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2012·许昌高二检测)观察下图中的四种自然景观,我们中国丰富的诗歌、谚语等能反映景观欣赏的方法和心情。要取得四处景观的最佳观赏效果,应遵循的原则自左向右依次为( )
A.选择特定地点、雨过天晴时、乘船、仰观
B.远眺、仰观、低临水面、俯瞰
C.选择特定地点、远眺、雨过天晴时、仰观
D.仰观、远眺、乘船、选择特定地点
解析:选A。首先明确四幅图分别是地貌酷似造型、高山云海、山水组合和瀑布,再把握观赏的时间和角度俯仰的选择。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了能够体会庐山的雄伟峻秀,最佳的观赏位置应是( )
A.近视 B.仰视
C.远眺
D.俯瞰
解析:选C。峰峦之雄伟峻秀,唯远观可得。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反映了此类景观欣赏时( )
①宜动态欣赏 ②把握好观赏时机 ③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④抓住景观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观赏乐山睡佛,能体会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方法是( )
A.把握观赏时机
B.发挥想象,移情于景
C.特定位置远眺
D.置身其间,求质求真
解析:选C。观赏乐山睡佛的整体美,需要特定位置远眺。
有关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欣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能够对游人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B.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地理环境虽然不同,但园林建筑风格却相同
C.我国人文景观的建设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D.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之一
解析:选B。我国风景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文景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之一。自然景观中的人文景观建设的基本思想就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大量的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用来渲染自然景观,并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从而对游人产生更大的感染力。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在建筑风格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达到以情观景的最高境界,通过的途径是( )
A.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移情于景→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B.移情于景→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C.登山涉水、求质求真→发挥想象→移情于景→综合感受
D.登山涉水、求质求真→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移情于景
解析:选A。以情观景首先要综合感受,其次要发挥想象,第三要移情于景,最后要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英国人汤姆想到中国旅游,但不知何时旅行最好。当地旅行社向汤姆提供了一幅中国山水风景区最宜欣赏季节与纬度关系图,帮助汤姆确定旅行的时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欣赏南、北方山水风景的角度考虑,汤姆应选择的季节是________。
(2)从感受地域辽阔、气侯差异显著的角度考虑,汤姆应选择的季节是________。
(3)在30°N附近,欣赏季节变短的原因是( )
A.纬底低
B.地势高
C.雨季长
D.气温高
(4)汤姆若想观赏松花江雾凇要把握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可知,我国不同纬度地区山水风景最宜欣赏的季节集中在6~9月份,即夏季。总体上看,从低纬到高纬最宜欣赏的季节越来越短,这主要是由夏季时间的长短造成的。30°N附近欣赏季节变短的原因,应考虑该处可能是气温受其他因素影响发生了变化,而地势高是导致温暖的季节变短的可能原因。松花江雾凇一般出现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欣赏时要注意把握观赏时机。
答案:(1)夏季 (2)冬季 (3)B (4)观赏时机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若想观赏下图中山顶的积雪和盛开的樱花,最佳时间是( )
A.1月
B.4月
C.8月
D.10月
解析:选B。樱花盛开的季节是春季,而在此季节山顶积雪还未融化。
北京圆明园曾号称“万园之园”,某中学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北京旅游,学生们游览圆明园时应该注意( )
A.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
B.注意观赏角度
C.查阅其建筑风格
D.把握欣赏时机
解析:选A。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凝结着我国近代兴与衰、荣与辱的历史沧桑感。游览圆明园主要给游客以强烈的历史冲击感,学生们只有对其历史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在游览时才能做到“以情观景”。
(2012·浙江绍兴高二质检)“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是西湖十景之二,结合下面两幅图,完成3~4题。
欣赏“断桥残雪”时最重要的是( )
A.选择观赏位置
B.把握观赏时机
C.以情观景
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欣赏图中“平湖秋月”中的“月”时应该( )
A.平视
B.俯视
C.远眺
D.仰视
解析:第3题,“断桥残雪”景观只能在积雪半融时才能领略到,否则就不会看到一座完好的桥是怎么“断”的。第4题,欣赏远处的月亮应远眺。
答案:3.B
4.C
下图为某游客在黄山拍摄的“猴子观云海”景观照片。游客所选择的拍摄时机和位置可能是( )
A.连日阴雨、近观
B.日落黄昏、身临其境
C.雨过天晴、特定角度
D.雪后初霁、远眺
解析:选C。雨过天晴多出现云海;“猴子观云海”猴子属于地貌的天然造型,只能在特定的位置观赏。
清朝画家恽田云“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言,人能言”,主要反映了旅游资源欣赏的要求是( )
A.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B.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C.把握观赏时机
D.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解析:选D。由描述可知,人欣赏山时心随景化,情景交融,神思游于自然之间。
