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及三大地形单元的分布状况。
2.掌握东北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的布局状况,掌握该地区各类农业区的生产状况。
【重难点分析】
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从而学会迁移知识去分析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学法指导】
案例分析法与问题探究相结合分析东北农业的问题
自主学习
一、地理条件
【导读】读P60-62教材,探究完成:
1.东北概况。
东北包括
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山环水绕
,自然地域
,农业生态类型
,生产部门齐全,是我国重要的
基地、
基地、
基地。
2.东北气候。
东北属
气候,①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温方向:夏季温暖,可满足一年
熟作物要求。冬季寒冷,病虫害少立于绿色生产。热量不足,需热量多的作物无法种植;长冬无法放牧,不利牧畜过冬,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②降水:集中夏季,雨要同期,利于作物生长,春季的
水少缓解春旱;降水变率
,易产生水旱亢害。
【导思】为何东北在夏季时东南方温差不大,可种水稻;而冬季去温差特别大?
【导练】完成P61“思考”
【导读】读图4.2该图说明了,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地域的
、
生长季节等。
3.地形、土壤条件。
a.东北有
高原、
平厚、
山地等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地形类型各样为农业
提供了条件。读图4.3,关注图中文字注释。
b.东北
土、
土分布广泛,土层
,有机质含量
利于农业生产。
【导读】读图4.3从图中找出东北的维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单元、沙流分部。
4.社会、经济条件。
a.工业基地与工业发展的影响。
工业为农业提供
等生产资料。工业对农业原料的需求,利于农业产业化形成
、
格局。
b.交通。东北交运便利,
可促进本区外向型经济发展。
c.人口。东北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生态环境与资源条件有利于
农业和大农业发展。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
( )
A.冬小麦和高粱
B.春小麦和玉米
C.水稻和甜菜
D.谷子和大豆
解析:结合黑龙江垦区的自然条件及各选项可知春小麦和玉米是该区主要粮食作物。
答案:B
2.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
解析: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湿地破坏及黑土流失。
答案:C
3.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解析:注意题干是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选项只有D项说的是产业
结构调整。
答案:D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
( http: / / www.21cnjy.com )03~20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据此回答4~6题。
4.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 )
①自然条件好 ②生产规模小 ③产业化基础好 ④劳动力数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确定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要考虑自然条件,又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一
般选在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化基础好的地区。
答案:A
5.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一致的是
( )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
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
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
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
解析:苹果为暖温带水果,在成都平原没有分布;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不宜发展
水稻种植业;柑橘为亚热带水果,不能生长在渭河平原。
答案:D
6.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
( )
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惟一选择
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
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能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又能保障农产品的基本供给;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但不是惟
一的选择。
答案:D
垦殖指数是指一地区耕地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例,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下表为世界及各地区垦殖指数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表。回答7~9题。
世界及各地区垦殖指数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表
垦殖指数(%)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2000年
1950年
2000年
1950年
亚洲
14.7
17.5
0.31
0.14
欧洲
31.3
28.8
0.38
0.27
北美洲
12.0
12.4
1.31
0.81
非洲
5.8
6.3
0.87
0.27
大洋洲
2.0
6.0
1.31
1.84
拉丁美洲
4.3
6.8
0.53
0.30
世界
9.7
11.0
0.51
0.26
7.下列因素中,对垦殖指数影响较大的是
( )
①地形 ②机械化程度 ③农垦历史 ④社会制度 ⑤气候特征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解析:机械化程度和社会制度对垦殖指数影响不大,垦殖指数较高的地区一般是指
地形相对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开发较早的地区。
答案:D
8.相对于南美洲和大洋洲,北美洲的垦殖指数较高的原因是
( )
A.自然条件优越
B.农垦历史悠久
C.机械化水平高
D.劳动力丰富
解析:南美洲垦殖指数不高与其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有关,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垦殖
指数不高则与其中西部的干燥气候有关。因而本题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9.2000年与1950年相比,欧洲的垦殖指数明显下降。可能原因是
( )
A.全球农业发展快,农产品严重过剩
B.生产成本较高,农业严重萎缩
C.自然灾害频发,土地大量荒芜
D.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人口减少
解析:欧洲有大面积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该气候冬暖夏凉,缺乏农作物成熟的高
温期,因而该气候条件下农业生产的成本相对较高,受其影响,在20世纪后半期
欧洲农垦比例下降,而畜牧业比例明显上升。
答案:B
读我国某两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图,回答10~1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0.图中两种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 )
A.玉米和小麦
B.甘蔗和甜菜
C.高粱和谷子
D.油菜和花生
11.A区域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是
( )
A.玉米和小麦
B.大豆和甜菜
C.水稻和小麦
D.高粱和小麦
12.B区域与A区域相比
( )
A.土壤肥沃
B.水源充足
C.机械化程度高
D.作物熟制高
解析:图中农作物优势产区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应该为玉米和小麦。我国东北地区
