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标要求】
1.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2.
以某农业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这一课时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这说明要求学生通过东北地区案例的学习,掌握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的基本方法,并且能够把学到的分析方法和技能灵活运用到其他的案例中去。
这一课时的内容是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学习的铺垫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有先了解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才能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这一课时也是之前必修1和2所学相关知识的运用,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2《农业区位》一节和必修3前面两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种典型案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对案例学习的方法也有所了解。但学生对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仍不足,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差,在进行影响农业的成因分析时还是会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给出区域相关背景资料和学生合作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读图思考和活动,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学会运用所学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某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和方向,培养学
生原理应用和知识迁移能力。
3.
组织分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
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关注中央的农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策略调整,了解全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展示梯田、牧场等图片并配上诗意的文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师:农业是美的,不论是收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田野还是耕作的人,他们都是最美丽的。农业生产是人类与自然最亲密的活动之一,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也关乎这个地区的生存和发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区域农业发展。
师:首先明确一下我们这里讲的农业是指广义的农业还是狭义的农业?
生:广义的,包括农林牧副渔。
师:一个区域农业发展有没有一定的套路呢?
生:有或没有
师:可以说有一定的步骤,但是不能说有套路,每个地区的农业发展都要因地制宜。如果你是规划师,会如何规划当地的农业发展呢?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请同学们看书P60第一段。
师:不同地区为什么会发展不一样的农业,比如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业、北方草原上畜牧业发达呢?
生:受当地地理条件的影响。
师:我们说农业是靠天吃饭的行当,这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业发展受自然环境影响是很大的。在综合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下要确定一个农业发展方向。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农业。这是一般步骤,下面我们就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来具体看看农业发展。
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地理位置
师:描述一个区域的位置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呢?
生:应该能答出绝对位置(经纬度)和相对位置
师:请同学们结合P60图4.1东北地区的位置,说出东北地区的范围及其纬度和海陆位置的特点。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鲜、蒙古、俄罗斯相邻,纬度位置较高,东北地区最北端也就是我国的最北部。范围主要包括内蒙古东部、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
自然条件
(1)气候
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哪些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影响
东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生:温带季风气候。
师:从它的经纬度跨度来看,跨度大不大?
生:比较大
师:从纬度跨度上来看,东北地区跨了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使得无霜期从南部的180天到北部的80天。
请同学们看中国气候类型图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干湿区图以及这张哈尔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从图中可以读出哈尔冰冬季的最低温度在零下20度以下,夏天最高温度在22度,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温差大。降水情况,7月最多,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水热条件匹配较好。通过读图我们可以得出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学生能够跟着老师一起说出)
师:现在我们来评价一下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生:结合图4.2回答
师:气候可以影响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学生在书本上划下来)
那么东北地区的气候使得这个地区的耕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度多为——一年一熟,生产品种多为喜凉作物,例如春小麦、大豆等,生长季节为每年的4-10月,而且由于东北地区纬度跨度大,其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表格。介绍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区别。
思考: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哪些?(利弊)
书上61页思考题
1.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的影响?
(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此外,低温冷害使作物产量不稳;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有没有想过,东北地区的热量条件也可能是一种优势?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或其它服务业,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活跃农村市场,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增加农业收入。)
(2)地形和土壤
师:介绍完气候条件以后,我们再来了解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东北的地形,请同学们看书61页上的两段文字和图4.3东北地区地形,思考东北地区主要有哪些地形单元,它们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Ppt填空
师:可以看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大山脉环绕着东北,森林资源非常的丰富,这也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外围还有河流在小兴安岭的外围是黑龙江,在长白山一侧是乌苏里江,在内部这还有松花江,所以我们说东北地区是山环水绕。
它的中部是东北平原,它包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大平原沃野千里,它的平原面积特别的广,占到整个中国平原面积的三分之一,是我国的第一大平原,地势低平,土地肥沃。
在平原的西侧是内蒙古高原,这里是我国优质的草原牧场。
三大地形单元分别适宜布局什么类型的农业呢?
生:平原种植业、山区林业、高原畜牧业
师:这就为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东北地区的土壤非常有名。(补充黑土分布图,引导学生总结东北地区地形土壤特点)
黑土土壤非常的肥沃,土层浑厚,有机质含量使我们国家土壤里边最高的,且集中连片分布。
3.社会经济条件
师:分析完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后我们可以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括这里的自然条件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接下来探讨一下社会经济条件,请大家阅读P62前三节,概括一下书上都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社会经济条件。
生:填表格
优势
影响
工业基础好
工农互促
交通便利
外向型农业
地广人稀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活动:分析一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东北这个例子来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域农业发展,首先了解了其一般步骤,然后重点分析了它的地理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来分析,这里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分析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这节课我们要选用东北地区作为案例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解决。
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导入
师:上堂课我们通过东北这个例子来分析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域农业发展,首先了解了其一般步骤,然后重点分析了它的地理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来分析,这里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分析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还记得前面我们留下一个问题,为什么这节课我们要选用东北地区作为案例呢?
