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2011年8月9日是黑龙江省内旅游景点免费开放日,当天有41个旅游景点免费向游客开放,这其中包括北方森林动物园。开放日过后,饲养员们不约而同的发现一些动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短尾猴、金丝猴、大象、棕熊等大约20多种近300只动物集体生病。究其原因,动物园管理人员透漏:因8月9日是全省的第一个景点免费日,当日来园游客近10万人,而该园的日接待能力只有8000人,过多的游客,杂乱的人群及其不断向动物们投放的垃圾食品,造成了此后遗症。
尝试探究: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旅游开发中出现的严重旅游环境问题,原因在于当日旅游规模超过了旅游环境容量。,
了解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旅游景区规划中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的意义
掌握
旅游环境容量的内涵
应用
树立“旅游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 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1.随着现代旅游的 、多样化,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有些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趋于严重。大众化2.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首先是 ,旅游交通,旅游食宿所产生的废物会造成空气污染、 、土壤污染以及噪声污染,其次是对 的危害,第三是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和 的破坏。
3.旅游开发对社会环境的破坏首先是对 的破坏,其次是对 的破坏,第三是旅游热点地区过度 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交通拥挤等。污染水污染生物自然资源传统社区文化文物古迹城市化二、旅游环境容量
1.随着旅游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提出了 的概念。
2.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 的旅游活动量。
3.旅游开发地域按照空间尺度从小到大排列有 、旅游景区、 ,后者由前者所组成。旅游环境容量可持续发展旅游景点旅游地4.由于旅游活动量与游客流量直接相关,旅游环境容量通常用游客流量来表示。
5.旅游环境容量分为 和 ,前者是所能容纳的 旅游活动量,旅游活动量达到极限容量称为 。后者也叫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 容量。旅游极限容量旅游合理容量最大饱和最佳三、旅游环境保护
1.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有 、政府,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和旅游研究和教育专家。
2.旅游开发中的 和 、法规的制订是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3.建设各种 ,是解决旅游开发中环境问题的有力措施。
4.随着现代旅游的大众化,普及 .
保护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
5.要在旅游开发的全过程中提倡 。立法机关环境立法相关政策环境保护区绿色旅游旅游环境1.教材图4.5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污染
提示 体现了旅游活动对旅游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图中显示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了垃圾污染,垃圾若不及时清除,必然污染空气,对土壤、水体、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从而导致蚊蝇滋生,细菌繁殖,使疾病迅速传播,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景区游人游览质量。2.教材图 4.7 颐和园游客流量高峰时期
提示 体现了颐和园的游客流量超过了旅游环境容量。颐和园是我国的著名旅游景区之一,游客流量大,旅游季节性强,旅游旺季的游客流量往往达到或超过旅游环境容量。颐和园是我国文化瑰宝,有大量珍贵文物古迹需要保护。在颐和园的旅游开发中,一旦造成环境破坏,就会使文物古迹遭受重大损失。因此颐和园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3.教材图4.5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污染和教材图 4.7 颐和园游客流量高峰时期
提示 共同反映了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①污染环境:旅游交通、旅游食宿、游览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以及噪声等会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
②危害生物:包括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灭绝。
②危害生物:包括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灭绝。
③破坏旅游背景资源:例如,旅游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损害天然洞穴、海岸、河岸、湖岸等。
④破坏视觉效果:建筑物、索道、山区公路、停车场等人工设施破坏了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
(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①破坏传统社区文化: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使旅游地社区传统文化消亡或商业化、表演化,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可能毁于一旦。
②破坏文物古迹:不文明的游客行为、过大的游客流量都会造成文物古迹不可逆转的破坏。
③造成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
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模式,生态旅游代表着旅游业发展的方向。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旅游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是旅游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和盲目利用;二是风景区环境污染严重;三是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环境问题成因及其危害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危害及其原因是什么?
【例证1】云雾山为亚热带丘陵地区一佛教名山,山清水秀,云雾缭绕,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下图为其景区示意图,读后分析回答:
(1)景区管理处欲在A处填湖造地,修建一大型野味餐馆,突出山林地区的饮食特色。说出你对此的意见及理由。
(2)景区管理处欲在云峰主要景点上空即B、C两地建一索道,以方便游客。谈谈你对此的意见及理由。答案 (1)不可以。因为此餐馆以经营野味为主,这对保护野生动物不利,使野生动植物减少,破坏当地旅游资源,更有可能使一些国家保护的动植物遭到破坏。
(2)不可以。建索道有可能造成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同时旅游者为了观赏沿线景点而不愿乘坐缆车,导致投资效益降低。【练习1】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对背景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②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都是由旅游者乱扔垃圾造成的 ③为了保护良好的环境,应该协调好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④旅游活动中带来的污染,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都有危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 环境问题包括污染和破坏,其中对景区景点造成的污染有的是由游客造成的,也有的是当地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以及发展旅游业过程中不当行为造成的;而破坏包括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以及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污染会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本身产生危害,破坏则影响旅游业发展,但不能因为有污染和破坏,就不发展或限制旅游业发展,关键是如何协调好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答案 C 旅游业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愈来愈明显,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其成因、危害,如下表所示:【方法技巧】 图解旅游活动中环境问题的产生 海南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拥有海岸带景、河流、瀑布、火山、溶洞、温泉、热带雨林及众多珍稀动植物,森林覆盖率60.2%,有50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8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及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突出优势和长远依托。然而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现一些问题:一是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国家战略,旅游设施迅猛发展,如旅游酒店、游艇码头、文化体育设施等。 旅游环境保护 二是高度关注旅游带来的污染。随着旅游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污染排放及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三是沿海防护林面临威胁。为此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体系,走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群众富裕的科学发展之路。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旅游开发中如何针对旅游环境问题采取环境保护措施?
