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8 09:4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案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时
1课时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事实中感受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2、知道区域差异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能用地图说明陆地上有不同的自然带。3、用实例说明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区域分析与比较的地理研究的方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培养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们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态度和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难点
1、陆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2、将地域差异的分异规律应用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并能解释区域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环节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随笔
导入
首先:人做为一个整体,拉动它的一部分,其它的部分都跟着动,这是环境的整体性。其次,各部分的作用都不相同,比如眼睛就是看东西的,而不能用它来吃饭。这是地理环境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差异性。
学习新课
引入课程:向学生展示景观图片“内蒙古草原”、“撒哈拉沙漠”“热带雨林”师:地理环境是由那些地理要素构成的?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是什么?刚才看到的几幅图是否具有整体性生: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几幅图中的环境都具备了整体性。师:这三幅图片风光迥异,自然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同时又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另一个特点——差异性。反思:此部分内容既起到复习旧知识的目的,同时又可以引出新内容,并且是学生将地理环境的两个特点整体性与差异性联系在一起。但此段内容不宜耗时太多,否则影响新知识教授。(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师:地理环境中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其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规模有大有小。全球性的分异如:温度带的分异和海陆的分异。而本节所讲的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尺度要小得多。那么陆地上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教师引导学生填图 师:陆地上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不一样,纬度位置不同则热量条件不同,而海陆位置则影响了水分条件,不同的水热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气候下,又形成了一定的植被与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与土壤共同组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地带即自然带。反思:此处主要是解释自然带的形成,内容较为抽象,这是后继内容的基础,因此在讲解时尽量将问题细化,方便学生理解。(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师出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生觉得此图中自然带的分布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师引导:全球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师生互动:请在图中找出20°E经线,说出20°E经线所穿过的自然带的名称。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师:我国的东部呢?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师:这些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生:都是在南北方向上更替,东西方向上延伸的。师总结:这种规律叫做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画出示意图师:该规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生:主要以热量为基础师:在什么地方最典型?生: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师生互动:在图中找出40°N纬线,并说出40°N纬线所穿过的自然带名称。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师:这些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生:都是在东西方向上更替,南北方向上延伸的。由沿海向内陆,自然带为森林、草原、荒漠师总结:这种规律叫做有沿海向内陆的分异。画出示意图 师:该规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生:主要以水分为基础师:在什么地方最典型?生:中纬度地区3、山地的垂直分异师生互动:读书中的图5.11喜马拉雅山的南坡自然带有何变化规律?生:有山麓到山顶自然带产生着更替师: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其类似于前面所讲的那种分异规律?生:这种变化是因为随着高度的增加,水热状况都在变化,其类似于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师:假如两座山均高5000米,一座位于赤道,另一座位于极地,哪座山自然带多?生:位于赤道的多师:假如两座山均位于赤道,一座高5000米,另一座高1000米,哪座山自然带多?生:5000米的山自然带多师:因此,山越高、纬度越低、这种规律越明显 归纳规律:规律更替规律分布较明显的地区主要成因基础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南北更替东西延伸低纬地区,高纬地区以热量为基础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东西更替南北延伸中纬度地区以水分为基础山地的垂直的地域分异从山麓到山顶类似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海拔较高、纬度较低的山区以水热状况随高度变化为基础
课堂练习
1.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
B.由沿海向内陆分异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2.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
)A.纬度地带性  B.由沿海向内陆分异  C.非地带性 D.垂直地带性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
)A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B.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C.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
D.南北纬50°~70°之间的广大地区4.世界上由沿海向内陆分异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
)A.北美大陆  B.南美大陆  C.亚欧大陆  D.非洲大陆
板书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3、山地的垂直分异
作业
1、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的相关内容。2、完成名门基训的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六、教学反思:
上完这一节课后,我反思我的教学设计是否安排合理,教学的策略是否得当,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从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我的安排应该是合理的,但由于过高估计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以至后面的“火山”中介匆匆的带过,课堂学习效果评价也来不及完成。如果把火山的内容安排在下一节,可能就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在学习了“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后,我安排了课本的“活动”作为知识的巩固,活动中有一个问题:修建隧道是选择背斜还是向斜?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这部分的内容就是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地质构造的现实意义。许多学生很易理解成:既然背斜易受侵蚀,那它是不安全的,向斜岩性坚硬修隧道是安全的,学生的片面理解使他们忽视了工程量、拱型岩层较安全及地下水的问题。所以这部分内容要向学生讲清楚。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热)
海陆位置(水)
气候
植被
土壤
自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