我们这里探讨的是广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业,在分析地形特征是就可以看出东北这里地形单元相对完整,有平原、高原、山地,它们适宜的农业类型也不一样对吧。还记得农业发展一般步骤中要分析区域内部要素的分异,然后因地制宜布局农业吧,而东北地区这种内部分异表现地很典型,所以才会选它做案例。我们接下来就来看看东北地区内部农业布局特点。
板书
农业布局特点
师:请大家看图4.4和4.5完成3道思考题
这4.4是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大家观察一下,这个等降水量线和等气温线,它的分布有什么规律,主导因素是什么?
生:东南向西北递减
师:图4.5是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件差异,是从东部的低山丘陵,经过松嫩平原到大兴安岭到西边的呼伦贝尔高原,这是东西向的变化,纵坐标有三个,黑色的曲线对应的是海拔高度,红色对应的是积温,蓝颜色对应的是降水量,我们看看在东西这段距离里边,距海的距离是100公里到1300公里,它的海拔高度和积温都在变化,请思考: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要高?
我们从图上来查一下,松嫩平原的积温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2800摄氏度,看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大兴安岭是1500摄氏度,呼伦贝尔是2000摄氏度,为什么松嫩平原温度高?
平原比高原和山地高,海拔越高,温度就越低,这是因为地形的原因。
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
大兴安岭东坡降水量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多700mm,松嫩平原的降水量不到500mm,大兴安岭的西坡不到400mm,为什么东坡这降水量多呢,什么原因带来了大量的降水呢,对,季风,这个地方的夏天刮得是东南季风,它从太平洋上带来了丰富的水气,所以说地形影响了这个地方的降水,这就是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怎么影响它的自然气候的。
根据这种区域内部的差异东北地区它的农业布局就有它的特点,请大家阅读P63下面3段,结合老师给的这张表格。
耕作农业区: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在平原地区主要以耕作业为主,主要分布的是玉米,是分布最广泛的一种作物,小麦和大豆有逐渐向南扩展的趋势,水稻集中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灌区还有辽河灌区,最北已经达到了北纬50度了。这里的小麦大多是春小麦还是冬小麦?水稻可是热带的作物啊,我们已经能够在北纬50度左右的地方种植,那么大家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
林业和特产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以及辽东半岛,这些地区呢农业生产主要是森林和特产,这一片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林区,森林树种丰富,这地方还有特别名贵的药材,如人参、鹿茸,在辽东的南部,还有苹果,梨,柞蚕等
畜牧业区:在东北的西部,呼伦贝尔高原以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松嫩平原的西侧,这主要发展的畜牧业。这里农牧林木结合条件非常好,品种优良,三河地区盛产的三河牛,三河马,还有东北的红牛,都是著名的畜种,还有肉牛肉鸡发展的也比较好。相比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畜牧业,这里有什么优势?
生:气候更湿润,水草条件好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师:前面讲到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知道我国商品粮基地还有太湖平原、江汉平原等等,那么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性生产又有哪些突出特点呢?
师:它的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大规模、专业化生产。什么是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呢?请大家看书64-65页文字及插图。
师:大规模指的是机械化生产大规模,为什么东北地区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呢?
生:因为平原面积广阔,耕地面积大且集中连片,工业基础好,技术水平高等等。
师:只有地广人稀耕地集中连片的地方才适合大规模生产,而且要有机械化作为保障。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
小麦
玉米
稻谷
主要分布区
师:除了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另一大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是地区专业化生产。就像新疆的棉花、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云南的烟草、广西的桑蚕茧等。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东北地区商品粮的类型有哪些,从图4.10中看出它们的分布情况是什么?填表
农业发展方向
Ppt出示一段来自政府的报告:东北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地区升温、降水减少、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平衡;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耕地面积扩大,用水量加大,湿地萎缩,森林面积减小,土地荒漠化严重……振兴东北不仅要发展经济,也要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师:自20世纪以来,伴随着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各类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出示东北地区今昔对比的图。
由此可见,东北地区今后的发展方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什么?(思维引导:1.确定一地的发展方向应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解决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2.农业区的发展消除贫困是核心,要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3.农村摆脱贫困,要提高优特产品的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
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这张图,总结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由于其内部农业布局存在不同特点,因此其发展方向也不相同,下面分别来看。
平原区:对平原区而言,该地是我国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的商品粮基地。保持优势特色生产,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在确保国家粮食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基地的综合开发,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课本图4.13为绿色食品农业基地的一种模式,是东北平原式的生态农业。
西部草原区: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为主题,主要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出示图片,从实例得到启发)森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资源的开发应以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发展重点是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师:图4.14要告诉我们什么?三大区域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密切协作,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区域农业共同发展。
活动: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
总结
这一节我们以东北为例学习了分析区域农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的方法,大家在以后解决其他区域农业发展问题时可以借鉴,核心思想就是因地制宜,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发展区域农业一般步骤
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1.位置和范围
2.自然条件
3.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布局特点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五、农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