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多元发展 韶关破局
大单元知识体系
国家安全
选择性必修3
人地关系
学习目标
01
02
03
以广东省韶关市为例,说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判断该资源型城市所处的生命周期位置。(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以广东省韶关市为例,说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分析该城市发展的方向。(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归纳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方向的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身边城市调查研究与分析中,为该城市的发展献计献策。(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课程标准
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材料一:韶关矿产资源丰富,冶铜业生产规模和技术在宋朝时均在全国首屈一指。清末至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得以振兴发展,韶关地区的工矿企业迎来勃兴。
材料二:1943年抗战时期,广州沦陷后,韶关临危受命成为战时省会,湘粤赣交界处的战略位置使其成为物资与人才的中转站,商贸活跃度一度超越沿海。
韶关钢铁厂
材料三:195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韶关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发提供了70%的铀原料;1958年后,国家将韶关定为“华南重工业基地”,积极筹划建立钢铁、机械、煤炭等八大大型工业,新建了以大宝山矿、韶关钢铁厂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工业企业。1966年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韶关开始了大规模的“小三线”工业建设,大批军工企业开始陆续在粤北建立。至197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14.97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66.2%,成为广东省的“工业重镇”。
资源
工业基础
地理位置
政策支持
一、韶关之兴
结合材料,指出韶关成为“工业重镇”的优势区位因素。
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
是指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举例:
鹤岗
大庆
东川
个旧
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比重较大,综合效益较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的产业。
——煤炭资源
——石油资源
——天南铜都
——中国最大锡都
材料一:韶关因矿而兴,1966年8月,韶钢炼出第一炉钢水,这炉火红耀眼的钢水标志着韶关钢铁厂正式诞生。此后,钢铁产业成了韶关发展绕不开的话题。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重心转移到珠三角,工矿企业大量外迁,工人失业,厂房和土地闲置。2011年起,钢铁行业进入“寒冬”,钢材价格大幅下跌,市场需求萎缩,韶钢连续亏损,面临退市风险。韶钢的产品以建筑钢和中厚板为主,产品结构单一,缺乏高端产品和技术优势。韶钢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市场对高端钢铁产品的需求。钢铁行业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为了减少生产成本,韶钢在环保方面做得不尽人意。这期间,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步枯竭,先后被确定为中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城市之一。
结合资料,归纳改革开放后韶关面临的困境。
社会:失业人员增加,社会矛盾突出
环境:资源趋于枯竭,生态环境恶化
产业:资源枯竭;世界性钢铁过剩
产业结构单一,难以及时开发可替代的产业
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资源枯竭型
城市
二、韶关之困
我国共有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
其中一半以上为煤炭城市,其余为石油城市、
森工城市、有色金属城市等
我国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有哪些?
其数量及类型呈现什么特点?
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
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
韶钢是广东省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在环境治理、能源优化和绿色工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还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责任履行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成为钢铁行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2022年,“多彩韶钢—工业文化园”被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三、韶关之变
(一)韶钢转型铸新篇
材料三:自2016年,韶关市政府高度重视取缔落后钢铁产能生产设备工作。韶钢将曾经风光无限的1、2号高炉全面关停,淘汰低效产能。韶钢打造了世界首例钢铁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实现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集中化、规模化应用。韶钢聚焦中高端棒线材,提升了产品附加值。韶钢加快钢铁、有色金属、机械装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对接广汽、比亚迪等汽车企业,着力构建先进材料、先进装备等战略性产业集群。韶钢积极推进“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改革试点,把旧厂房和闲置土地改造为现代产业园区,引进上下游企业,牵引带动传统产业实现“二次创业”。韶钢由此实现过剩产能的减量置换与钢铁工业的优化升级,实现“蝶变。
韶钢坚守绿色发展理念,引进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大幅减
少了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韶钢被评为国家工信部
“绿色工厂”。
根据材料,简要归纳韶钢是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
三、韶关之变
(一)韶钢转型铸新篇
清洁生产,注重生态效益
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
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传统产业
助力产业集群,推动工业多元发展
材料一:2023年11月,首届“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全球50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发布了《“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2023—2030)》。
材料二:2024年,韶关市发布了《关于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14条政策和资金支持措施。韶关市以“主攻二产、提升一产,融合三产”的发展思路,推动竹产业全链条发展,如打造竹循环经济产业园,探索全竹高价值利用模式,力争到2026年,全市竹林面积达到250万亩以上,竹业总产值达100亿元。
韶关始兴县北山竹海 邓斌 摄
韶关竹种资源丰富
三、韶关之变
(二)竹韵韶关启新程
材料三:2024年10月,韶关市始兴县竹特色产业成功申报了广东省首批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奖补项目。2024年5月,始兴县引进了优质巨黄竹,可为当地明年发展的2万亩巨黄竹种植提供种苗,2024年韶关市竹林面积达232万亩。始兴县结合粤北生态屏障建设,大力发展“以竹代塑”产业,构建了涵盖竹材种植、竹纤维加工、环保制品生产、工业包装、休闲农业等多领域的完整产业体系。如今,始兴县的万亩“竹海”不仅成为生态屏障,还催生了年产值高达6亿元的绿色经济。
结合材料,请你为韶关竹产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韶关市始兴县竹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园鸟瞰图
以竹代塑产品图
三、韶关之变
(二)竹韵韶关启新程
优化竹林种植与管理,适当扩大竹林种植面积,加大科技、资金、人才的投入,研发优质品种,提高竹林的产量和质量,为竹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优质原材料保障
吸引投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农业投资环境
开拓旅游、创意文化产业,实现经营多元化
三、韶关之变
(二)竹韵韶关启新程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加强特色品牌宣传、建设和保护,提高知名度
开拓多元销售渠道,扩大市场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信息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批复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规划设立韶关数据中心集群。
华韶数据谷作为韶关数据中心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韶关市响应国家数字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韶关高新区华韶数据谷
三、韶关之变
(三)数智韶关谱新章
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价分区图
韶关均温示意图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韶关建设“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的优势区位条件。
三、韶关之变
(三)数智韶关谱新章
材料一:近年我国来对算力的需求持续攀升。为更有效地配置算力资源,国家启动“东数西算”工程。
