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课件 (4)

文档属性

名称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课件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30 16: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新课学前导航
激趣诱思
法制网北京1月5日讯 国土资源部今天通报
了2011年全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同时, 公开
了3起重大地质灾害的处置情况. 国土资源部
表示, 2011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5664起,
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119起, 245人 死
亡、32人失踪、138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40.1亿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 发
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
失均减少. 2011年, 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
403起, 避免人员伤亡34456人, 避免直接经济
损失7.2亿元. 3起重大地质灾害分别是: 2011
年5月9日发生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
县滑坡事件, 造成22人死亡、1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350万元; 2011年7月5日发生的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岩质崩塌事件, 造成18人死亡、4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 2011年9月17日发生的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的特大
黄土滑坡事 件, 造成32人
死亡、5人受伤, 直接经济
损失5200万元.
【思考】
面对地质灾害频发的情况, 我们应如何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目标定位
了解: 1.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分布.
2.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掌握: 1.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和灾情.
2.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分布、成因和危害.
应用: 1.地质灾害多发区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与成因.
一、地震灾害
1. 特点: ___________、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 范围广西东新疆活动性断裂带3. 灾情
人口城市科技加重资产密度思考
1. 我国地质构造的东西分界线是什么?
东西两侧灾情有何差异?
【提示】
105°E经线附近. 该线以西灾害点位多,
灾情轻, 以东灾害点位少, 灾情重.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山区复杂连续降雨2. 分布
降水秦岭鄂西西南3.中国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
规模巨大暴雨激发规模较大思考
2. 我国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从成因上看属什么类型?
【提示】 青 藏高原东南部山地, 川滇山地,
华北和东北山地. 分别属于冰川、降雨和暴雨泥石流, 还有黄土高原, 属于 暴雨激 发的
黄土泥流.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
西南地貌图表导读
教材P35图2.15“四川省、重庆市滑坡和泥石
流的分布”
该图表明川渝地区是我国滑坡和泥石流严重
区. 原因为: (1)大巴山的南坡, 大部分地区海拔在
500~1000米左右, 是面积广大的大斜坡.
(2)岷江和大渡河的上游区又是地势急剧下降
的地区, 地质结构复杂, 地表结构不稳.
(3)受西南降水系统的影响, 雨量丰富, 而且盆
地边缘植被破坏严重.要点一 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和地震多发区
【特别提示】 华北地区、台湾地区地震多
发是由于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
处; 西南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该区地处印度
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的北东边界,
地形陡峻, 构造断裂活动强烈; 新疆处于板块
内部, 断裂发育强烈, 不同地震多发区处的板
块位置是不同的. 读下图, 回答有关问题. (1)试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地震集中和频发的
原因.
(2)仲巴地震强度大于攀枝花地震, 但没有人
员伤亡. 请分析原因.
(3)“滚石随处可见, 公路已变形成台阶状”
反映了地震引发了什么灾害?
(4)简要分析汶川地震后, 堰塞湖形成的原因
及主要危害. 【解析】本题以汶川地震及其他地震的发生
为地图信息, 考查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特点, 影
响地震的破坏程度的因素, 地震引发的次生
灾害等知识, 全面关注时政地点, 突出地理主
干知识. 第(1)题, 考查了地震发生的地质条件.
第(2)题, 仲巴没有人员伤亡主要是由仲巴所
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第(3)题, 考查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第(4)题, 考
查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次生灾害).
【答案】(1)我国西南地区处在地中海—喜马
拉雅地震带上, 属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边界, 地质活动强烈且频繁.
(2)仲巴地区海拔高、人口稀少. (3)引发了岩崩、滑坡、岩石断裂等地质灾害.
(4)形成的原因是地震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产
生的土体(或岩体)堵塞了河道, 致使河水滞留,
水位提高, 形成湖泊. 堰塞湖的危害是河道水
位上升, 淹没土地、房屋, 更有可能造成决堤
而引发洪水, 危害下游.
要点二 滑坡、泥石流灾害
1. 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分布和特

2. 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学法指导
滑坡和泥石流形成方面存在的异同
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 导致
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 试分析其原
因.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 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 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4)人类认识和掌握了客观规律, 也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就你所知, 人类减轻泥石流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泥石流的分布、
成因及防御等知识和读图分析、推理的能
力. 由题目可知: ①我国泥石流分布区主要
是山地集中而且是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 ②
A地位于我国的西南横断山区, 地形崎岖; ③B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 正确解答
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泥石流是一种地质灾害,
它的发生与当 地的 地质 条件、 植被覆盖状
况、气候特点关系密切.
【答案】(1)地形崎岖, 地势陡峻(坡面物质
不稳定); 地壳活跃(地震、断层发育, 碎屑
物质丰富); 气候湿润, 降水量大. (2)B地地质地貌与A地相似, 但位于干旱地
区, 降水稀少, 缺乏形成泥石流的动力条件.
(3)毁林开荒; 开矿; 工程建设等.
(4)植树种草, 恢复和保护地表植被; 加强泥
石流灾害的科学研究, 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等.
要点三 地质灾害多发区
读图, 回答下列各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 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 在川、滇、黔交界地带
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
统. 导致该地区这三种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 可
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____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 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________(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3)当今世界, 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是: 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主要的地质灾害及其关系,
因此了解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并充分理解其
相互间的成因上的内在联系是解题关键. 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是主要的
地质灾害类型. 从成因上分析, 地震、火山
喷发是地球内力释放的结果, 多发生在地壳
比较薄弱的地区, 或者说地壳比较活跃的地
区, 这些地区形成年代较晚, 地壳中断层较
多, 岩石较新, 如位于板块交界地带的喜马
拉雅山脉、日本群岛等地. 滑坡和泥石流是地球外力作用的结果, 与重力、岩性、地形、气候等密切相关,
其发生发展受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形
高峻、暴雨集中等因素制约, 同时地震、火
山的发生往往诱发其发生. 一般说来, 地壳
活跃的地带, 多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形
高峻、暴雨集中, 因而既多火山、地震, 又
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 如我国青藏高原东
南部和横断山区, 既多火山、地震, 又是滑坡和泥石流的多发
区, 且在地震发生的同时往往产生滑坡和泥
石流灾害, 可见地质灾害具有关联性.
【答案】(1)该地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 地震频发, 震级大. 由于地壳活动强烈, 山体中断裂发育, 岩石破
碎, 风化严重, 加上干、湿季节分明, 暴雨集
中, 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
(2)泥石流 滑坡
(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 加之人类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