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3)

文档属性

名称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8 12:5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一、选择题
1.(2012·厦门模拟)下图示意1978—2007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读图完成(1)~(2)题。
(1)1978—2007年,该省(  )
A.第一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第二产业产值呈上升趋势
C.第三产业产值基本不变
D.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2)1990年前和1990年后推进该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分别是(  )
A.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2.(2012·锦州模拟卷)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据此回答(1)~(2)题。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
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
(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2)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3.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1)~(3)题。
(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
(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4.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深圳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生产总值7
80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三大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据此完成(1)~(3)题。
(1)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深圳市已由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②2007年深圳市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③2008年深圳市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高于2007年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④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优化,不必要进行产业转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对深圳市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起重要作用的部门可能是(  )
①微电子 
②生物制药 ③金融 ④物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目前,深圳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引进高技术人才,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②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③加大科技投入,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④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空间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2012·济南调研)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I工业化进程速度比城市化快
C.该国可能属于发展中国家
D.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2)阶段Ⅲ,该国第二产业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
A.技术导向型产业
B.动力导向型产业
C.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D.原料导向型产业
6.(2012·潮州二模)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五年产业发展矩形方阵分析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城市在产业发展中(  )
A.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增长潜力较大
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
C.纺织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
D.缺少增长快、比重大的优势主导产业
(2)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②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③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 ④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
(3)据图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阻碍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
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三大都市圈投资额、出口额、消费额占GDP比重表(单位:%)。
都市圈
1987—1996年
1997—2006年
投资额/GDP
出口额/GDP
消费额/GDP
投资额/GDP
出口额/GDP
消费额/GDP
长三角都市圈
33.00
32.33
35.37
36.70
41.24
32.63
珠三角都市圈
30.10
92.94
36.08
29.88
95.35
33.50
京津冀都市圈
36.74
14.11
37.78
39.99
15.96
35.00
材料二 过去,珠江三角洲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业生产以“基塘”特色闻名于世,一直是我国水果种植、淡水养鱼、蚕桑、蔗糖和商品粮的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地的种植结构发生转变,见下表:
1978年、2004年广东顺德基地作物结构变化表(单位:万亩)
年份
蚕桑
甘蔗
花卉
水果
蔬菜
橡草
其他
1978
7.34
15.96
0.69
0.11
1.12
0
4.15
2004
1.95
16.01
4.20
1.50
1.19
1.34
2.05
(1)试分析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重要轻工业基地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2)结合材料二,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蚕茧产量减少对广东的生丝和丝织业出口创汇产生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3)简述三大都市圈在经济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1)随着经济发展GDP总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增长,且该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呈上升趋势,故相应的产值也呈上升趋势。(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1990年前第三产业推动城市化进程,1990年后第二产业推动城市化进程。
答案:(1)B (2)D
2.解析:结合两地区城市化模式,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发现,甲为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建厂,从而发展工业带动了城市化,属于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珠江三角洲就是走了这样一条城市化之路。乙为大城市的扩散、辐射作用,带动乡镇企业发展工业,从而带动了城市化,长江三角洲地区就是在上海的带动下发展的城市化。共同点在于城市化是通过工业化带动的。
答案:(1)D (2)A
3.解析:(1)
从图中各曲线的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2)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1995年至200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3)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答案:(1)A (2)D (3)A
4.解析:(1)据图可知,2007年深圳市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产业所占比重大;目前,深圳市已由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三产业为主。(2)微电子、生物制药属于第二产业,不属于服务业;深圳靠近香港,交通便利,金融、物流比较发达。(3)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提高土地价格在现实中不可取,排除A、C、D。
答案:(1)A (2)C (3)B
5.解析:(1)从图中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看出,该国城市化水平一直提高,而工业化水平是先增长后降低,工业化进程速度一直落后于城市化;阶段Ⅱ随工业化水平增长速度加快,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也加快,即该阶段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发展;1975年城市化水平超过70%,可能是发达国家。(2)到了阶段Ⅲ后工业化阶段,城市经济水平也较高,第二产业中技术导向型产业的比重有较大增长,故第二产业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技术导向型产业。
答案:(1)D (2)A
6.解析:(1)根据图例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息和各个行业产值比重和增长率情况,可知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产值比重很大,增长潜力相对较小,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大,纺织业产值比重偏小,不宜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该市缺少增长快、比重大的优势主导产业。(2)为实现该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这种粗放发展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发展传统产业,虽然可以吸收剩余劳动力,但增长潜力不大。
答案:(1)D 
(2)B
二、综合题
1.解析:(1)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是酸雨、水污染等,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工业造成的“三废”污染和农业造成的化肥、农药污染)和生活。(2)可从影响两地工业布局的政策、交通、市场、科技、经济腹地等因素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全面分析。(3)从图中各城市的工业构成可以看出多数城市以电子、食品和轻纺等轻工业为主,结构趋同;因此要加强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快发展服务业。
答案:(1)问题:①大气污染或酸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原因: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工业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2)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
(3)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措施: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信息、交通、金融等服务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2.解析:(1)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交通、劳动力、市场、外商投资等角度分析。(2)从表格中可看出其蚕桑种植的变化,应对策略可从开拓新的基地着手。(3)可根据珠三角的城市化问题进行拓展,如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污染等。
答案:(1)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管理技术;市场经济发达。
(2)影响:蚕茧产量减少,导致广东的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丝和丝织业出口创汇减少。对策:一方面要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增加本省其他地方的生丝产量,开辟新的蚕桑基地,发展成为生丝生产基地。
(3)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较为落后;工业在城市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城市环境污染较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