区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简要分析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原因。
(4)该地居民主要分布在山脉西侧山麓地区。你能对此作出解释吗?
答案
1.A [解析]
淮南为亚热带,淮北为暖温带,①是受热量条件的影响。
2.C [解析]
随着海拔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因此出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现象。
3.D [解析]
吐鲁番位于温带荒漠带,吐鲁番的葡萄沟由于地下水比较丰富而形成绿洲,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4.B
5.C [解析]
苔原带、针叶林、混合林、小麦带、草原带的演变主要是纬度位置不同造成的;亚欧大陆内部温带荒漠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6.C [解析]
由图中雪线高度等值线的分布可知,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7.A
8.A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内蒙古高原中东部,自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年降水量越来越少,山麓的自然带由落叶阔叶林带向草原带、荒漠草原带变化。该区域风力作用强烈,自然景观呈现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该区域地形以高原为主,西南高、东北低。
9.C [解析]
①山东坡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分布有山地针叶林带,东西坡带谱差异的形成基础是水分。②山北坡为阴坡,基带上限高于南坡。③山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山麓地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图中山体缺少冰雪带,一是因为纬度较低,二是因为山体海拔不太高。
10.D [解析]
读图可知,丙地年降水量为1050毫米,而甲地年降水量为350毫米,故丙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该地区1月气温高,7月气温低,故位于南半球,丙地7月平均气温约为1℃,可推知山地西侧海平面7月平均气温约为13℃,该地区位于温带地区,离赤道较远。南半球温带地区大陆西岸为寒流。山地东坡甲地1月平均气温为20℃,东坡海拔约5300米以上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出现永久积雪。
11.C
12.(1)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乙 地处东南信风(来自海洋)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流经。
(3)海陆间水循环。水量大,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水能丰富)。
13.(1)由西北流向东南
(2)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
(3)该地区纬度较低;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自然带垂直变化显著。
(4)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气候湿润,多牧场;位于河流左岸,泥沙沉积,土层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