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一、选择题
能源消费强度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利用效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要指标,它是指产出单位经济量所消耗的能源量,强度越低,能源效率越高。读“1965—2005年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变化关系图”,完成1~2题。
1.有关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正确的是(
)
A.随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呈增长趋势
B.随GDP的增加呈增长趋势
C.随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呈持续下降的特点
D.早期快速增长,自1978年后下降,但2001年后略有回升
2.根据下图判断,我国目前建立能源节约型生产体系的关键是(
)
A.发展节水农业、石油农业和精确农业
B.将高耗能的工业部门作为节能重点
C.提高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比例
D.降低GDP增长速度
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我国能源消费强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化早期快速增长,1978年后下降,2001年至2005年又略有回升。第2题,在我国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能耗比例最高,所以建立能源节约型生产体系的关键是将高耗能的工业部门作为节能重点。
答案:1.D 2.B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国家发改委表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二五”期间山西将出台多项政策,重点打造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着力构建新型、多元、稳固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读“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3题,该地生产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变化,减少了煤炭的运输量,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单一的煤炭开采、运输,延长了产业链,导致附加值。第4题,从图中看,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没有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仍然有部分废气排放;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了当地气候变暖的进程加快;当地水资源短缺,重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水源,导致当地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更加严重;煤炭燃烧、焦炉气、煤焦油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加剧了当地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答案:3.D 4.C
5.下图所示山西省能源调出方式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
)
A.有利于减少山西省的水土流失
B.有利于降低能源运输成本
C.有利于能源消费构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D.有利于减少对山西大气环境污染
解析:山西省能源调出方式变化表现为电力调出大大增加,即把煤炭变成电能调出,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答案:B
近年来,一轮煤炭开发的热潮正在新疆广阔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30多家大企业大集团的40多个重大投资项目相继奠基开工,投资总额超过1
000亿元。据此完成6~7题。
6.山西和新疆在发展煤炭工业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距市场距离远
B.水资源短缺
C.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D.交通便利
7.下列措施不利于新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大力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
C.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
D.解决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
解析:第6题,山西位于黄土高原,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季短、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不足;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故水资源短缺是两地发展煤炭工业面临的共同问题。第7题,新疆在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以此来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6.B 7.A
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完成8~9题。
8.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
B.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
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D.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
9.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
A.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C.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
D.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
解析:第8题,虽然从图中能够看出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油的消费比重在降低,但由于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在提高,因而不能确定我国石油消费量在减少。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且煤炭的比重在增加,说明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因而为山西煤炭资源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答案:8.A 9.A
读中国可利用风能时数分布图,完成10~12题。
10.下列应是我国风能资源开发重点地区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1.图中显示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及沿海地区
B.主要分布于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C.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高寒气候区
D.我国广大的内陆地区均是风能贫瘠地区
12.山东半岛是我国最早进行风电建设的地区,其发展风电最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A.临海,风能资源丰富
B.经济发展快,能源匮乏
C.经济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
D.人们的环保意识强
解析:第10题,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时数等值线分布看,丙地的数值最大,应是风能重点开发地区。第11题,从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征看,我国北方地区及沿海地区,可利用风能时数高,说明风能资源丰富。第12题,山东半岛经济发达,科技力量强,能源短缺明显,加上临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我国较早进行风电建设的地区。
答案:10.C 11.A 12.C
二、综合题
13.(2012·广东联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卷)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引发的“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问题的真正出路。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本哈根1961—1990年气候资料统计表(气象站位置:北纬55.6度,东经12.7度,海拔5
m)。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气温/℃
0.1
-0.1
2.0
5.6
10.9
15.0
16.4
16.3
13.3
9.6
5.1
1.8
降水/mm
36
24
34
35
40
45
57
55
53
47
52
47
降水日数/d
17
13
14
13
13
11
13
13
14
14
17
16
材料二 中国各省市区能源产销状况图。
材料三 我国风能发展状况图。
(1)根据材料一,判断哥本哈根适宜开发风能还是太阳能?并说明理由。
(2)读材料二,能源产销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本平衡的省市区面积最大的两个省市区的简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能源自给的省市区能源能够满足需求的共同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简述我国风能利用的现状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我国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意义。
答案:(1)风能。该地终年盛行西风,地势低平,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全年多雨,降水日数多,日照时间短,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能资源贫乏。
(2)新 青 能源储量大,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3)现状:风能装机量上升,风能利用增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与发达国家相比,风能利用比重较小。意义:①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②减轻环境污染。③节约非可再生能源。④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任意答对两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4.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我国目前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源,图甲表示的是我国五个省区这三种能源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比重,图乙表示的是某种能源在全国的开采状况。读图完成(1)~(3)题。
(1)写出A、B、C分别代表的能源名称和图乙所表示的能源名称。
(2)省区③所处的地形区是________,这一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简述其产生的自然原因。
(3)近年来省区③建立了一批炼铝企业,分析其建设炼铝企业的主要原因。
解析:(1)读图甲并根据所学知识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四川省天然气储量较高,内蒙古的煤炭储量较为丰富,故可判定A、B、C表示的能源种类。读图乙可知该能源生产量较多的省区有黑龙江、新疆等,结合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可知该图表示的是石油的开采状况。(2)图甲表明省区③煤炭储量最大,应为山西省,该省大部分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问题突出。(3)炼铝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耗费大量能源,而山西省不仅煤炭资源丰富,另外,山西铝土矿较为丰富。
答案:(1)A——天然气,B——石油,C——煤炭;图乙——石油。
(2)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
(3)省区③是山西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并通过坑口电站将煤炭资源转变为电力资源;该地区还有较为丰富的铝土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