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是高中地理必修1中基本规律之一。在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时,不仅要从水平方向上进行分析,还要从垂直方向上进行分析;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又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时,要会运用地图加以分析说明,即《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以及相关的自然带景观图。学情分析: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旅游经历,对不同地区的景观差异有着较强的感性体验;通过《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科普节目的介绍,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不存在认知障碍。学生对类型分布图并不陌生,能够读懂图名、图例,也能够读出每种类型的具体分布区,关键是如何运用地图分析其规律性。学生需要的是思路和方法性的指导,因此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能力运用地图在不同范围和方向上分析得出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学生已知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大气运动和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对于陆地上不同的地区,学生可以根据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不同,主自分析出不同的水热组合状况,因此学生有能力分析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导规律产生的原因。
教材分析:本节中陆地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及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阐释《课标》的核心知识;全球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尺度性以及陆地自然带的形成,是为完成《课标》所做的知识铺垫。教材首先介绍了地域差异的概念,并指出地域差异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然后,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旅行中就能感受到地域差异。接着,教材给出了自然带的概念,并以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受海陆位置影响的经度地域分异规律和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带性。课堂上,教师在讲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时,重点应让学生明白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在不同范围和方向上的分异规律和原因。学习目标1.
从旅游体验和感受中说出不同地区之间的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2.
阅读说出水平方向上的两种地域分异规律。3.
阅读相关图表资料,分析,说明产生水平方向上两种地域分异规律的原因。4.
读图说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说明其产生的原因5.
阅读我国自然环境相关图表资料,分析说明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举例说出人们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教学难点:1.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体现2.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教学难点:
1.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2.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教学过程:(第1学时)
课标要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道从总体上看,全球范围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是各地区又存在地域差异,观察地球仪,地球上最显著的差异是什么?本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答)陆地和海洋的差异。
导入新课让学生知道自然地理环境在不同尺度上均存在地域差异性,在结构上是大小嵌套的。
让我们先去热带地区考察一番吧:(播放录像)《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我们再到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去调研一下:(播放录像)《苔原群落》、《亚寒带针叶林》
观看录像观看录像
学生通过看录像片,激发了学习兴趣,并从感观上对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有所体验。
(引导自学)录像展示了不同陆地自然带的景观,什么叫做陆地自然带?
阅读课文,说出陆地自然带的定义。
学生通过自学阅读课文,获取信息,知道陆地自然带的定义。
(指导读图)世界上有多少种陆地自然带?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读图5.6。
读图说出陆地自然带的名称。
学生通过阅读图例,了解世界陆地自然带的种类。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这些自然带在陆地上是如何分布的,有没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
读图思考
学生带着问题读图,似乎看到了一些规律,但是说不出来,便产生了悬念和探究的欲望。此时,学生需要教师在分析思路和方法上的指导。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组,设置情景,指导探究)我们分成三个科学考察队来研究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分组:第一组:沿欧洲和非洲西海岸,自北向南进行考察旅行;第二组:沿80°E自北向南进行穿越亚洲大陆的考察旅行;第三组:沿亚洲大陆东海岸,自北向南进行考察旅行。要求:记录沿途所经自然带的名称;分析自然带的更替有何规律;讨论这种规律产生的原因。
(分组探究,教师指导)各小组合作分析图5.6,按照本组的考察路线记录自然带的更替,探讨自然带更替的规律,探讨规律产生的原因。
让学生分为三组,运用地图,分析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投影)图5.6(学生分组展示探究成果,教师及时点评指导。)
(分组展示,指图说明)各组派代表沿本组考察路线指图说出自然带的名称,总结自然带更替的规律,分析自然带有规律更替的原因。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合作学习,能够阐明自然带南北向的更替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提出问题)三条路线的考察结果有何相同之处?相同之处出现在哪个纬度地区?三条路线的考察结果有何不同之处?不同之外出现在哪个纬度地区?
(讨论回答)高纬度地区都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低纬度赤道附近都有热带雨林带。在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西岸和内部的自然带组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热带雨林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是横穿整个大陆的;而在中纬度地区,自然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大陆东岸、西岸和内部都各有自己独特的地带组合。
(追问)为什么高纬和低纬的自然带横穿整个大陆?为什么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西岸和内部差别明显?
