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学案 (共三课时)(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学案 (共三课时)(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30 06:17:52

文档简介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第3课时
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了解珠江三角洲调整和治理的措施。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案例,并对其引申、拓展、升华,培养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实力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
学习重点
珠江三角洲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努力措施。
学习难点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自主研讨合作探究自主研讨合作探究自主研讨合作探究自主研讨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目标与导入
本课学习目标:了解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与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调整和治理的措施。情境导入:2008年1月22日《南方都市报》报道,新年的元月,入冬的珠三角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移之痛:上千家鞋厂倒闭,万余港企面临关闭潮,更多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计划迁离这里……
自学与诊断
四、问题与对策1.问题:⑴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都处于劣势;由于______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______。⑵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严重滞后,城市_________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_________,使得城市_______明显下降。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益加剧,成为全国______中心之一;水污染严重,______缺水问题突出;噪声扰民,城市_________下降;耕地锐减,土壤______下降;森林面积减少,_________日趋严重。2.对策:⑴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基础较好的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市为基地,发展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地区的_________。⑵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相互______与______,构建以______、______和______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⑶加强规划与管理。制定了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了______、______、______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同时,对_________加强管理。
互动与展示
自主探究:1.什么是“水质性”缺水?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2.读课本75页图4.25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有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合作探究:1.珠江三角洲矿产资源缺乏,为何还要发展产业基础薄弱的石化、钢铁等重工业?2.珠江三角洲发展石化、钢铁等重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2.课本78页活动1和活动4。
精讲与点拨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的困难:
检测与纠错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2.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B.低山丘陵多、水旱灾害多C.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D.重化工业发展快3.珠江三角洲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的工业是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C.原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D.电子、食品、高档服装业
总结与升华
达标检测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1-2题。1.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2.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A.“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B.企业间过度竞争;经济腹地较小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D.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3.珠三角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环境B.搞好城镇和区域建设规划C.逐步淘汰耗能多、成本高、污染重的工业D.严格限制外来人口,提高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4.影响深圳市兴起的主导因素以及影响今后深圳进一步发展的新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资源、交通
B.交通、旅游C.政策、科技
D.市场、环境5.广东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不包括A.市场广阔
B.海运便利
C.政策支持
D.原料丰富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省谋求新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据此回答6-7题。6.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高成本时代”到来的①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趋紧②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③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加④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下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是①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的规模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③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④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略图和珠江三角洲略图。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一部分劳动力指向型和原料指向型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远地区产生集群效应。材料三 继日本三大汽车企业本田、丰
( http: / / www.21cnjy.com )田、日产分别落户广州黄埔、番禺、花都区后,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汽配产业迅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全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1)河口地带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河口却没有形成大城市,为什么?
(2)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3)为什么日本汽车产业集团近几年来纷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投资设厂?
教学反思: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第2课时
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
学习重点
工业化不同阶段的特点。
学习难点
不同阶段工业化条件的变化和影响。
自主研讨合作探究自主研讨合作探究自主研讨合作探究自主研讨合作探究自主研讨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目标与导入
本课学习目标: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两个阶段的发展条件、问题、主导产业以及发展特点。情境导入:复习旧课导入。
自学与诊断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进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①工业基础_______;②矿产资源_______。①______优势已不明显;②__________优势丧失。优势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一次_________调整;②丰富的_________资源;③_____优势和_____优势。①_______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_____化、_____化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_________调整。主导产业______密集型产业__________产业特点工业增加值增长较___工业增加值增长较___原因①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外商出于______考虑,投资规模较____;②劳动密集型产业富价值较____。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______;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____。影响①带来了就业和发展机会;②该区域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①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②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互动与展示
自主探究:1.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为什么没有直接发展附加值较高的高技术工业,而是先发展了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性产业?2.“三来一补”的含义是什么?合作探究:根据下图比较各区域城市化推进力的差异:
( http: / / www.21cnjy.com )
精讲与点拨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检测与纠错
1.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A.劳动密集型产业
B.资源密集型产业C.高新技术产业
