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以广东深圳都市圈为例
第二章 第一节
从小渔村到GDP万亿之城,一起聊聊深圳这座城
学习目标
01
02
03
结合示意图通过区域图、材料,认知典型大城市的位置及辐射范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结合深圳都市圈案例,分析大都市的空间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地理实践力)
结合图文材料,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认识城市发展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课程标准
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4)资源情况: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钨、锡、
稀土、黄金等。矿产资源的开发为
深圳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课前预习—初始深圳
(1)地理位置: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位于广东省
部 ,珠江口 岸,东临大亚湾和
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
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
两城市接壤。
南
东
东莞、惠州
(2)地形地势:
地形以 为主,
高, 低。
(3)气候水文:
气候为主,雨量充沛。
河流数量 ,水量 、落差 ,水能 。
亚热带季风
多
大
大
丰富
西北
东南
山地丘陵
结合地图册P227,完成预习填空。
一、深圳大都市的形成
观看视频,思考深圳是如何从小渔村蜕变成如今大都市?
初创岁月1949-1978年
蓄势待发
1979-1988年
腾飞崛起1989-2012年
先行示范2012-2024年
以农业为主,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政策优势、毗邻香港优势
交通枢纽,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创新优势,科技研发
深圳都市圈(2020年)
带动全国,辐射全球
中国首批经济特区
边陲小镇
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等级提升
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深圳发展历程的时间
一、深圳大都市的形成
一、深圳大都市的形成
自主探究问题1:根据深圳发展历程及材料一,分析深圳从小渔村蜕变成如今大都市?
材料一:1949年,深圳还只是广东省宝安县的一个小镇,默默无闻地躺在南海之滨。然而,在这75年的岁月里,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23年的3.46万亿元,增长超1万倍。作为创业之邦,深圳创新载体达38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有2.47万家、吸引人才总量超679万人,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书写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现代化的奇迹。
深圳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培育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华为、中兴、大疆等企业成为了深圳科技创新的闪亮名片,引领着全球行业发展的潮流,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多个高附加值产业集群,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竞争力强。
①地理位置:深圳地处中国南部,毗邻香港,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便于国际贸易和交流
②政策:改革开放政策支持;
③科技:注重科技创新,推动了产业升级;
④集聚:产业集聚,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竞争力强;
⑤劳动力:深圳重视人才引进,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在此创业和工作。
shanghai shanghai
小结:大都市形成
高等级城市
低等级城市
资金、技术、人才、产业、信息
集聚
2024年深圳市的总面积为199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为1779万人。
探究:都市“大”在何处?
一、深圳大都市的形成
深圳市GDP数十年位于全国前4位
产业规模大,经济实力强、都市一体化程度高
大都市概念: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
人口众多
经济发达
规模庞大
辐射带动
二、城市的辐射功能-以深圳为例
深圳都市圈概况
深圳都市圈概况:
深圳作为主中心,东莞和惠州作为副中心,深汕特别合作区作为增长极,形成了“一主两副一极”的功能布局,构成了一个以交通互联互通和产业协作为支撑的紧密型都市圈。
城市辐射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围来表示。
城市腹地范围越大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
城市辐射功能越强
对比东莞和深圳两个城市,哪一个城市腹地更大?辐射功能更强?
二、城市的辐射功能
二、城市的辐射功能-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自主探究问题2:根据材料二,分析东莞如何融入深圳都市圈?
材料二:东莞与深圳之间通过轨道交通连接互通,构建了“半小时”交通圈(如图)。例如,深圳6号线支线进入东莞黄江,接驳东莞地铁1号线,紧密连接了深圳光明与东莞松山湖两大科学城。此外,东莞还加快了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之间的科学大道建设,进一步缩短了两地的距离。
2020年,松山湖成为深莞政务服务深化合作的首个试点单位,两地梳理了首批深莞通办事项清单,推进335项东莞事项、302项深圳事项实现跨城通收,开拓了网上通办、自助终端通办、综合窗口通办等渠道,极大地方便了两地居民和企业的办事需求。
①通过建设高效的交通网络,为城市群内的经济互动提供了物理支撑。
②政务合作,加快两地居民和企业的办事速率。
二、城市的辐射功能-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创新圈:创新转化速度全球领先,每天诞生 1000 个以上的专利申请
材料三: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选结果公布,深圳25个通用项目获奖,总获奖数创历史新高,2024年专利授权量达到 24.19万件,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对深圳都市圈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截至 2019 年珠三角与河源、汕尾企业专利分布密度
二、城市的辐射功能-产业带动功能
材料四:2024年上半年,深圳都市圈在深圳的 “强核”带领下表现亮眼,深圳、东莞、惠州3个城市的经济总量达到2.56万亿元,深圳与周边地区已经基本形成的“总部、研发创新+制造组装”的产业链分工布局。
深圳都市圈的产业体系十分丰富,而东莞的产业集群中,纺织服装鞋帽与食品饮料是承接深圳第二阶段产业转移的结果,显示出两地产业的高度互补性。而现在东莞制造业基础雄厚,随着深莞间轨道交通的发展,东莞正在全力融入深圳的发展体系,承接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外溢,尤其是华为等优质企业落地,东莞市有望成为全国制造业的明星城市。
①东莞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深圳,便于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
②东莞产业基础雄厚,依托深圳的技术优势,促进产业升级;
③东莞与深圳之间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便于两地人员交流和物资流通;
自主探究问题3:根据材料四,分析东莞产业发展受深圳辐射带动显著的区位优势?
二、城市的辐射功能-都市核心功能
材料五: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了《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深圳是经济特区,国家创新型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圳在“三区叠加”(深圳特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光环下,肩负着以核心功能驱动都市圈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
shanghai shanghai
小结:大都市的辐射
高等级城市
低等级城市
资金、技术、人才、产业、信息
城市辐射
三、大都市圈未来发展之路
材料六:深圳都市圈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水平突出,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弱(图),一方面是服务设施供给不足,供给结构与人口素质、年龄结构不匹配,另一方面是深莞、深惠边界地区是人口快速增长地区,但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相对较少、品质低,存在设施供给“边界洼地”的现象。都市圈内跨市域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尚未建立。政府间合作协议约束力较弱,跨市域重大项目协调难度较大。
合作探究问题4:根据材料中深圳都市圈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①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
②减少行政壁垒,促进城市的辐射作用;
③提升深圳的经济辐射力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东莞、惠州等非核心城市与深圳的产业分工协作;
(2021年浙江6月卷)14. 下图为2005年和2020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交通圈域示意图。长三角交通圈域空间变化有利于上海( )
①集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②吸引人口迁入,迅速扩大规模
③增强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④强化服务功能,壮大第二产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B
随堂训练
shanghai shanghai
知识总结
高等级城市
低等级城市
城市辐射
城市集聚
功能分析
产业带动功能
都市核心功能
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金融服务功能
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shanghai shanghai
拓展应用:评价构建青岛都市圈的区位条件。
shanghai shanghai
10分钟以内
10-20分钟
20-40分钟
40-50分钟
60分钟以上
青岛市域交通可达性分析
平度
莱西
即墨
原胶南
胶州
新河组团
姜山组团
蓝谷组团
临空组团
董家口组团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