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学案 (共两课时) (2)

文档属性

名称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学案 (共两课时)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30 06:18:15

文档简介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2课时
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学习重难点: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自主分析法
课前预习:
三、商品粮基地建设
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_________、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_____________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生产的突出特点
_________
生产、_________
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
1.发展问题及影响
(1)问题:____________、高强度的农林开发.
(2)后果:农业__________退化.
2.发展方向与重点
⑴原则: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⑵目标:该区有条件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⑶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
面向国内,强化________、___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
高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快发展_______________,延长产业链条;
设___________基地_________
西部草原区:
围绕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①强化________建设,发展______经济;
②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_____________畜牧业
山区:
以_____________为核心,半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__________和__________配套加工业以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转变
课堂探究:
一:根据教材材料,分析以下问题。
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
1.根据下面的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
桑树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
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有利条件可以结合材料,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外)具体分析略。
2.图4.16所示的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 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 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点拨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养殖业(养蚕、养鱼)、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被充分的回收利用。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这样的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 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 为什么
二:结合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公布图,描述东北商品粮基地玉米、小麦、水稻专业化生产的分布特点?
三:阅读教材表4.2,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点拨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营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居全国首列,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东北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如2001年全国4个农村住户平均每人出售粮食超过500千克的省份中,3个是东北的3个省,其中吉林和黑龙江是仅有的两个超过1000千克的省份,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3。)
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 为什么
(点拨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课后反思:
课后巩固: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读“美国玉米带和中国玉米带”比较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14分)
(1)我国东北中部的
是玉米的集中产区,其自然条件与美国的玉米带相媲美,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我国的“玉米带”与美国的“玉米带”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较高的
农业。两地发展农业的共同优越自然条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比较我国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的不同点。
(3)我国玉米带发展需要向美国玉米带借鉴哪些经验?
2.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图6一10)及其相关气候资料,据此分析回答:(14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2)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
(3)根据图
文信息判断C山脉的名称,它是我国哪些重要地理分界线的组成部分?
(4)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1课时
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学习重难点: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自主分析法
课前预习:
一、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区;雨热同季,水热条件可满足_________作物的需求;
易受_________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
(1)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等地形,利于农业进行____
_____.
土壤:_____、________广布,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______基础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布局特点
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__
___、地貌、______和_______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_______________的不同.
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耕作农业区:分布在A_______平原,
B______平原,C______平原;作物主要有_____、大豆、______、水稻等.
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在D__________,
E__________,F________.
畜牧业区: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部分林区草地.
课堂探究:
一: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二:(活动)根据教材材料,分析以下问题。
1.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任选一两个)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农业布局特点
2.在《地理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和地区分布。根据水稻在东北地区的分布特点,讨论农业生产应怎样处理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由于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三: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四: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试分别举例说明。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五: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农业发展自然条件南北向和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六:描述东北地区农业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主要分布区并分别评价其自然条件?
课堂总结:
课后反思:
课后巩固:
1.
(2012·师大附中调研)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
势是(  )
A.光照充足   
B.土壤肥沃
C.降水丰沛
D.物种丰富
(2)该地区降水分布规律是(  )
A.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B.由东向西减少
C.由北向南减少
D.由西向东减少
(3)该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A.保护湿地
B.保持水土
C.建成我国重工业基地
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2、(2009·高考安徽文综卷)右图中A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
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