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1~2题。
1.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 )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2.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汉代以来,由于塔里木河下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现荒漠化现象,人类生产活动范围会向水量较多的上游方向移动。第2题,协调整个流域的合理用水,是解决塔里木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3~5题。
3.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森林破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草地退化
D.土壤侵蚀
4.甲、乙两地区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分别是
( )
A.甲: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甲:防风固沙、吸烟除尘;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D.甲: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乙:吸烟除尘、保护农田
5.丙、丁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丙,其理由不包括
( )
A.地形起伏大,土层薄
B.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C.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D.土地生产能力高
答案 3.D 4.A 5.B
解析 第3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土壤侵蚀在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布最广,是图中反映出的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4题,甲位于东北农牧交界地带,森林的作用应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位于西南地区,森林的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第5题,丙、丁两区域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丙位于东南丘陵,该地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同时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易于流失,流失后危害严重。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6.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
①华南 ②华东 ③华北 ④东北 ⑤西北 ⑥西南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7.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
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
答案 6.C 7.A
解析 第6题,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的成因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表现为沙丘入侵农田、草场,东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滥垦、滥伐森林,华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第7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新出现的沙漠化主要是由于滥垦、滥伐森林,造成植被破坏引起的。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读表回答8~9题。
年份(年)
1955
1965
1975
1985
1995
2000
2005
荒漠化面积(万平方公顷)
67
69
71
89
197.26
257.8
262.2
8.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速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B.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C.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D.夏季风强劲,台风影响大
9.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红色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
A.植树种草,抵御风沙
B.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C.陡坡地实行退耕还林
D.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 8.C 9.C
解析 第8题,20世纪80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包括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第9题,我国南方红色荒漠化主要是由于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红色土壤裸露;解决办法主要是通过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
我国发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2006~2020年)》明确指出,规划期内要确保我国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土地退化类型与发生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
A.水土流失—内蒙古高原
B.荒漠化—华北平原
C.红漠化—南方低山丘陵
D.石漠化—长江中下游平原
11.黄土高原曾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使得
( )
①土壤肥力得以恢复 ②耕地面积减小 ③粮食产量持续减少 ④水土流失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10.C 11.B
解析 第10题,在我国,易发生水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失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东北平原等;易发生荒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易发生红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区;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华北平原易发生土地盐碱化。第11题,轮荒耕作制度,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进而使得土地出现荒漠化,耕地面积也会逐渐减小。
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四大陆中热带荒漠成因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各不同,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大陆面积和轮廓
B.过度放牧和樵采
C.纬度位置和垦耕
D.海陆位置和地形
答案 12.B 13.D
解析 第12题,热带荒漠面积最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非洲,本格拉寒流在非洲大陆的西南侧。第13题,①为亚洲的荒漠分布,④为南美大陆的荒漠分布,亚洲温带荒漠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而南美洲温带荒漠的形成是由于受地形因素影响。
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反映出
( )
A.同一植被覆盖度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15.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C.设置沙障固沙
D.小流域综合治理
答案 14.B 15.B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难度中等。第14题,图中显示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度越高,输沙率越低,故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第15题,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度。
二、综合题
16.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重点开发区是指有一定经济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必须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
下图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城市和矿产分布图。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
图中甲和乙、丙阴影区分别被列为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和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
区。
(1)简要分析甲区成为重点开发区的有利条件。
(2)图中乙是阿尔泰山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说出该区的主要生态功能并说明限制其开发的原因。
(3)丙区的主要生态任务是荒漠化的防治。在沙漠边缘的绿洲,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 (1)甲区域主要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天山北坡(麓)地区,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加之冰雪融水补给,水资源较丰富,环境承载力较强;(绿洲)农业发达;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便利;城市密集,城市化(工业化)基础好。
(2)乙区的主要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
该地区森林、山地草原广阔,植被覆盖率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水资源丰沛,是额尔齐斯河等河流的发源地;目前草原超载过牧,草场植被遭到破坏;对北疆地区绿洲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3)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营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绿洲边缘的防护林;在绿洲外围设置沙障;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强药材开发管理;禁止过度开垦;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过程中重视环保等。(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对重点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区含义涉及的几个方面对甲地进行合理分析。第(2)题,从材料中对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含义涉及的几个方面对乙地进行合理分析。第(3)题,丙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该地资源丰富,但森林和水资源不足,因此在开发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营造绿洲边缘的防护林;在绿洲外围设置沙障;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强药材开发管理;禁止过度开垦;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过程中重视环保等。
17.读下列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图
材料二 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分布图(甲图)以及呼伦贝尔草原出现的斑点状荒漠化圈图(乙图)
(1)材料一中表现了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2)读材料二中的甲图回答: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3)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了解决人畜
( http: / / www.21cnjy.com )饮水问题,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然而在水井的周围往往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如乙图所示)。为什么?
答案 (1)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
(2)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逐渐向盆地的边缘迁移。原因是上游过度用水,造成下游水源不足,绿洲被沙漠侵袭,人口向上游移动。
(3)在水井的周围,由于大量的牲畜集聚饮水,造成草场超载,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
解析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表现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大方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第(1)题,在这五大方面中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是形成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但是不同的地区产生问题的原因又有区域差异。第(2)题,根据经纬度及图例信息可知材料二中的甲图是我国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人口必定向有水源的地区迁移。第(3)题,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斑点状荒漠化圈的形成是草场超载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