(讨论回答)水热组合基本相同。受海陆分布影响,水分条件差别明显。
引导学生注意到地理环境不仅有南北向的地域分异规律,也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水、热,及其组合。
指导学生归纳出陆地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归纳总结
小结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投影图片)地图:三个具体的点(分别位于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地区)景观图片:《温带草原景观》、《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温带荒漠景观》(设置情景)一个旅行者拍了三幅照片,请你按照不同地区的特点分析一下照片的拍摄地点。
完成景观图片与具体地点之间的连线,并说出连线的根据。
通过设置的情景连线活动,让学生自己分析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指导学生归纳出陆地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归纳总结
小结
(板书归纳)
运用地图分析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指导读图)图5.6分析北美洲和南美洲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指图说明(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由赤道到两极,二是从沿海向内陆)
巩固和认证前面获得的结论。(前面的结论是通过分析亚、欧、非三洲而得到的,现在把这个结论扩展到全球,证明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
组织完成教材P98页活动
P98活动
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分组合作收集各陆地自然带的景观图片、气候、植被、河流、土壤等资料。
(第2学时)
课标要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的垂直地域分异
(导入新课)1、检查三个小组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打出作业的幻灯,依据各小组的完成《世界陆地自然带表》
各小组代表表述完成各陆地自然带的气候、植被、典型动物、典型土壤,并总结出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复习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除了水平方向有地域分异外,在垂直方向上有没有差异?进一步提问曾经去云南旅游过的学生,
肯定学生的观察。
学生讲述在滇西北旅游时所见到的风光,小结出滇西北从山麓到山顶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植被风光。
通过提问,让学生把的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情与书本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不但有感染力,而且记忆深刻。
打出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各个植被带的景观的幻灯片。让学生讨论这种分布具有什么样的规律。
学生总结出:从山麓到山顶依次是:常绿阔叶林高山针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高山灌木高山草甸高山荒漠积雪冰川
学生依据亲身体会及出示的图象给学生视觉冲击,增添学习兴趣。
要求学生在亚洲地图上找出珠峰的经纬度位置,(学生回答)然后用多媒体一系列的图:世界地图、亚洲地图、南亚及青藏高原图,加深学生对珠峰位置记忆及理解
学生找出珠峰经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南坡为迎风坡面临南亚海拔低,北坡为背风坡面临青藏高原海拔高
把空间位置落实到图上,为珠峰南北坡的自然带不同的原因打基础,加强学生的空间感
提问:1、为什么从山麓阔叶林到山顶变成了积雪冰川,它是受到那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呢?提问:2、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自然带类型和分布有哪些异同?提问:3、前面我们说过影响自然植被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热量与水分,那么珠峰南北坡热量和水分分布不均匀是因为什么呢?
热量和水分北坡自然带少,南坡自然带多,水分不均:南坡处于迎风坡,降水多。北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热量不均:北坡纬度高,降水少。南坡纬度低降水多。
开动学生的思维,问题比较简单,贴合实际,很容易回答。
学生提出纬度的不同也会影响到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打出长白山和乞力马扎罗山的幻灯片。提问观察乞力马扎罗山和长白山所处的纬度,以及两山的植被特点?提问:乞力马扎罗山,珠峰,长白山从低纬到高纬,除了受纬度的影响外,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提问:既然山地的垂直分异规与纬度和高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那这种密切关系表现在什么地方?
乞力马扎罗山纬度低,植被带多。长白山纬度高,植被带少。高度山地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通过环环紧扣的提问,让学生自己概括说出结论。记忆既连贯又深刻。
教师总结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分为:水平方向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方向: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提问:1、这些地域差异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样的影响?2、在农业生产中人们怎样因地制宜利用地域分异规律?播放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生产录相,内蒙古草原地区畜牧生产图象;藏东南地区的河谷农业及高原畜牧业图象
学生看录相思考,分组讨论,总结,各组推出代表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依据材料分析对比判断能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让学生总结农业布局要因地制宜
学生总结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板书设计:
学习评价:
让学生指图说出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
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带
从沿海向内陆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山地
案例:喜马拉雅山
垂直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