材料二:韶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唯一的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将承接广州、深圳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引导温冷业务向西部迁移,构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25年6月13日,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暨第三届中国算力网大会在韶关开幕,粤港澳大湾区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材料三:韶关拥有丰富的水电、风电和光伏资源,截至2021年底,清洁能源占比达52.6%,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到2025年,韶关规划新增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1100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将基本满足数据中心集群的用电需求。
环境优势:①韶关年平均气温较低,气候凉爽,为算力设备提供良好的散热条件
②韶关在地质构造上为非地震带,地质构造稳定,且受台风影响较小,
属于灾害低发区,有利于数据中心安全运行
资源优势:④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且土地租金较低
⑤风能、太阳能丰富,能够保证算力产业的电力供给
市场优势:⑥珠三角算力市场需求大,韶关距离消费市场近
基础配套:⑦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有一定的产业基础,配套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⑧交通建设较为完善,信息通达度高,便于与珠三角地区交流往来
三、韶关之变
(三)数智韶关谱新章
材料一:近年我国来对算力的需求持续攀升。为更有效地配置算力资源,国家启动“东数西算”工程。
材料二:韶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唯一的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将承接广州、深圳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引导温冷业务向西部迁移,构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25年6月13日,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暨第三届中国算力网大会在韶关开幕,粤港澳大湾区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材料三:韶关拥有丰富的水电、风电和光伏资源,截至2021年底,清洁能源占比达52.6%,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到2025年,韶关规划新增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1100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将基本满足数据中心集群的用电需求。
材料一:近年我国来对算力的需求持续攀升。为更有效地配置算力资源,国家启动“东数西算”工程。
材料二:韶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唯一的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将承接广州、深圳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引导温冷业务向西部迁移,构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25年6月13日,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暨第三届中国算力网大会在韶关开幕,粤港澳大湾区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材料三:韶关拥有丰富的水电、风电和光伏资源,截至2021年底,清洁能源占比达52.6%,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到2025年,韶关规划新增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1100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将基本满足数据中心集群的用电需求。
经济意义:①引进新兴产业,利于韶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开发新资源,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社会意义:③带动数据产业上中下游相关企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④带动“温冷”业务向西部迁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⑤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为国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生态意义:⑥清洁能源的使用有利于改善当地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环境污染
三、韶关之变
(三)数智韶关谱新章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韶关建设“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的地理意义。
2016年韶关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省、市领导对韶关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高度重视
韶关市旅游资源富集,拥有“丹霞、南华、南岭、珠玑”四个国家级品牌资源,是广东省顶级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城市
政策支持与规划引领
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
文化充分挖掘与保护
宣传推广与市场拓展
基础设施保障与完善
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
人才培养与服务提升
区域旅游产业发展
岭南名郡·善美韶关
三、韶关之变
(四)文旅韶关开新局
绿色产业发展:韶关市通过生态修复,推动了绿色产业发展。例如,红砂岭地区综合治理项目中,沙化土地被修复为良田和经济林,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
植被覆盖率提高:韶关市森林覆盖率达74.5%,成功竞选全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成为全省首个完成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备案的地级市。2018年至今,全市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93万亩,开展森林抚育207.1万亩。
水环境质量提升:2024年,韶关市11条主要江河34个市级以上手工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与2023年持平,其中Ⅰ类比例为2.9%、Ⅱ类比例为88.2%、Ⅲ类比例为8.8%。
大气环境质量改善:2024年,韶关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99.2%,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五)绿色韶关焕新颜
三、韶关之变
GDP快速增长
产业结构优化
综合实力增强
三、韶关之变
B衰退期:自然资源渐趋枯竭,或市场明显转移,产业规模缩减,城市可能陷入萧条。
A新生期:但如果创新路径合适,城市可实现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示意图
兴起期: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相关产业和人员集聚,城市快速成长。
繁荣期:城市主导产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规模和城市规模渐趋稳定。
【活动】:请根据本节课所了解到的韶关发展史,绘制“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示意图“
过渡期
民国
初期
改革
开放
20世
纪初
资源枯竭型城市
产业:产业结构单一
资源枯竭
钢铁过剩
社会:失业人员增加
社会矛盾突出
环境:资源趋于枯竭
生态环境恶化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之路
问题
措施
开发新能源
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环境治理、生态修复
投入资金技术人才
引进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改造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
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
韶关模式
韶钢转型铸新篇
竹韵韶关启新程
数智韶关谱新章
文旅韶关开新局
绿色韶关焕新颜
因地制宜
兴起
经济、社会、生态
1.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等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初期,共同面临的困难是( )
①电力短缺 ②消费市场萎缩 ③生态环境恶化 ④产业结构单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为加快城市的顺利转型,马鞍山、铜陵等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A.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延长资源产业链
B.摒弃原有资源产业,全面发展旅游业
C.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做大做强原有产业
D.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第二产业比重
在安徽,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都是正在转型的资源型城市,马鞍山是钢城,铜陵是铜都,淮南、淮北以煤矿闻名。下图为安徽省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搜集相关资料,以韶关市转型发展为例,分析山东省淄博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方向。
地理实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