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一单元 变化着的社会
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八年级语文 上册·统编版2024
1
学习目标
2
重点难点
3
课堂导入
4
探究新知
6
课堂练习
5
课堂小结
7
布置作业
学习读新闻的方法,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认真阅读课文,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
二
三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培养阅读新
闻的能力。
2.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
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认真阅读课文,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
独立思考的习惯。
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1949年注定是浓墨重彩的一年。彼时,三大战役落下帷幕,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在望,可国民党反动政府仍妄图负隅顽抗。4月21日,在这关键节点,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果断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渡江战役就此打响。
在枪林弹雨的长江上,英勇的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气吞万里如虎。而在这宏大的历史画卷中,有一支三十万人的队伍率先强渡长江,他们如何以无畏之姿突破防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毛主席撰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探寻那段热血沸腾的光辉岁月。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其诗词作品气势磅礴、意境开阔,描绘了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位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探究新知
走近作者
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结束,国民党反动派受到了致命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国民党反动派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渡江战役于当天午夜打响,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随即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2日2时,新华社全文刊发了毛主席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报道了战役第一天的情况。
探究新知
了解背景
定义: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信息。
特征: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分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探究新知
文体知识:新闻
定义: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
特征:时效性强、真实客观。写作消息要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用事实说话,也可有适当的细节描写和议论。
要素:6个W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事(what) 何故(why) 如何(how)
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探究新知
文体知识:消息
字词积累
探究新知
芜湖(wú) 溃退(kuì) 荻港(dí) 摧枯拉朽(xiǔ)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经营:筹划经管;组织计划;规划治理。文中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摧枯拉朽:本义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探究新知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右边的提示,标注出本则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结语部分。
标题
电头
主体
导语
探究新知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对照消息的六个W,说说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中分别包含了哪些要素。
标题:人物+事件+结果 (3W)
导语:时间+人物+事件+结果 (4W)
主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5W)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 )南渡长江( )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物
结果
事件
探究新知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结合上面内容,把握消息的结构特点。
标题:高度概括事件(迅速了解新闻主要内容,要看标题)
导语:简洁明了的叙述事件。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较详细了解消息内容,要看导语)
主体:导语后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详细地的了解消息内容,要看主体)
结语:是消息的结尾,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从属部分。(一般插在主体中,也有插在“导语”或“结语”中)
探究新知
1.客观性是新闻消息的重要特征,既表现在内容的真实客观,也体现在报道的准确及时上,这则消息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客观性?
客观性
任务二·分析特点,体会语言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既突出时效性,又表明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交待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探究新知
1.客观性是新闻消息的重要特征,既表现在内容的真实客观,也体现在报道的准确及时上,这则消息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客观性?
客观性
任务二·分析特点,体会语言
各个要素明确突出,客观准确地概括了新闻的主要事实,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探究新知
2.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作者的感情与思想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说说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主观性
任务二·分析特点,体会语言
这些词语感彩鲜明,既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
描写
我军
描写
敌军
褒义词
贬义词
探究新知
2.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作者的感情与思想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说说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主观性
任务二·分析特点,体会语言
国民党反动派的准备时间之久与溃退之快形成极大反差,突出了国民党军队的不堪一击,反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流露出胜利者的自豪。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
描写
我军
描写
敌军
鲜明对比
探究新知
2.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作者的感情与思想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说说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主观性
任务二·分析特点,体会语言
景物描写带有抒彩,表现了胜利者稳操胜券的心态,透露出人民解放军的乐观自信。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描写
战果
描写
环境
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的速度之快,攻势猛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兴奋的心情。
探究新知
3.浏览全文,品读消息的语言,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消息语言的特点。
准确性
任务二·分析特点,体会语言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示例1】“已”即“已经”,表明解放军已经渡过长江。体现了消息语言的的准确性。
【示例2】“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体现了消息语言的的准确性。
探究新知
3.浏览全文,品读消息的语言,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消息语言的特点。
准确性
任务二·分析特点,体会语言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示例1】“不到” 表明进攻时间短,“即已”“正向”表明进攻速度快。准确地概括了战斗进展情况,体现了消息语言的准确性。
【示例2】“突破”“占领”“进击”等词语,准确地概括了战况,表现了我军攻势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探究新知
3.浏览全文,品读消息的语言,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消息语言的特点。
简洁性
任务二·分析特点,体会语言
文章运用了一系列的四字短语: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风平浪静、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
【效果】四字短语概括力强,形象地再现了战斗的场面。音节短促,生动而有气势,与所表达的人民解放军的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益彰。
课堂小结
内容上: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也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态。
你有什么收获?
写法上:消息内容五要素,结构五部分;表达的客观性与倾向性;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课堂练习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却只用了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渡江和战斗的情景?
【示例】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的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人“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课堂练习
2.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彩 。找一找本文中的带有感彩的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
【示例】①其实,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作新闻时,总是在文章中凝聚自己的感情的。②本文中的一些句子中的词语,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布置作业
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里发生了哪些好玩的新鲜事儿呢
请选择其中一件事写一则消息。注意要素明确,结构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