纬度高,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机械化程度高,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
年一熟作物的需求,故该区农作物以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亚麻为主。而华
北地区主要为盐碱地,水源紧张,与东北地区相比热量较丰富,可以一年两熟或两
年三熟。
答案:10.A 11.B 12.D
2009年10月20日,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从振兴农业做起”。并在《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也特别强调了对农业的支持。据此完成13~15题。
13.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
A.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
B.便利的交通条件
C.农业生态环境较好
D.城市和工矿业发达
解析: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因而生
态环境相对较好,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答案:C
14.目前不属于影响黑龙江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 )
A.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
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
D.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解析: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人均耕地较多。
答案:A
15.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为进一步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省2009年制定了一项庞大的粮食增产规划。黑龙江省能成为
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包括
( )
①耕地面积广阔 ②粮食单产高 ③土壤肥沃 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小,因而成为我国最大的商
品粮生产基地。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2: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种植
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空间分布的变化分别
是:小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引起农业生产格局发生改
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的优势条件。
解析:第(1)题,从材料1中两幅图的对比可以得出答案,小麦种植面积缩小,水稻
种植面积扩大,玉米面积基本不变,但其位置偏向北方。第(2)题,黑龙江省纬度位
置高,发展农业生产的热量不足;材料2中,积温等值线的变化表明随着全球变暖
的趋势,黑龙江省的农业分布位置及分布格局也发生了变化。第(3)题,A地是我国
的三江平原,其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主要从地形、水源、气候、土壤、交通等
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水稻 小麦 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 从原有与玉米混作
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 逐步向北部迁移
(2)热量 气候变暖,使一直制约黑龙江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3)①人均耕地多;②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机械化耕作;③黑土广布,土地肥
沃;④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⑤交通便利;⑥国家政策的支持。
17.下图表示甲、乙两地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甲地为前苏联中亚某地(46°N,62°E),
乙地为我国吉林省某地(44°N,125°E)。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甲地属于__________气候,对种植玉米不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适宜发展的
农业为________。乙地属于________气候,对种植玉米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的玉米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的________平原。
读下表,回答问题。
表1 吉林省近年来三种谷物种植面积(单位:1
000
hm2)
年份
稻谷
小麦
玉米
合计
2001
686.9
53.8
2
609.5
3
350.2
2003
541.0
22.1
2
627.2
3
190.3
2004
600.1
11.4
2
901.5
3
513.0
2005
654.0
9.5
2
775.2
3
438.7
(2)表中四年数据表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稻谷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若以每年三种谷物种植总面积为100%计算,则玉米种植面积所占百分比最高达________,2005年小麦种植面积所占百分比为________。
中国的东北、华北等很多地区都适合种植玉米,如今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
次于美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很快,成为玉米
需求新的增长点。
表2 中国玉米产需表(单位:10
000
t)
年度
产量
年度总需求量
需求结构
饲料消费
食用消费
工业加工
其他
2001
10
600
11
813
8
380
771
1
180
1
482
2002
11
136
12
410
8
327
737
1
380
1
966
2003
12
130
13
789
9
020
828
1
450
2
500
2004
11
400
13
077
9
156
792
1
540
1
589
2005
12
160
13
181
9
360
820
1
730
1
271
2006
13
000
13
400
10
000
-
-
600
(3)根据表2中玉米产量与需求量变化情况,分析玉米价格变化的趋势,并指出这种趋
势对玉米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解析:第(1)题,根据甲、乙两地经纬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置及气温和降水情况:甲地处内陆,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可判断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草原分布,适于发展畜牧业;乙地处我国吉林省,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温带季风气候,适于种植玉米。第(2)题,由表1分析,稻谷种植面积变化趋势是先降后升,小麦是逐渐降低,玉米是先升后降。第(3)题,由表2分析:①玉米总产量及总需求量都在增长;②从2001年至2006年,玉米总需求量超过玉米总产量,受供需关系的影响,玉米价格将上扬,从而刺激生产者扩大生产,改进耕作技术,增加玉米产量。
答案:(1)温带大陆性 降水少(干旱) 畜牧业 温带季风 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利
于玉米生长 松嫩
(2)先降后升 82.6% 0.28%
(3)从整体上看,玉米总产量在扩大,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需求量也在增长,主要原因在于饲料消费、工业加工对玉米需求量的增加。从2001年至2006年,玉米总需求量一直大于总产量(总供给),且供需差额先扩大再缩小。因此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玉米价格应该逐步上扬,但上扬的幅度将会逐渐减小。玉米价格的上扬将会进一步刺激生产者采取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改进耕种技术等措施,增加玉米产量。
东北发展农业的条件如何?
东北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影响如何?
东北地形、土壤及对农业生产影响如何?
东北社会、经济条件及对农业生产影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