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7)

文档属性

名称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7)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8 12:2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下图是我国内陆某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形成图中地区荒漠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地球变暖,气候异常
B.位于内陆,气候干旱
C.地球运动,地形上升
D.过度开发,水土流失
2.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灌溉
B.人口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
C.矿产资源开发
D.气候异常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3.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4.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A.土壤盐碱度升高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沙尘暴频度减少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我国西北地区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
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5.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干旱
B.
过度开垦
C.
开采矿产
D.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6.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

A.
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
B.
实施人工降雨
C.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
D.
发展立体农业
下图为某旅游爱好者于9月下旬拍摄到的沙漠日出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7.该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
A.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
B.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准噶尔盆地内)
C.沙特阿拉伯鲁卜哈利大沙漠
D.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沙漠
8.图示区域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有
①地热能
②太阳能
③风能
④水能
⑤石油
A.②③
B.①②
C.③④⑤
D.②③⑤
石漠化景观是喀斯特环境恶化最直接的标志。下面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9.关于地表坡度对石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坡度15°以下地区无石漠化景观
B.地形坡度20°以上地区只存在轻度石漠化景观
C.地形坡度越大,极强度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越高
D.潜在石漠化景观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的分布概率高
10.最为严重的石漠化景观出现在山地的南坡,这是因为
A.南坡地形坡度大
B.南坡是迎风坡和向阳坡
C.南坡降水少
D.南坡植被覆盖率低
11.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 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12.读
“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
图,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
,干旱程度
。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
(2)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
的长期丧失,其实质是
的退化。
(3)简述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4)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3.阅读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化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示意图,回答问题。
(1)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化现象严重的原因。
(2)具体说明土壤沙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
1.B
2.B
【解析】
1.图中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且受山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阻挡,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所以降水少,气候干燥,地表物质疏松,又因多大风,所以风力作用明显,风沙侵蚀会土地生产力减小,甚至丧失,形成荒漠化景观;而地球变暖,对干旱影响较小;地形的上升对荒漠化影响不大;因降水少,所以水土流失较弱。故选B。
2.20世纪50年代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地人口增加,导致人们消费增多,迫于压力,人们出现过度放牧、过度农垦等过度行为,使植被遭到破坏,荒漠化加剧。故选B。
3.D
4.A
【解析】
3.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是草原和荒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发展畜牧业(或灌溉农业)。图中为草地,靠近井的地方形成荒漠,说明水井周围植被从有到无,主要是因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形成的,D对;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漏斗形成造成地面沉降、塌陷、地下水水质恶化、土地盐碱化等,A错;BC显然错。
4.乙地区有水灌溉形成绿洲,不合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漫灌会形成土壤盐碱化,形成绿洲萎缩,A对;土地荒漠化退化主要表现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紧实度上升,B错;沙尘暴频度增加,C错;生物生产能力下降,D错。
5.B
6.A
【解析】
5.图中所体现的是人口、耕地与沙漠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面积变化关系图,根据图中信息分析,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也不断扩大耕地,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人们过度开垦,导致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所以由图信息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B项正确。其他选项图中没有体现。
6.荒漠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坏,故治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荒漠化主要采取的措施也从恢复植被入手,A项正确;人工降水只能暂时缓解旱情,不是长久之计,且西北地区本身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气湿度本来就小,过度人工降雨可能会起到反效果,使大气湿度更小更干旱,B错误;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主要是发展畜牧业,不适宜大力发展种植业进行粮食生产,C项错误;立体农业指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西北地区水源不足,不利于发展立体农业,且发展立体农业会更不利于植被的恢复。
7.B
8.A
【解析】
7.9月下旬,接近秋分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出方向为正东方向。根据图中的山丘形状判断,图示区吹西北风,沙丘的凸面是迎风面。撒哈拉沙漠、鲁卜哈利沙漠受副热带高压或东北信风影响,A、C错。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受西北季风影响,沙丘形状符合,B对。维多利亚沙漠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南信风控制形成
,D错。
8.结合前面分析,图示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不是板块交界处,地热能少,①错。图示区是沙漠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②对。图示区西北部山脉有缺口,西北风强烈稳定,风能丰富,③对。沙漠气候区降水少,水能不足,④错。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⑤错。所以A对。B、C、D错。
9.D
10.B
【解析】
9.读图1可以看出,地形坡度10°-1
( http: / / www.21cnjy.com )5°之间地区有极强度石漠化景观,故答案A错误,地形坡度20°-25°之间地区除了存在轻度石漠化景观外还存在极强度石漠化景观,故答案B错误,极强度石漠化景观主要存在于坡度10°-30°之间的地区,并不是地形坡度越大,
极强度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越高,故答案C错误,潜在石漠化景观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的分布概率高,故答案选D。
10.最为严重的石漠化景观出现在山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坡,
南坡是迎风坡,迎风坡由于地形抬升,易形成地形雨,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加之南坡为向阳坡,一旦发生石漠化,植被减少,阳光暴晒,蒸发旺盛,造成水分不足,植被更难恢复,所以最为严重的石漠化景观出现在山地的南坡,故答案选B,答案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土地荒漠化的防治。
11.D
【解析】
b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题干中限定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地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②和③都属于人为原因,排除。西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岩石破碎,地形崎岖不平,加上该地处在西南季风区,讲说多且雨季集中,多暴雨,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易被破坏。D项正确。
考点:生态环境问题。
12.(1)干旱 递减 增强
(2)土地生产力 土地
(3)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4)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解析】
(1)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且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围山岭环绕,故降水少,气候干旱是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由于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故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量递减;则干旱程度不断加深。
(2)根据右图“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来看,荒漠化的发展最终结果是土地生产力不断下降,而实质是土地的退化。
(3)本区荒漠化扩展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和过度用水等方面分析。
(4)治理措施针对原因入手,从恢复植被和保护水资源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13.
(1)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候);纬度较高,夏半年日照时间长,蒸发旺盛(全年蒸发量远超过降水量),气候干旱;(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频繁;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易被风沙侵蚀;西北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对土地需求持续增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生产活动加剧土壤沙化。
(2)土壤沙化导致湿地面积缩小、草地退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土地裸露,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经济损失严重,并会引发风沙灾害
【解析】
(1)材料中土壤沙化的自然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人为原因均已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的读图归纳能力。纬度位置造成夏半年日照时间长,蒸发旺盛;海陆位置造成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大风频繁是动力原因,地表物质疏松是物质条件。人文原因:人口的增长是根本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生产活动加剧土壤沙化。
(2)土壤沙化,地表植被减少,会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导致湿地面积缩小、草地退化,土地裸露。进而会影响到工农业的发展,影响人类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