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文档属性

名称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8 13:0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
1.我国发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2006—2020年)明确指出,规划期内要确保我国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土地退化类型与发生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A.水土流失—内蒙古高原
B.荒漠化—华北平原
C.红漠化—南方低山丘陵
D.石漠化—长江中下游平原
(2)黄土高原曾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使得(  )
①土壤肥力得以恢复 ②耕地面积减小 ③粮食产量持续减少 ④水土流失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012·泰安质检)荒漠化是在包括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1)~(2)题。
(1)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
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
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2)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  )
A.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恢复荒漠化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C.增加地表湿度,消除地表沙质物质
D.改善荒漠化区小气候,降低风速
3.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表,读表回答(1)~(2)题。
年份/年
1955
1965
1975
1985
1995
2000
2005
荒漠化面积/万hm2
67
69
71
89
197.26
257.26
262.2
(1)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③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 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均实行退耕还林 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 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完成(1)~(2)题。
(1)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a地区沙尘暴的是(  )
A.加强天气预报
B.改变农业生产结构
C.发展耐旱农作物
D.全面种草,发展畜牧业
(2)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 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5.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1)~(2)题。
(1)对该县1937—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了
C.荒漠化面积扩大了约3倍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两倍
(2)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数量的变化 
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 
D.气候的变化
6.读图,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综合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1月11日,中国治理荒
( http: / / www.21cnjy.com )漠化基金会“沙棘产业专项发展基金”项目启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新闻中心隆重举行,这标志着我国以沙棘产业化治理荒漠化的进程迈向了新的高度。沙棘:学名醋柳,属胡颓子科,落叶性灌木或小乔木。其特性是耐旱,耐贫瘠,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治理荒漠化。
材料二 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
年份/年
1955
1965
1975
1985
1995
2000
2005
2010
荒漠化面积/万公顷
67
69
71
89
197.26
257.8
262.2
262.2
材料三 我国各省区荒漠化分布图。
(1)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因耕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林地、草地退化而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荒漠化分布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其人为原因有哪些?
(3)下列区域进行荒漠化防治应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①南方低山丘陵区____________;
②温带草原牧区____________;
③露天矿区_____________。
2.(2012·长宁质检)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 “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沙漠”主要发生在________丘陵地区,它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有哪些?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地区。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1)在我国,易发生水土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失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东北平原等;易发生荒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易发生红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区;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华北平原易发生土地盐碱化。(2)轮荒耕作制度,就是没有固定的耕地,采用毁林毁草,到处开荒,种地不施肥,三五年之后,便丢弃撂荒,另择土开垦。这种原始的生产方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进而使得土地荒漠化,耕地面积也会逐渐减小。
答案:(1)C (2)B
2.解析:(1)土地荒漠化会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植被荒芜。(2)恢复荒漠化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途径。
答案:(1)C (2)B
3.解析:(1)土地荒漠化既有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③④属于人为原因;①②属于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对荒漠化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2)不同地区对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是不同的。南方低山丘陵区均实行退耕还林太绝对了。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发展灌溉农业易造成土地盐碱化,进而加剧荒漠化。
答案:(1)B (2)C
4.解析:(1)改变农业生产结构能有效防治a地区的沙尘暴。
(2)毁林开荒、粗放耕作、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是b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人为原因。
答案:(1)B (2)D
5.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1
( http: / / www.21cnjy.com )937年到1980年,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重由20%左右上升到50%左右,是原来的两倍多;而同期人口密度由约20人/km2上升到约80人/km2,即人口总数增加了约4倍;故该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了。(2)该地的人口大量增加,为了增产粮食以满足生活需要,大量的土地被开垦为耕地,而当地的自然条件不适合过多发展耕作业,随着开垦面积的扩大,荒漠化的面积也随之扩大。故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变化。
答案:(1)B (2)A
6.解析: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甲、丙两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处地带相对平坦,坡地径流较缓,丁地位于山前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不易发生水土流失,而乙地为耕地,位于河谷地区的陡坡、河流上游地区,植被条件较差,最易发生水土流失,也最应退耕还林(草),加强水土保持。
答案:B
二、综合题
1.解析:荒漠化主要表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经济活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从材料三中可看出新疆是荒漠化面积最广的地区,主要是由于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原因造成的。不同地区对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是不同的。南方低山丘陵实行退耕还林;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温带草原牧区主要是由于过度放牧引起的,因此应控制数量,进而推行定居、轮牧制度。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应采取多种措施,综合防治。
答案:(1)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2)新疆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
(3)①退耕还林 ②控制放牧规模,实行定居、轮牧制度 ③表土填埋复植
2.解析:(1)根据图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结合南方丘陵地区情况正确分析得出结论。(2)从“红色荒漠”发生的机理,应该为江南丘陵,它的形成对生产和地理环境都有影响,主要是表层土壤流失,对地形的影响,使下游湖泊河道淤积,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南北方形成原因不同,地理环境也有差异,荒漠化防治措施不同,结合课本知识正确作答。
答案:(1)人口增加 高温多雨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
(2)江南 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
(3)干旱和半干旱
北方:植树造林,退耕还牧,防止过度放牧等;
南方:控制人口增长,积极开发新型能源,退耕还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