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1.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课标解读
行为主体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表现程度(认知内容)
认知水平
学生
运用地图
分析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应用水平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却是绝对的。一方面,不可能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只有相似的区域;另一方面,再小的区域,其内部仍然存在着差异。所以区域才可以逐级划分下去。由于各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理环境在地域分异上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条“标准”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首先,应通过学生生活感知,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再次,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空间尺度划分及分异规律;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和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普遍存在的思想,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必修一前几章中对各个自然带的气候、动植物等特征及成因分析具有一定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地理分析能力;同时对身边的一些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兴趣,具有一定的探究学习热情。
四、教学策略
1.情景创设、联系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策略: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从乡土认知出发,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寻找、发现问题,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有所收获。
2.自主科学探究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它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证精神、创新意识
3.发展学生多种智能的策略: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阅读文字资料,观看视频图片资料,分析图表,思考讨论,发展多种智能。比如:听、看照片、图片和视频资料是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阅读文字资料、讨论问题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智能;分析图表是发展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小组讨论是发展学生的人际合作智能。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旧知】根据所学的气候、植被、水文、土壤、地貌等各要素知识,请同学说明学校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什么?
【教师介绍】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入新课】出示郁金香图片,思考:郁金香属长日照花卉,性喜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干燥的气候;耐寒性很强,但怕长夏酷暑。泰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冬短夏长,
夏季高温多雨,中午气温常高达36℃以上;冬季低温少雨。泰宁能否推广种植郁金香?(设计意图:明确自然地理环境是有区域差异的)
【教师介绍】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其中,我们熟知的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比全球性地域分异的尺度小。展示五带分布图、世界海陆分布图
【承接】怎么能够最直观地看出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学生活动】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思考:①-②-③-④-⑤地区典型植被特征的变化(如:种类多少,疏密和层次的变化,叶片特征变化等)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思考:根据③-⑥-⑦方向上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推断③-⑥-⑦地区植被特征的变化趋势。(如植被类型、疏密和叶片形态等)。
【多媒体展示】自然带概念: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了与之对应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地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的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师生归纳】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基本呈现一一对应关系
陆地自然带的空间分布规律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带(南北纬10°—南北回
)
归线之间
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
°
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季雨林带(北纬10°—25°之间
的大陆东岸)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和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
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50°—70°之间)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大陆内部)
【承接】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自然带分布为什么有这些规律呢?
【学生活动】观察世界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比较①-⑤自然带和③-⑥-⑦自然带体现的自然环境水平分异规律?
【师生归纳】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比较表:
自然环境分异规律
自然带更替方向
自然带延伸方向
典型分布范围
主要影响因素
①-⑤自然带
从
到
的地域分异
沿
方向更替
沿
向延伸
纬度
纬度
③-⑥-⑦自然带
从
到
的地域分异
沿
方向更替
沿
向延伸
纬度
特别提醒:1、东西方向=纬线延伸方向=经度变化方向=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南北方向=经线延伸方向=纬度变化方向=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小结】略
【讨论问题】1、说出家乡的自然带名称及成因?
2、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有哪些?
3、如果不受山地、高度等地形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陆地自然带的名称:
(2)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陆地自然带在低纬度的排序是
(可填数码)在高纬度的排序是
(可填数码)。
第二课时
【考考你】展示中国铁路分布图,①从海南到漠河自然带分布怎样?为什么自然带这样分布?主导因素是什么?②沿北纬40°从北京到乌鲁木齐自然带分布怎样变化?为什么自然带这样分布?主导因素是什么?(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引入新课】展示陆地植被水平地域分民与纬度、湿度的关系图,思考:这种水热差异现象在哪里还能体现?
【教师介绍】海拔高度比较大的山脉,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都会发生变化。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热状况、自然景观也随着发生变化的规律,称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福建省泰宁峨嵋峰(海拔1714米)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泰宁县的西北部,闽赣交界处的新桥、杉城和大田等乡境内,地处武夷山脉西南麓,以保护峨嵋峰原生性中亚热带照叶林生态系统为主,总面积5418.16公顷。境内山高林密、溪流纵横,植被和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是泰宁县境内植被保存最为完好的地带。保护区的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海拔280—800米,随着海拔的递增,气温的下降和降水量的变化,依次分布有常绿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中山苔藓矮曲林、中山草甸五个垂直带谱,植被垂直带谱较为明显。
【启发讨论】完成课本P98活动题(利用投影胶片或景观图分析图5.11)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讲解】珠穆朗玛峰由于海拔高度大(8848.13米),垂直自然带发育是比较典型的。从它所处的纬度来看,它的基带(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与平地上的自然带是一致的,即为常绿阔叶林带。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依图分析)
处于赤道附近的高山,如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分异同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教师总结】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谱相似。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多媒体展示】地带性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
概念及特点
成因
举例
水平地带性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高纬和低纬地区表现明显)
各自然带与纬线大致平行伸展呈条带状
纬度高低引起的热量差异,水分亦有影响
非洲沿东经200从赤道自南向北的自然带的变化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中纬地区表现明显)
各自然带与经线大体平行伸呈条带状
距海远近引起的水分差异,也受一定的温度影响
北美大陆部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方向自然带的更替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布
海拔高度引起的水热状况的垂直差异
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
总结规律时要时刻注意分析清楚方向这一关键问题。
东西方向=纬线延伸方向=经度变化方向=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南北方向=经线延伸方向=纬度变化方向=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补充说明】我们这节课简要地分析了陆地环境的三种地域分异规律。实际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有其一般性,也有它的特殊性。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因为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非地带性。例如,我们在初中地理中学过绿洲。还记得什么叫绿洲吗?再比如,在南美洲的西海岸(太平洋沿岸),有一条狭长的(热带)荒漠带,而缺少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主要是分布在赤道以北地区。这主要是受大的地形起伏的影响。因为南美洲西部是一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受其影响,两边的气候状况不同,所以就出现了分布规律不同的自然带,这也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总结】有规律分布的自然带构成了全球和谐的自然环境整体。自然带之间错综复杂的、微妙的要素关系,有许多是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的。因此,人类不能随意去破坏任何哪怕是极微小的环节,也许它带来的影响会是全球性的。保护全球环境,人人有责。
【讨论问题】根据垂直地带性分布的一般规律,回答1-2题。
1、下列山地中,垂直自然带数目最多的是:
A.勃朗峰(46°N
海拔4810M)
B.文森峰(78°S
海拔5140M)
C.乞力马扎罗峰(3°S
海拔5895M)
2、下列三幅图中,正确表示坡向对山地垂直地理环境分布产生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