D.轻纺工业2.读下面①②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1)在图①中规模最大的三个工业中心自北向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990年前后,该区域主导产业发生了什么变化,对工业总产值有何影响?(3)图②中,1995年前后,推动该区域工业产值迅速增长的外部环境因素为A.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B.雄厚的工业基础C.信息化、产业转移
D.国家政策支持(4)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总结与升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
达标检测
1.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八十年代工业化过程中,承接了从日本转移而来的A.造船工业
B.家电组装
C.汽车生产
D.石油化学2.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的“后院手工作坊”,则“沿街店面”是A.澳门
B.香港
C.新加坡
D.台湾3.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后院手工作坊”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
( http: / / www.21cnjy.com )配 ②“后院手工作坊”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 ③
“沿街店面”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 ④“沿街店面”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影响深圳市兴起的主导因素以及影响今后深圳进一步发展的新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资源、交通B.交通、旅游C.政策、科技D.市场、环境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5-6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5.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向外输出的产品主要有A.手机、GPS信号接收机
B.汽车、成品油C.服装、玩具
D.扫描仪、打印机6.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件是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劳动力成本降低④政策优势突显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7-9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7.四个地区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8.与其他三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
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9.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①劳动密集型工业②资金密集型工业③技术密集型工业④资源密集型工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分析下列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广大农民的住房条件,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很多乡镇修建了农民公寓,许多农民高高兴兴搬进了新居。材料二 1998~2004年广东省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统计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三 目前广东省部分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对比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1)简要说明广东省部分乡镇修建农民公寓的地理原因。(2)根据材料二,比较分析广东省1998~2004年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3)根据材料二、三,试比较广东省1998~2004年间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和地位。
教学反思: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第1课时
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2.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3.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理条件。过程与方法: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掌握评价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条件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学习重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学习难点
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
自主研讨合作探究自主研讨合作探究自主研讨合作探究自主研讨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目标与导入
本课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理条件。情境导入:以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自学与诊断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1.意义: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________发展的主要动力。2.相互联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________,城市化又会促进________。3.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得益于________。二、对外开放的前沿1.国际背景:________的产业结构调整。(1)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________,________产业比重不断上升。(2)工业内部:________和________产业所占比重下降,________产业所占比重上升。(3)产业转移:发达国家的________和________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2.国内背景:国家的________政策。3.良好的地理条件(1)良好区位:位于我国________,毗邻港澳,靠近________。(2)最大侨乡:港澳同胞、________通过________,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互动与展示
自主探究:1.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为何选定珠三角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2.珠三角地区的“民工潮”现象主要开始于什么时间?进入新世纪以后珠三角为何又出现“民工荒”现象?3.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何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合作探究:课本72页活动:1.国际经济环境、对外开放政策、区位、侨乡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利条件。完成下表:20世纪80年代前后都有的条件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2.根据上表的结果,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精讲与点拨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条件作用表现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契机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下降,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上升。国内背景对外开放政策先机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地理条件良好的区位内因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就近发挥其劳动力丰富、低价低廉的优势接受产业转移。最大的侨乡之一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有利于招商引资。
检测与纠错
下图为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读图回答1-2题:1.在图中的经济区内,促进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A.矿产的开采 
B.旅游业的发展C.工业的发展
D.农村人口增长快2.在该经济区内,数量增加最多的是A.特大城市
B.卫星城C.经济特区
D.中小城市3.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是A.良好的区位条件
B.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是著名的侨乡D.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4.珠江三角洲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的地理位置条件表现在A.纬度低,水热丰富B.位于河口,东临海洋C.位于人口密集区,劳动力丰富D.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总结与升华
达标检测
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1~3题。1.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包括①地处沿海地区;②靠近香港、澳门;③工业基础好;④科技发达;⑤矿产能源丰富A.①③
B.③⑤
C.②④
D.①②2.有关图中数码代表的城市,叙述正确的是A.
①和⑤为本区域核心城市B.
④和③为经济特区C.各城市企业的发展,对劳动力数量要求降低,素质要求提高D.城市发展的推动力主要是个体私营企业迅速发展3.图中地区在20世纪八十年代工业化过程中,承接了从日本转移而来的A.造船工业
B.家电组装C.汽车生产
D.石油化学图为我国广东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4-5题。4.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条件是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珠江三角洲长期积累的结果C.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坦的地形D.本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5.该省北部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①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③南部经济发展快 ④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外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的最主要原因是A.东莞靠近香港,海洋运输便利B.东莞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C.东莞经济发达,电脑消费市场广阔D.东莞环境优美,科技水平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