下列自然景观的描述,体现出观赏景观时发挥想象的是( )
A.“远看是山,近看成川”——青藏高原
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横断山区
C.“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桂林山水
D.“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东北平原
解析:选C。“远看是山,近看成川”,这是对藏北高原地形状况的描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对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的生动写照;“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对桂林山水的极度赞美,需要发挥想象才能深刻地体会其形态之美;“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对东北平原地形特征的高度概括。
二、综合题
读下面六幅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置身其中近观的是____________。(填代号,下同)
(2)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在适当距离仰视的是____________。
(3)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选择适当的天气的是____________。
(4)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的是________,这个时间是每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的是________。
(6)在六处景观中,属于断块山体形成的景观是________。
(7)在六幅图中,有“近看不如远看,顺光不如逆光,绕以薄雾轻纱则最为成景”的景观是________。
(8)属于石灰岩形成的景观是________。
解析:观赏钱塘江大潮要选择高潮位和东南风强盛时才可达到最佳观赏效果;黄果树瀑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宜选择适当距离仰视;松花江雾凇需要一定的天气条件;一线天指从岩石的缝中观看苍苍蓝天,在我国各大名山景区多可见到,需置身其中,方可体验其奇观;三叠泉是庐山的著名景观,庐山是断块山;适宜“近看不如远看,顺光不如逆光,绕以薄雾轻纱则最为成景”是喀斯特地貌的漓江水域风光。
答案:(1)D (2)B、E (3)C
(4)A 农历八月十八左右
(5)B、E、F (6)E (7)F (8)B、F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杭州西湖部分景观图。
(1)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体现了我国自然风景区__________的特点;人文景观的布局设计____________,在突出自然美的同时,又注重用____________的形式来渲染。
(2)图中的“桥”低临水面方便游人欣赏,这体现了旅游欣赏方法中的____________。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陶醉于自然美,这体现了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是____________。
(4)白居易的“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点出了西湖采用了园林构景中的____________手法,我国古代园林善于运用多种构景手法,西湖风景区采用的构景手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湖的园林有“粉墙黛瓦,竹影兰香,小阁临流,曲廊分院,咫尺之地,容我周旋”的诗画境界,这体现了( )
A.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
B.取自然景观的形象美与色彩美
C.当地的民族风情
D.与北方风光、气候协调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的相关知识。正确答题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答:(1)欣赏景观时,注意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自然风景区与人文景观的建设融为一体,布局因势、得体,使两者协调并突出自然美,此外还常常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渲染自然景观。(2)选择合理的观赏位置。(3)心随景化,情景交融。(4)乱峰围绕水平铺,点明是借远处的山来衬托美丽的水面景色。(5)南方园林建筑色彩素淡,色调以黑白为主,既迎合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江南的水乡湿润气候融为一体。
答案:(1)和谐生美 因势、得体 文学艺术
(2)选择合理的观赏位置(选择合理的观赏角度)
(3)以情观景
(4)借景(西湖将远处的山峰借入到西湖的近水中,以扩大园境) 隔景和障景(通过围墙,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 框景(在围墙上,运用圆形等形状的门、窗,营造框限景象)
(5)A
(案例探究题)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秀丽于一体,除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外,黄山旅游景观还有:“春(3~5月)观百花竞开,松枝吐翠,山鸟飞歌;夏(6~8月)观松、云雾及避暑休闲;秋(9~11月)观青松、苍石、红枫、黄菊等自然景色;冬(12~2月)观冰雪之花及雾凇”之变化。
材料2:黄山冬雪雾凇图。
(1)说明欣赏黄山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色要注意的要领。
(2)简述黄山雾凇的成因。
(3)黄山云海最适宜在一年之中的________季,在________的天气状况下欣赏。
(4)黄山四绝之一是“怪石”,在游览时怎样才能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5)黄山迎客松常年站在黄山上,迎接远方到来的游客,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如果你去观看黄山松,可能不像人们所宣传的那种神态。这是否会影响你的欣赏?
解析:第(1)题,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观赏时要把握观赏时机。第(2)题,黄山雾凇的形成与其气候特征及天气条件有关。第(3)题,夏季雨过后,湿度更大,水汽更多,更容易成云致雾。第(4)题,地貌的天然造型,只能在特定的位置观赏。第(5)题,自然景观像什么形态,是通过想象才感知的。
答案:(1)把握观赏时机。
(2)黄山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空气湿度大,冬季强烈冷空气南下,气温急剧下降,水汽凝结在树枝上,形成雾凇景观。
(3)夏 雨过天晴
(4)选择好观赏位置,充分发挥想象。
(5)不会。自然景观像什么形态,是通过想象才感知的,只有与想象中的事物或情景合二为一,才会顿觉天工之巧和美妙绝伦。所以黄山松像不像迎客姿态并不重要,关键要发挥想象,它像什么就是什么,并与自然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意外的收获和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