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以及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2.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3.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进行跨区域资源调配的主要原因,我国天然气开发的主要原因。
2.理解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和利用在东、西部的差异。
3.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路线、资源和技术保证。
4.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5.通过学习,培养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知识准备
一.国家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的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请在左下图填出三大经济地带。
二.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对比。
右上图中,三大经济地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大小排列
>
>
。
三.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与西气东输线路图。
左上图,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不均匀,
多
少;
多
少。
知识要点及对应练习:
一.西气东输的原因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知识点的形成:
知识点的应用:
西气东输工程的目标市场是。。。。。。。。。。。。。。。。。。。。。。。。。。。。。。。。。。。。。。。。。。。。。。。。。。。。。。(
B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黄河三角洲
D.东北平原
(二)西气东输
知识点的形成:
A.西气东输的线路:由新疆
盆地
气田,经
、
、
、
、
、
、
、到达
。
探究点一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一组图,回答问题。
(1)比较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例图,分析我国西气东输的原因。
(2)比较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分析我国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3)根据图丙回答天然气资源在我国的分布特点,今后我国油气资源的战略重点在哪里?
答案 (1)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大于东部;而在能源的消费量方面中西部地区所占全国比重小于东部地区。由此可见,我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地区区域差异显著。这是我国西气东输的原因之一。
(2)世界的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3)我国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因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所以今后我国油气(天然气)资源开发的重点在西部地区。
反思归纳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自然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且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是最好的解决措施之一,其具体原因如下所示:
反思归纳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带来的影响主要涉及三大区域、两大效益两大方面:
三大区域:
两大效益:
两大效益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经济效益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环境效益
缓解环境压力,集中人力、财力改善西部环境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
[思维拓展] 其他三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原因
主要线路
效益
西电东送
西部能源资源(水电、煤炭等)丰富;东部经济发达,电力资源不足
晋、陕火电与黄河上游水电输往环渤海地区;三峡等长江干支流水电输往华东;西江水电输往华南
加速东部地区的发展;改善东部的能源结构和大气环境;促进中西部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南水北调
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紧缺,限制了经济发展,影响了生态环境
西线:西南诸河上游至黄河上游;中线:丹江口至华北;东线:沿大运河北上至华北
促进北部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
晋煤外运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当地消费量有限,东南地区能源短缺
大秦线、神黄线、太焦—焦兖日线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资源重组
对应训练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读下面的简图,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完成1~2题。
1.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西部地带,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
A.水源
B.资金
C.天然气、电力等能源
D.先进技术
2.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 )
A.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
B.区域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不匹配
C.全面平均分配自然资源
D.资源在区域之间具有流动性特征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结合选项,我国西部地带调往东部地区的主要是天然气、电力等能源。第2题,我国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且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与该区域的赋存量不匹配,为促进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对应训练二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读“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因素中,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B.城市分布
C.资源状况
D.人口
4.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B.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其能源紧张状况
C.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D.该管线东西跨距大,沿线各自然带大致呈纬度地带性变化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注意“经济因素”的要求,图示西气东输的主干道经过沿线主要城市,反映城市分布影响主干道的走向。第4题,西气东输工程从西部内陆连接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导致水分条件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形成沿线自然带的递变,属于干湿度地带性变化,D项错误。
综合提升
5.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的走向示意图
材料二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东达上海,南抵广州、香港,横贯中国东西两端,横跨15个省、区、市及特别行政区,年输气能力达300亿立方米,可稳定供气30年以上。西气东输二线管线全长8
700多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工程。
(1)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重合地段的地形为________,它们共同穿过该地区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两条线路天然气源地的不同。
(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将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据专家测算,从中亚引进的天然气每年可替代7
68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工业粉尘等有害物质排放量246万吨。这反映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具有哪些意义?