【例证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寨沟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是中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的旅游胜地。九寨沟“水光浮翠,倒影林岚”,翠海、叠瀑、彩林、银峰以及独特的藏族风情,相互交融形成一个令人神往的“神话世界”、“人间仙境”。
材料二 九寨沟自对外开放以来,旅游者蜂拥而至。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并且数量逐年递增。“黄金周”里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沟内客栈、宾馆林立,污水垃圾遍地。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的倾向。
旅游旺季时,九寨沟景区人满为患,大大超过了其环境承载量。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答案 对游客进行限量,可以通过调节门票价格限制游客数量,即旺季提高门票价格,淡季降低门票价格。【练习2】“绿色旅游”是指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的远离喧嚣与污染,亲近大自然,并能获得健康精神情趣的一种时尚旅游,提倡不仅要让大自然更绿,也要让人的心更“绿”。据此完成(1)~(2)题。
(1)倡导“绿色旅游”则要求旅游开发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哪几类项目的建设
( )。
①污水处理 ②垃圾收集和处理 ③游客休憩地 ④新的旅游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下列不属于“绿色旅游”所倡导的行为的是
( )。
A.携带自己的书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植物及其制品
C.自驾车旅游,不坐公交车
D.尽量减少使用洗涤剂,不乱丢电池
解析 第(1)题,“绿色旅游”倡导在旅游的全过程都不要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求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可循环利用。因而,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和处理、废气处理设施等,都是旅游开发中的重点建设项目。第(2)题,“绿色旅游”应尽量减少碳排放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交通方式。
答案 (1)A (2)C (1)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测算
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测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旅游环境容量(2)旅游环境容量的分类【方法技巧】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知识拓展】 颐和园景区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方案
突出问题是颐和园游客流量大,旅游季节性强,旅游旺季的游客量往往会达到或超过旅游环境容量。解决措施:教材P61活动
1.环北冰洋地区、海南岛、环地中海地区、彝族山寨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2.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某一旅游地而言无害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通常用游客流量来表示,分为旅游极限容量(最大旅游活动量)和旅游合理容量(最适容量或最佳容量)。①环北冰洋地区的阿拉斯加州行政中心安克雷奇常住居民仅3万人,而游轮靠岸时人口骤增至10万,显然大大超过了旅游极限容量,严重干扰了当地居民和动物的正常生活。②海南岛由于海滨游客流量超过旅游极限容量,在海滩上过度建造酒店,挤占了椰树林的生存空间,过多的游客使采挖珊瑚礁的数量失控,导致资源和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 ③环地中海地区游客超过旅游极限容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资源和地表环境破坏,且这种破坏的规模还在扩大。
④彝族山寨举办大型火把节,吸引过多游客,且改变火把制作原料,采用的木材超过了森林生长速度,造成森林生态破坏,过多的游客和过多的火把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也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
3.对于环北冰洋地区,冻土地带环境脆弱,必须严格测算旅游容量,控制客流,或分散客流。对于该地区的旅游开发商、常住居民和到该地区旅游的游客进行旅游环境教育,要求开发商开发当地特色民俗旅游,吸引常住居民参与旅游开发、 经营和服务,教育游客如何珍惜和保护冻土地带环境,如何进行地方特色旅游审美。减少机动雪橇和直升飞机的使用。对于海南岛,必须制定海滩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坚决制止在海滩上建造酒店,必要时应坚决拆除违章建筑。对于擅自毁林和滥采珊瑚礁者予以重罚或绳之以法,在海岸植树造林,如红树林等,保护海岸,避免侵蚀。将旅游住宿设施建在离海滩较远处。扩大海滩利用面积,分散客流。对于环地中海地区,要评估旅游环境容量,制定必要的政策法规,控制客流量,制止客流量的盲目上升。制定严格的接待法规和制度,制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开发新的景区和新的旅游产品,以分散客流。加大旅游教育力度,使旅游经营者和游客提高对旅游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自觉性。对于彝族山寨,调整客流的季节性,降低火把节的客流量。分散客流,在各处举行小型火把活动。改变火把制作原料,开发非木材的火把代用品。制定和严格执行保护森林的政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