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5)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8 13:1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山东德州模拟]制定城市地铁规划时,应当从地理信息系统中调取的图层有(  )
①城市行政区划图
 
②城市降水分布图 ③城市道路分布图
 ④城市商业网点分布图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解析:城市地铁属于市内交通线路,城市新建交通线路,布局要考虑两方面:已有的线路和交通压力大的区域,一般商业网点分布较多的区域交通压力大。故选B项。
答案:B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3年7月22日0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处(北纬34.5°,东经104.2°)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据此回答2~4题。
2.准确地定位地震的震中(北纬34.5°,东经104.2°)主要用到的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飞机拍摄
解析:GPS主要用于精确定位;GIS用于分析、处理数据,为决策者提供依据;RS可用于对某一地物进行实时监测。
答案:B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北斗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④进行短报文通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具有导航和短报文通信能力可知,③④正确。
答案:D
4.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相期在6月份
B.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显降低
C.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
D.北疆地区发展棉花种植业的优势是耕地面积广布,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
答案 B
解析 从坐标图可知,棉花盛絮期为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相期,这一时期棉花反射率在前3个波段明显降低。北疆地区种植棉花优势是晴天多,光照时间长。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完成5~6题。
5.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6.下表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
表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其他用地

57.80
37.32
0.76
3.59
0.53

40.96
25.68
0.16
11.60
21.60

30.71
31.15
0.37
31.86
5.91

20.16
50.95
0.56
7.61
20.72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结合各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在各项地理信息技术中,遥感主要是获取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分析地理信息,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进行定位、导航。第6题,要结合题干中安徽省各类土地的比重和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如果用排除法也可迅速得出答案,根据水面比重可排除①、③(其他用地比重应高于水面比重);平原比重大于山地、丘陵比重,前者适合发展耕地,后者适合发展林地、草地,由此可排除④。
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完成7~8题。
7.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
A.河流分布
B.地形特征
C.商店布局
D.客货流量
答案 C
解析 丙图层是交通分布,丁图层是人口分布,与人口和交通相关的是商业布局。
8.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
A.甲与乙
B.甲与丁
C.乙与丁
D.甲、乙、丁
答案 D
解析 交通建设首先要考虑尽可能多的连接居民点,以获得经济效益,在具体选线上,要考虑到地形和河流等自然条件,以降低建设成本。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准确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材料,完成9~10题。
9.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A.GPS—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10.“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解析:9.D 10.D 第9题,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属于遥感技术的功能,再经过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把杀虫剂、化肥准确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第10题,地理信息系统处理、分析、模拟的是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数据。
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上图反映的“数字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来查阅获取黄河的有关信息
B.可以用来指导黄河防汛和水量调度
C.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距离较远,价值不大
D.“数字黄河”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
12.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就是指“3S”技术的应用
B.一个由数据和信息组成的地球
C.主要反映现实问题,不能应用于可持续发展
D.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模拟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解析:11.C 12.D 数字地球是在“3S”技术的基础上,把大量信息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动态地显示,便于应用和研究。“数字黄河”是数字地球区域性的体现。
二、综合题(40分)
1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不同植物类型由于组织结构不同、季节不同、生态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形态特征和环境特征,在遥感影像中可以表现出来。下图是不同植被反射波谱曲线比较图。
材料二 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绘制的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1)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植被分布的调查,主要是利用了不同植被的不同________特征,以此观察高山草甸分布的高度是________。(4分)
(2)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绿光波段的可见光以及红外线反射率最高的植被分别是(4分)(  )
①桷树 ②桦树 ③松树 ④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分布的调查具有哪些方面的突出优点?(10分)
(4)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自然植被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规律。影响这一自然带分布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解析:第(1)题,RS对地理事物的监测,主要是通过不同地物的光谱特征差异来完成的;根据材料二图可读出高山草甸分布的高度。第(2)题,根据材料一中的图可知,绿光波段桦树的反射率最高,达20%;红外线波段草的反射率最高,达90%。第(3)题,本题属于记忆性知识。第(4)题,材料二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规律主要是由水、热条件随地势变化而产生的。
答案:(1)光谱 2
000
m以上 (2)D
(3)①监测范围大,②实时传输,③快速处理,④迅速获取信息,⑤实施动态监测等优点。
(4)垂直分异 地势高低导致水热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