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旅游资源 单元测试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旅游资源 单元测试 (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8 18:4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单元
旅游资源
单元训练
(右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读图,回答下题。
1.该景观(  )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察的效果最佳
解析:图中石柱位于海南岛海岸边,显然是由于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选A。
答案:A
黄山、皖南古村落是我国重点旅游景区,下图是2006~2007年“五一”和“十一”假期两地客流量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2.下列选项中,属于世界遗产的是(  )
①黄山 ②华山 ③皖南古村落 ④长城 ⑤丽江古城
⑥衡山
A.②⑥         
B.①②
C.③④
D.⑤⑥
解析:世界遗产有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黄山、皖南古村落、长城、丽江古城是世界遗产,因此选C项。
答案:C
(节选)我国“三江并流”由三条河流并肩流过云南省西北部,因其气势磅礴形成独特的地理景观,被列为世界遗产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图中的河流,其上游属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的是________。
A.甲、乙
B.乙、丁
C.甲、乙、丙
D.乙、丙、戊
解析:我国“三江并流”景观由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组成。怒江流出国境后称作萨尔温江(图中丁河)。澜沧江流出国界后称作湄公河(图中乙河)。
答案:B
4.下列选项中,属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核心景观的是________。
①高山湖泊;②火山锥;③峡谷;④冰川;⑤地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解析:“三江并流”属自然景观,由地貌和水文景观构成,板块相互挤压,在这里形成了一系列南北方向的褶皱山脉、山高谷深,谷中汇水形成大河或湖泊。
答案:C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
(1)简述图示区域中文化遗产保存较完好的自然原因。
(2)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由经纬度和图例信息可判定该文化遗产应为敦煌莫高窟,该区域地处内陆,较为闭塞,同时距海较远,降水少,故气候干旱,有利壁画等的保存。由题干可知,文化遗产构成威胁的原因来自于游客数量的增加,因此应从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管理等方面着手。
答案:(1)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空气干燥(利于文物保存)。
(2)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实行淡旺季门票制;加强监测和管理;数字化和多媒体展示等。
6.读“我国部分旅游胜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旅游资源类型,图中苏州园林为________景观,桂林山水为________景观。
(2)按旅游资源价值,桂林山水以________价值为主,避暑山庄以______________价值为主。
(3)图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有________个。
(4)故宫又名________城,是________两代的皇宫。
(5)苏州园林位于______省,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该省的另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是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答题时,要结合地图明确景点所在地的位置、旅游资源的分类、特性以及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旅游地概况。其中第(3)题,5个分别是:避暑山庄、八达岭、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苏州园林。
答案:(1)人文 自然 (2)美学 历史文化 (3)5
(4)紫禁 明清 (5)江苏 明孝陵
7.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1是“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等值线图”。出游比率指某地到某旅游目的地的市民占该地出游市民总数的百分比。
材料二 下图2为“某旅游目的地1994~2004年接待游客人次数年内变化图”。
(1)距离上海市500公里范围内的世界遗产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
(3)上海市民到北京的出游比率达20%以上,高于距上海同距离的其他地区,这主要与北京地区人文旅游资源_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的特征有关。
(4)图2所示的旅游目的地是(填选项字母)________。
A.深圳锦绣中华     
B.北京颐和园
C.苏州周庄
D.阿坝州九寨沟
(5)图2所示目的地游客接待高峰分别在“五一”、“暑假”和“________”。2008年我国调整“五一”假日,新增“清明”、“端午”两假日,休假制度调整对该目的地游客接待数量年内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________。
解析:第(1)题,解答此题应先阅读本题图,找出距离上海市500公里范围内的省区(省区内某区域),看哪些世界遗产在此范围之内即可(注意:世界遗产既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也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双重遗产)。第(2)题,阅读图,分析出游比率以上海为中心的空间变化特点:距上海越近出游比率越大,距上海越远出游比率越小,即由上海向外出游比率逐渐降低。第(3)题,上海市民到某地出游比率高低与该地到上海的距离、出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游览价值高低、丰富程度等因素有关。与距上海同距离的其他地区相比,北京最突出的优势在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的品质高、多样性对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第(4)题,深圳锦绣中华、北京颐和园、苏州周庄均属于人文旅游资源,旅游景观的欣赏时间性不强,因此,A、B、C三项可以排除,正确答案为D(自然旅游资源,其欣赏以夏半年风光最优美时欣赏为宜)。第(5)题,阅读图可以看出,该地一年内游客接待高峰有三个:“五一”国际劳动节、暑期长假期间、“十一”国庆节。新增假日后,游客可选择的出行时间增多,会出现新的旅游高峰,一年内旅游高峰次数增多。
答案:(1)黄山 苏州古典园林(或皖南古村落、南京明孝陵)
(2)自上海向外逐渐降低(离上海越远,出游市民越少)
(3)品质高 多样性 
(4)D
(5)国庆节 增加新的游客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