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28分)
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1~2题。
1.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 )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解析 图中阴影地区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答案 B
2.黄河三角洲与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A.资源
B.交通
C.政策
D.技术
解析 黄河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如石油等,但长三角地区却缺乏。
答案 A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水平很高的地区,其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据此回答3~4题。
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 ②资金密集型工业 ③技术密集型工业 ④资源密集型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工业中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的比重将会上升。
答案 B
4.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
解析 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主要是因为用地紧张。
答案 C
读“广东省国土开发战略格局概念图”,完成5~6题。
5.关于广东省北部环形生态屏障区经济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环境
B.发展旅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C.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机会
D.在河流中大力发展养殖业
6.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低,故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较少
B.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速度如果合理一些,某些城市化问题完全可以避免
C.限制城市发展是解决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D.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仅存在于发达国家
5~6.解析 本组题以广东省国土开发战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格局概念图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第5题,广东省北部环形生态屏障区的发展主要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以改善生态环境,而在河流中大力发展养殖业,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使生态环境恶化。第6题,城市化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不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存在的,但是如果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进行合理规划,是可以避免城市化过程中某些问题的。
答案 5.D 6.B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7.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B.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
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
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
8.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增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7~8.解析 第7题,从表中可很容易看出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域产业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在早期环境污染不大,但到中期污染加大;早期和中期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但后期主要是该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第8题,应会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异,转出区不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因为其新兴产业会吸纳就业;产业升级会给当地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一定的就业压力。
答案 7.A 8.B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9~10题。
9.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C.该国属发展中国家
D.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
解析 该国城市化水平较高,应为发达国家;阶段Ⅲ该国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
答案 D
10.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阶段Ⅲ该国处于后工业化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部门。
答案 D
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的城市数量变化。据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改革开放之前,珠三角地区相对于其他三地来说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数量少,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城市的数量迅速增加。
答案 B
1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 )
A.郊区城市化
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
C.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
解析 城市化的具体表现有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珠三角地区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答案 C
13.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来看,影响城市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
B.自然条件
C.人口数量
D.人口迁移
解析 经济发展是影响城市化水平和进程的基本因素。
答案 A
14.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来人员管理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企业依法办理招工备案手续
B.出台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的政策
C.将外来务工人员遣回原籍
D.与外来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
解析 外来务工人员缓解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答案 C
二、综合题(22分)
1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为________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____工业。
(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呈现了以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GDP迅速增长,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有哪些?
(4)20世纪9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其产业升级动力减弱,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 (1)劳动 轻纺
(2)技术 高新技术(电子电器)
(3)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均有上升,尤以第二产业最为明显。
(4)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在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经济腹地方面处于劣势。
16.如下图中甲图是一幅“雷达”式统计图,该图反映两种工业结构模式(模式Ⅰ和模式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甲图中信息在乙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空白圆圈中用所给图例绘制模式Ⅱ的产业结构扇形统计图。我国发展此种模式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2)图中模式Ⅰ反映出的工业生产投入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结合我国国情和图中两种工业结构模式,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我国应形成什么样的工业结构?
答案 (1)图略(劳动密集型占50%,资金密集型占25%,资源密集型占15%,知识密集型占10%) 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低
(2)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小,知识、技术要求高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大;劳动力数量在布局中的作用减弱,劳动力素质在布局中的作用增强
(3)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素质较低,就业压力大,要重视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同时要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针对我国人均资源少的国情,还要发展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工业。总之,要建立一种中国特色的工业结构模式。(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