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学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学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30 06:2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以及每种技术的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从而认识地理信息技术的意义。
2.培养学生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地理信息的地理信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用地理科学思维去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具体的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掌握与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地理学科的信心。
2.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合作精神、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1.了解RS的工作过程以及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学习难点
1.了解RS的工作过程以及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课前预习
知识准备
现代地理学中,3S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应用,日益成为地理学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并成为地理学服务于社会生产的主要途径,现在3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它们三者既有分工又有联系。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其中,遥感技术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信息数据,加快了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的更新,保证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时效性,全球定位系统为遥感信息数据地面定位目标选择、野外验证、图像分类等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信息,为更好地利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教材助读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地理信息技术是指



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


等。
2、应用:
(1)、在区域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
、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
(2)、大众化应用:
、空间信息网站、
等。
二、遥感(RS)
1、概念:是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


2、工作原理:
是遥感的关键装置,在航空或航天上摇受地面物体


信息,并以
胶片或
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3、主要环节
物体辐射和
收集
信息处理
反射电磁波
传输
信息分析
4、特点:监测的范围
、速度
,人力和财力的投入

5、应用:遥感广泛应用于


等领域。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
,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

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为
,地面控制部分为
,用户设备部分为
3、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



4、特点:




特点。
5、应用:确定点的
、高程;
服务。
四、地理信息系统: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
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
2、简要程序:
3、应用
(1)、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

(2)、对区域条件进行更精确的


(3)、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
及评估预测。
(4)、应用于
管理。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技术之间的关系
(1)联系:既互为
,又相互

(2)区别:遥感主要用于

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

地理住处系统主要用来

2、数字地球
(1)、概念: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
化后,由来
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作用:数字地球是将不同
、时间的自然与人文的大量信息,按
,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
的显示,为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3、二者关系:
为构建数字地球奠定了基础。
预习自测
1.测量某地的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关于遥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传感器是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分析的仪器
B.物体的各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但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相同
C.一幅陆地卫星图片可以把整个地球拍下来
D.遥感可以为区域地理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化提供条件
3.下列关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GPS是利用卫星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B.GPS包括三大部分,即空间部分和地面控制部分及传输部分
C.GPS
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
D.野外旅行,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可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经纬度
4.GPS卫星星座,全球任何地点和时刻,地平面上空GPS卫星至少有(

A.3颗
B.4颗
C.21颗
D.24颗
5.地理信息系统


A.主要是记录地理事物的计算机系统
B.具有空间分析的能力,没有动态预测的能力
C.是地图绘制系统
D.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6.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简要程序是


A.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B.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库→表达
C.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库→数据处理→表达
D.信息源→数据库→数据处理→空间分析→表达
7.读遥感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A图中可以看出,此遥感技术所用的运载工是
,这种运载工具采用的是
的方式对地面进行感知和识别,这种方式的遥感技术,对地面物体的分辨率是较
(高或低)的。
(2)在A图中,航空摄影采用
的方式对地面进行感知,其目的是

(3)在B图中,传感器接收到的是
,它的产生是由于
,在这个遥感过程中,传感器之所以能够对地面进行分辨,其原理是
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
学始于疑
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
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3、在GPS汽车导航中,信息在汽车、卫星和服务中心之间是怎样传递的
4、与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哪些优点
5、“3S”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质疑探究
【探究一】遥感在区域地理研究中有何作用?
1、在区域地理研究中,遥感技术与传统方法有何区别?有何优势?
2、遥感在区域地理研究中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3、遥感在区域地理研究中应用到哪些领域?
4、影响遥感探测范围、速度、周期和对地物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探究二】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探究三】地理信息系统有何应用?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有何应用?
2、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应用中具有哪些优势?
【探究四】“3S”技术有何区别 与数字地球有何关系?
当堂检测
1.遥感的主要装置是(

A.传感器
B.目标物
C.计算机
D数据库
2.能在很短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的系统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电子通信系统
3.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

A.只接收地面物体的发射光谱
B.只记录接收地面物体辐射光谱
C.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
D.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
4.属于全球定位系统空间部分的是(

A.GPS卫星星座
B.地面监控系统
C.GPS信号接收机
D雷达
5.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最基本的差异时(

A.空间模型
B.数据模型
C.表达形式
D.数据来源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B.GIS是一种快速但准确度不太高的技术
C.GIS
是空间信息储存、表达、分析和交流的工具
D.GIS可解决人们难以解决的问题
7.有关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不属于信息技术
B.它属于遥感技术
C.它由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等简要程序组成
D.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8.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
9.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森林火灾面积
B.土地干旱程度
C.洪峰流量
D.植物病虫害程度
2008年9月上旬,飓风排着队穿越大西洋,向加勒比地区和美国东南沿海袭来,使途经地区遭受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读图完成下题。
10.对飓风进行监测预报的主要技术是
(
)
A.
RS
B.雷达
C.GPS
D.GIS
11.完成课本P11的探究活动,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一、选择题
1.关于遥感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遥感探测范围大,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多
B.遥感是地图的延伸
C.卫星遥感对地物的分辨率比飞机遥感高
D.遥感技术可对环境实动态监测
2.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B.测量范围大
C.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
D.获得信息速度快、周期短
3.下列关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球定位系统就是GPS信号接收机
B.全球定位系统能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C.具有全球性、全天候、实时性等特点
D.只要拥有GPS
信号接收机就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②R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③GPS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

④GIS技术可以分别处理RS技术及GPS技术提供的图像和数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GPS卫星星座的工作卫星和在轨备用卫星分别是(

A.21颗核3颗
B.22颗和
2颗
C.21颗和4

D.24颗和4颗
6.有关地理信息技术与地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准确、快速的综合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以数值的形式储存地理空间数据
C.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可以迅速地进行空间数据查询、计算及数据更新
D.不同比例尺的数据可以综合在一起,但不同投影的地图数据不能综合
下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下题。
7.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布局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8---9题
★8.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
)
A.RS技术
B.GPS技术
C.GIS技术
D.实地考察
★9.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穿过。据此回答10~12题。
★★10.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f最有可能是
(
)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心商务区
★★11.若a、g均为住宅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g环境优于a
B.a地价高于g
C.g人口密度大于a
D.影响a、g分化的主要原因是行政因素
12.10年后,规划部门为快捷准确地获得该地变化状况,可借助
(
)
A.GPS技术
B.GPS及GIS技术
C.RS及GIS技术
D.GIS技术
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13~14题。
13.
利用“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预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
术是
(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14.“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地震
C.水体污染
D.噪声污染
二、综合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999年,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图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广泛研究。
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
(2)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利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
数据处理
空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