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习目标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以区域图、模式图、景观图切入考查热点区域的地域分异是命题的趋向。2.运用等值线考查地域分异是难点。
一、地球表面差异性的表现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如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3.地方性分异
4.大、中尺度的地带性地域分异
分异规律
定义
主要成因
主要分布地区
水平地带性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即以热量为基础
低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及中纬度的一定范围内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分异,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经线延伸、随经度变化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以水分条件为基础
中纬度地区
垂直分异规律
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逐渐变化更迭
随着海拔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大
海拔较高的山地
5.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
(1)在大中尺度地域分异的背景上,还存在着局部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因素引起的地方性地域分异,包括地貌部位和小气候引起的分异,局部的地质构造、岩性、土质和水分状况的影响等。
(2)地方性分异常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的规律
①有序性指在地方地形的影响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的梯度有规律地更迭。
②重复性表现为有相同发育历史的自然单元在相邻的小区域内重复出现。
6.非地带性分布
在地带性分异的基础上,地理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二、世界主要的陆地自然带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1.自然带的概念
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世界主要的陆地自然带
自然带类型
分布地区
分类
气候特征
植物
森林自然带(生产量最大)
湿润、半湿润地区
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降雨量多
森林为主
草原自然带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
降水量少,集中于夏季
草本植物为主
荒漠自然带(生态系统脆弱)
干旱地区
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
降水量稀少,气温日较差大
数量很少的旱生类植物
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别称
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定义
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地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呈条带状
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地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呈条带状的特点
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差异而变化
重要因素
水分
热量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
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导致气候、自然带的垂直变化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大致沿等高线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从山麓到山顶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
简单图示
典型案例
非洲沿20°正经线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从赤道向南北分别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大陆东西两岸从沿海向内陆分别是森林→草原→荒漠
珠穆朗玛峰、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
[方法技巧] 陆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地,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约下降6
℃。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如图);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数量越多,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的高度不同
(1)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具体如下图所示:
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省的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山西省的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中温带(东北地区的长白山)仅到1
200米。
(2)一般而言,同一自然带在阳坡位置高、阴坡位置低(如图)。
1.表现
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
(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2.案例分析
由于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形成许多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现归纳如下表所示:
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隆起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疏林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疏林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东部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
热带疏林草原带
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带
热带疏林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自然带的标志是植被,植被的生长需要特定的光、热、水条件,因此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对应性。以北半球为例图示如下:
[方法技巧] 1.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自然带类型。
2.根据气候类型判断自然带类型,但二者不完全吻合,例如: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可能不同。例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例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3.根据自然带判断气候类型,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在地中海气候控制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