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选择题
1.2010年10月3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胜利闭幕。各个国家的展馆均反映了该国的特色。下列展馆最能反映其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 )
解析 沙特阿拉伯馆反映月亮之船承载沙漠中的绿洲,能源新城,与自然环境最为密切;
中国馆 巴基斯坦馆和尼泊尔馆分别反映本国文化精神及宗教信仰。
答案 D
我国反映地理知识的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2~3题。
2.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
A.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B.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C.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解析 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雨季开始的早)、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秦岭山脉。
答案 C
3.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 )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②河流众多 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 ⑤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
解析 秦岭以南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众多,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性土壤为红壤,肥力较低,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甜菜喜温凉,是我国北方作物。
答案 D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和气候资料。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常年水域最有可能为
( )
A.湖泊
B.水田
C.渤海
D.台湾海峡
解析 图示地区的等高距为5米,常年水域地区地势较低,但海拔大于0米,所以不是
海洋,水田不是常年水域,故应是湖泊。
答案 A
5.图示地区大规模种植的作物最有可能是
( )
A.大豆
B.小麦
C.水稻
D.棉花
解析 图示区域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夏季降水多且雨季较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即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地区大规模种植的应是水稻。
答案 C
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6~7题。
6.阶段Ⅰ,该地“地广人稀”“江南卑湿”,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①稠密的水系;②黏重的土壤;③低湿的土地;④湿热的气候;⑤起伏较大的地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
解析: 该流域为长江流域,早期发展缓慢,与稠密的水系,黏重的土壤,低湿的土地等自然因素有关;季风气候,夏季都较湿热,因此选择D项。
答案: D
7.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 )
A.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
B.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
C.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
D.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
解析: 读图做出判断,明显的变化是出现新兴电子工业,且向西延伸。
答案: D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回答8~10题。
8.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9.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0.甲、乙两区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区域,制约两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解析: 第8题,甲区域是塔里木盆地,乙区域是海南岛。甲、乙两区域河流都以夏汛为主。第9题,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劳动力价格较低。第10题,制约两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多山的地形、对外联系不便和生产方式落后。
答案: 8.C 9.B 10.C
11.读我国两个重要的三角洲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是________三角洲地区。乙图是________三角洲地区。
(2)我国南北铁路干线中,到达A的是________,到达B的是________。
(3)对比甲、乙两三角洲的差异:
比较项目
甲三角洲
乙三角洲
地理位置
主要工业城市
(4)甲三角洲限制农业发展的气象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5)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简要分析乙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解析 本题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背景,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
的差异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A城市为上海,到达该地的南北向铁路干线为京沪线;B
城市为香港,到达该地的铁路干线为京九线。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入海口处,濒临东海,
伏旱、台风、春季低温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靠近
港澳地区,其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从交通、劳动力、政策、侨乡等方面进行考虑。
答案 (1)长江 珠江
(2)京沪线 京九线
(3)
比较项目
甲三角洲
乙三角洲
地理位置
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21世纪教育网
位于亚热带地区,
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
主要工业城市
上海、南京、宁波、杭州、无锡
广州、香港、珠海、深圳、澳门
(4)伏旱、台风、春季低温
(5)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劳动力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侨乡,便于吸引外资及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土地价格低廉;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市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