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8 12:2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选择题
(2011年天津文综)下图是我国“十二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解析:d、g分别位于小兴安岭与南岭,是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区,且都为湿润地区,故D项正确。a位于塔里木盆地,以沙漠为主,草原仅分布在沙漠边缘地带;f南端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c位于内蒙古高原,温差大,植被破坏严重,风沙较大,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
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
A.c
B.d
C.e
D.f
解析:e位于青藏高原,该区域是我国众多河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源地,而且湖泊广布、沼泽较多,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目的故C正确。c、d生态功能区主要保护林草和生物多样性故A、B错误,f生态功能区主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故D错。
答案:C
读“甲、乙两图”,完成3~5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图甲所反映的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  )
A.亚洲
B.大洋洲
C.北美洲
D.欧洲
解析:本组题综合考查读图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能力,涉及知识有森林资源的分布、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等。据图知该植被高大,生态系统层次分明,应为雨林生态系统,故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南美洲、非洲等。
答案:A
4.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什么关系
D.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解析:B、C、D三项均误解了雨林对水循环的正确影响。
答案:A
5.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①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认真阅读选项是关键。
答案:B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占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球上热带雨林总面积的50%,达650万平方公里。自上世经70年代以来,每年有8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巴西的森林面积同400年前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据此回答6~8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6.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④平原面积广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与大气环流、地形、暖流等因素有关。
答案:B
7.导致亚马孙森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 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过度的迁移农业是为了解决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问题。
答案:D
8.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解析:设立国际基金,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较好地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答案:A
9.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响大 ③受寒流的影响大 ④纬度低,热量充足 ⑤陆地面积宽广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解析:亚马孙地区位于南美洲,刚果盆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位于非洲。亚马孙地区地势西高东低,东南风能深入大陆;受南赤道暖流的影响;从陆地轮廓可以看出,南美洲亚马孙地区陆地面积比非洲刚果盆地宽广。因此,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
答案:D
(2012年杭州模拟)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10~11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0.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解析:植被覆盖率越高土壤侵蚀越少,因此为负相关。
答案:B
11.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不包括(  )
A.地形
B.降水
C.风力
D.洋流
解析:洋流对土壤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答案:D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12~14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2.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
B.b
C.c
D.d
解析:雨林的有机质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的植物体内。从图中可以看出养分储量a圆最大。
答案:A
13.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A.a—枯枝落叶
B.b—土壤
C.c—生物
D.d—供给养分
解析:由图不难发现枯枝落叶源于植物体a,a的养分来自b土壤,d表示雨水淋溶作用造成的养分损失情况,c表示供给养分。
答案:B
14.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多雨的气候使淋溶作用强,养分易流失。
答案:A
15.保护热带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参与性原则
解析:人类的共同义务,全世界每一位公民都有责任保护热带雨林,这体现了共同性原则。
答案:C
二、综合题
16.(2011年北京文综)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
大气
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
水文
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
土壤
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
生物
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
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
解析:本题要求根据表格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结合表格,不难作答。
答案: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
17.读亚马孙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和亚马孙流域开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巴西政府为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农村的失业问题,鼓励农民向亚马孙河流域进军。破产的农民们,拖家带口走向森林,他们的目的地主要是西南部的朗多尼亚地区,这里是巴西最富庶的地区。在高潮时期,每月有五万七千名移民来到这里。
(1)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人口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________。
(2)简要分析促使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
(3)朗多尼亚地区1970年至1988年的1
( http: / / www.21cnjy.com )9年间,人口从10万增加到100万,雨林砍伐的面积从不足10万平方千米增长至________平方千米,占到雨林总面积的________%,这说明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有什么关系?
(4)亚马孙横贯公路的建设对雨林有何影响?
解析:考查巴西亚马孙开发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划对热带雨林带来的影响及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由图及文字材料分析以亚马孙横贯公路为标志对亚马孙广大的地区进行开发,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在1970年到1988年短短十几年中增长了9倍并非人口的自然增长造成的,而是大量移民的结果,使热带雨林大量被毁,二者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第(1)题,朗多尼亚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从1970年10万人到1988年增长到100万人,是人口迁移的结果,并非人口自然增长的结果。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为移民提供了方便。第(2)题,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取决于:①朗多尼亚地广人稀,雨林资源丰富,有容纳移民的条件;②国家移民政策;③与雨林相邻的东北部人口密度大,干旱贫困,贫民集中,有可迁移而想迁移的人。第(3)题,通过读图得数据并分析得其相互关系。第(4)题,公路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开发,也加快了雨林破坏。
答案:(1)人口迁移 亚马孙横贯公路的建成
(2)朗多尼亚地区开发晚,地广人稀;巴西东北部人口多,而且干旱贫困;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
(3)180万 7.5 人口增长与雨林被毁面积呈正相关关系。人口数量越多,雨林被砍伐的面积越大。
(4)公路的铺设,有利于大量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随着大规模农场和牧场、城镇居民点、河川沿岸造纸厂、炼铝厂的建立,雨林破坏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