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从理论的高度探讨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本节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差异两个方面讲解对人类活动的总体影响。教材首先介绍了区域这一概念的内涵和主要特征,这是理解后面各章所涉及区域的前提。然后又从两个方面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方面是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综合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等环境要素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分布、发展方向也不同。第二方面是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典型案例,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会发生变化,由不利于人类活动到促进人类活动,从而对区域内的生产和发展造成影响。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在初中区域地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区域的概念以及特点。
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不同;同一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也不一样。而每个区域特定的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案例的对比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方法。
(2)
通过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辩证的、科学的发展观,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比较,以及区域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区域的含义与特征
四、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不够。
五、教学方法
1.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百度搜索】尽可能多的查找相关案例、图片和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认识区域之间的显著差异。
2.
采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差异。
3.
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情景创设,培养兴趣,探究案例,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我国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设问:这些地区的景观为什么有很大差异呢?由景观差异引出区域的概念,进入新课学习。
思考,讨论,回答。
新授内容一、区域的概念和特征(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第一、二段,思考:(1)什么是区域?(2)区域的特征有哪些?
看书思考,回答问题
知识归纳(在提问学生的同时,教师归纳)
讲述:(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2)区域的特征:①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②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③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④具有整体性、可变性特征。
回答问题,认真听讲,记录笔记。
探究问题1: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及其原因
展示在线视频:南北方的民居。展示图片:南方民居和北方民居。设问:(1)为什么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而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2)为什么南方民居的屋顶坡度大,而北方民居的屋顶坡度小?
针对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问题解答(学生分组推举一人回答探究问题1,教师点评)
讲述:
(1)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2)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
回答问题,理解答案,体会区域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
知识拓展1
展示图片: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1)如果不考虑低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2)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点拨归纳: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畅所欲言,并尝试回答。
过渡
新授内容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板书)
展示图片: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设问: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说明二者的地理环境差异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展示表格: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空白比较表,让学生填写,完成空白表格。
读图分析并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同桌合力完成教师展示的比较表。
探究问题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成因
展示图片: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向学生指明图上年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状况。设问:(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回顾初中所学的中国地理知识,独立思考并完成问题答案。
问题解答(学生回答探究问题2,教师点评)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差异。(2)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呈现出由南向北减少的分布规律,原因是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规律,原因是受东南长白山的阻挡和距海远近的影响。
回答问题,理解答案,体会如何组织问题的答案。
知识拓展2
展示图片:南北方农业。设问: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点拨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因和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和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学生相互讨论,并尝试回答。
过渡
新授内容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板书)
展示图片: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设问:战国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现在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环境有何不同?对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一区域的发展有何不同影响?展示表格: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空白表(见附件三),让学生填写,完成空白表格。
看图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认真思考,填写表格
课堂小结
本节可我们一起学习了区域的概念、特征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知识,要注意学会运用比较法找出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差异,从而确定出区域发展的正确方向。
注意听讲,整理笔记。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1.
概念
2.
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4)具有整体性、可变性的特点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