(3)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南跨过长江后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
答案 (1)河西走廊 地势平坦 一线气源地为新疆轮南;二线气源来自中亚地区。
(2)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促进减排降污。
(3)要克服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地表崎岖不平,水系发达,多滑坡、泥石流等困难。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重合地段位于甘肃省的河西走廊,这里地势起伏较小,有利于管道的修建。第(2)题,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说明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能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亿吨、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排放量246万吨,说明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促进减排降污。第(3)题,结合材料二可以判断出西气东输二线主干管道跨过长江以后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江南丘陵,众多的水系和各种地质灾害会给管道的铺设带来困难。
[基础过关]
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西气东输二线没有经过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2.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二线主干管道没有经过的省区是( )
A.甘肃
B.宁夏
C.湖北
D.安徽
3.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气分布于( )
A.东北
B.西北
C.华东
D.华南
答案 1.D 2.D 3.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基础知识和读图能力,注意图中主干管道经过区域和支线管道经过区域的区别。
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读“河南省地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4~5题。
4.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水源
C.交通
D.城市
5.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 4.A 5.D
解析 本题组考查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第4题,调水工程应尽量避开起伏大的地形,地形是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的主要影响因素。第5题,调水的目的是缓解北方缺水问题,促进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北方生态环境。受水区可缓解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灌溉不当可能会产生盐碱化现象,地下水位下降恰恰不利于盐碱化现象发生。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沿途地区分布图”,回答6~7题。
6.图中既是中线调水路线穿越的省区,又是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干道途经的省区是( )
A.豫
B.鄂
C.晋
D.冀
7.国家重点建设的下列工程与该区域关联不大的是( )
A.西电东送工程
B.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C.溪洛渡工程
D.西气东输一线工程
答案 6.A 7.C
解析 第6题,南水北调中线没有经过山西省,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干道没有经过湖北省和河北省。第7题,溪洛渡工程位于金沙江下游,远离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所在区域。
8.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题。
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域定位,该州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该州地势北高南低,因南部水资源短缺,北部湿润多雨,而南部需水量大,故进行“北水南调”。
9.读“我国能源区域分布和能源调运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B1、B2、B3)代表我国正在建设的两大能源工程,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______工程。
(2)图中B3调运的能源主要是水电,该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A.风沙危害严重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资源短缺
D.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4)简述我国政府实施A、B两大能源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意义。
答案 (1)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本区域降水丰富,水量大 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3)D
(4)对东部: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对西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调配问题。(1)根据图示的能源调配线路分布判断。(2)水能资源丰富主要从河流的流量和地形落差分析。(3)注意“社会经济因素”。(4)对东部主要是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故利于缓解东部的能源短缺;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减轻铁路的压力等;对西部主要是利于西部资源的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且利于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能力提升]
“川气东送”工程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起四川达州市,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1
700千米。“川气东送”可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据下图回答10~11题。
10.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②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运输线路短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11.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
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答案 10.B 11.C
解析 第10题,三峡水能丰富,与供气没关系;川气东送主要气源是四川盆地,而轮南到上海的西气东输除塔里木盆地外,还有陕甘宁气田作为补充气源。第11题,即便有川气东送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三角能源短缺问题,只能是缓解。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所示。读图回答12~13题。
12.“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
①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②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③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④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3.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
①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②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③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④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 12.D 13.B
解析 第12题,该题目设问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也就是其更新慢的原因,联系所学水循环相关知识,即水循环速度较慢的原因。①、③入水和出水量小,更新慢,周期长;②选项,该地为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对于水体更新周期影响不大;④选项全年高温,有误,昆明四季如春,且蒸发量大应为更新快、周期短的原因。第13题,跨流域调水是对水循环中地表径流的影响,不会影响到该区域的降水状况,故排除①;也并不能减少昆明污染物的排放量,故排除③;本题关键在于材料中“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的叙述,所以选择②,增加来水量,加快水体更新,解决滇池水脏问题;④选项,跨流域调水,可以解决昆明水少的问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气东输管道三线工程干线(以下简称“西三线”)管道西起新疆霍尔果斯首站,东达广东省韶关末站。西三线工程(霍尔果斯——西安段沿西气东输二线路东行),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共8个省、自治区。与西二线相同,中亚天然气仍是西三线的气源地。按照规划,2014年西三线全线贯穿通气。
材料二 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
(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已在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指出中哈输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不当易造成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在我国能源战略中,与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合作是重点之一,试分析其优势有哪些。
(3)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建设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何意义?
答案 (1)土地荒漠化。 管道主要经过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被破坏。
(2)天然气储量大;两国是我国的建交国家,有政治基础;陆上邻国适于建设管道并且不经过第三方国家,能源安全有保障;与海上运输相比,可以不间断运输。
(3)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结构,保护大气环境;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自然因素
①自然资源区域分布是
的,存在着明显的
区和
区。
②自然资源依附于
而存在,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
性。
经济因素
→
区域间经济发展
,各区域对
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
不匹配。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自然资源
地区分布不均
密集区
贫乏区
依附于一定区域的自然环境而存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
各区域对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资源不匹配
需求量大:
赋存值小
需求量小:
赋存值大
自然资源供给平衡适应区域发展
资源的跨
区域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