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四)
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6分×10=60分)
按照环渤海区域旅游规划要求,至2015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包括京、津、冀、辽、鲁在内的“环渤海旅游圈”将初具规模,使环渤海5省市每年互送客源达300万人次以上。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环渤海区域旅游规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渤海区域旅游规划需要考虑该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
B.环渤海区域旅游规划是环渤海旅游圈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
C.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的落后制约着环渤海旅游圈旅游业的发展
D.环渤海旅游圈离东部客源市场较近
2.环渤海区域的旅游特色或优势不包括( )
A.中心城市或重点旅游地设施完善,旅游业发展成熟
B.有着漫长的海岸线
C.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比较丰富
D.少数民族风情吸引海内外的游客
【解析】 第1题,环渤海区域经济发达,旅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施和服务设施相对比较完善。第2题,环渤海区域地处中国东部地区,少数民族分布较少,少数民族风情并不突出。
【答案】 1.C 2.D
3.旅游景区规划是对旅游规划的进一步落实与细化,下列景区规划步骤合理的是( )
A.对旅游六要素进行具体安排→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分析→对景区发展总体定位
B.对景区发展总体定位→对旅游六要素具体安排→对旅游开发条件总体评价
C.对景区发展总体定位→对旅游开发条件总体评价→对旅游六要素进行具体安排
D.对旅游开发条件总体评估分析→对景区发展总体定位→对旅游六要素具体安排
【解析】 旅游景区规划应先评估分析,然后总体定位,最后才具体安排。
【答案】 D
4.有关旅游活动的规模与环境的承载量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②如果旅游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就会对旅游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源产生破坏 ③旅游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④旅游资源的规模与环境的承载量没有什么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旅游环境的承载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旅游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如果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则显示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答案】 A
5.有关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
C.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于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
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解析】 把旅游业当成“无烟工业”,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旅游也会污染环境;只要提高认识,可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并不都是由于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还有废气(以交通工具产生最多)、废水、废物、噪声、电磁辐射等污染,因此A、B、C是错误的。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答案】 D
读某地区城镇与公路建设图及材料,回答6~8题。
材料一 如图
某地区城镇与公路建设图
材料二 a城是该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清时期的县城,它是由完整城墙和街巷、店铺、庙宇、住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这些古老的城市建筑既是该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传统建筑方式,也是古代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化、艺术乃至风土民情的一种折射和凝结。
材料三 连结城镇a、b、c与沿海大城市d的公路建成以后,a、b、c都有一定的发展,其中b城发展最快,a城发展最慢。
6.a城市至今能够保留大量古建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外力作用微弱
B.运用中西方的建筑技术和先进材料,经久耐用
C.交通闭塞,受外部影响小,城镇发展缓慢
D.巨额旅游业收入投入保护维修
7.a城最主要的旅游价值是( )
A.美学价值
B.历史文化价值
C.科学价值
D.经济价值
8.关于该地区旅游资源评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旅游资源的价值较高,故游览价值也高
B.该地区的区位条件差,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
C.该地区的经济背景差,制约了旅游资源的开发
D.旅游交通落后,决定了该地区的可进入性差
【解析】 旅游资源的特色越明显,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旅游吸引力也就越大,旅游价值也就越高,若旅游资源出现明显的雷同和重复建设现象,则会导致旅游吸引力大大降低,其旅游价值也大大减弱。a城市交通闭塞,受外部影响小,城镇发展缓慢,特色明显,因此要保护古建筑,积极发展旅游业。
【答案】 6.C 7.B 8.A
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西安某中学计划组织学生举行“乘火车进拉萨”夏令营活动。据此回答9~10题。
9.下图所示的四种景观,同学们乘车途中可能看到的是( )
A.a B.b C.c D.d
10.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条件不便
B.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气候
C.旅游环境承载量限制
D.游客量不足
【解析】 第9题,由题干可知,从西安到拉萨沿
( http: / / www.21cnjy.com )途经过渭河谷地、黄土高原、湟水谷地、青藏高原。自然景观分别是平原、高原塬面、谷地、雪山绵绵、冰川广布。题中提供四幅景观图分别是热带椰林、黄土高原塬面、风蚀地貌、南方低山丘陵。同学们乘车主要经过青藏高原区,青藏高原应符合高原地貌,且地势高、热量少,植被稀疏,图b基本符合。第10题,布达拉宫位于青藏地区。由青藏地区的“高”“寒”特征决定了此地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破坏后难以恢复。为了保护此地的脆弱生态系统,可通过控制开放时间和日接待游客量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题考查了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通过对青藏铁路的修建来考查青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同时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 9.B 10.C
二、综合题(40分)
11.(2013·泰安质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云雾山为亚热带丘陵地区一佛教名山,山清水秀,云雾缭绕,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下图为其景区示意图,读图回答有关问题。(22分)
(1)景区管理处欲在A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填湖造地,修建一大型野味餐馆,突出山林地区的饮食特色。你对此的意见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区管理处欲在云峰主要景点上空即
( http: / / www.21cnjy.com )B、C两地建一索道,以方便游客。你对此的意见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雾峰景区交通不便,又有D、E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一段危险山路,游人一直稀少。景点管理处规划了一条A、F间的盘山公路,为此需砍伐大批千年古树。你对此的意见及理由是什么?你对解决雾峰景区交通问题的更好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旅游旺季云峰景区山路上游人络绎不绝,早已超过了其环境承载量,从管理者角度谈谈你的建议。
【解析】 开发旅游资源要注意以保护景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主,同时要防止污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注意社会和环境效益。
【答案】 (1)不可以。因为此餐馆以经营野味为主,这对景区野生动植物不利,使野生动植物减少,破坏当地旅游资源
(2)不可以。建索道有可能造成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同时旅游者为了观赏沿线景观而不愿乘坐缆车,导致投资效益降低
(3)不可以。因为千年古树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应该在A、F间修建索道,这样既保护古树又方便游客
(4)对游客进行限量。可以通过调节门票价格限制游客数量,即旺季提高门票价格,淡季降低门票价格。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新疆被称为“天然博物馆”。沿丝绸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遗址,分布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8个,历史文化名城1座,寺观庙宇2万多个。草原岩画、石人、古墓群、烽火台南北疆都有分布。冰川、冰塔林、雅丹地貌、冰山湖、高山湖、天鹅湖及29个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构成新疆奇异的自然风光。
(1)下列有关旅游规划的内容不符合新疆特点的是( )
A.经济落后,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B.面积广阔,各地区自然景观差别不大,规划难度大
C.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欠完善
D.沿边省份,可以大量吸引邻国游客
(2)指出新疆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主要不利条件。
(3)为进一步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当地相关部门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解析】 第(1)题,新疆虽然地处沿边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但是邻国经济不发达,游客较少。第(2)题,新疆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主要是旅游资源质量高;不利条件主要是远离东部发达地区。第(3)题,为进一步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发展,有关部门应提升景点(区)内涵,突出特色;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要建设好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提高人们的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另外要注意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环境的保护,一是在进行景区建设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二是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旅游地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以免造成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的破坏。
【答案】 (1)D
(2)优势:旅游资源质量高。(自然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人文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科考价值高)不利:市场距离远。
(3)提升景点(区)内涵,突出特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要建设好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提高人们的素质,提高服务质量;要注意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环境的保护,一是在进行景区建设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二是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旅游地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以免造成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