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学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学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30 06:4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掌握中国地震形成的原因、分布及造成的危害。
2.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理解中国地震灾情的主要分布特点。
3.理解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掌握时空分布特点。
4.结合我国西南地区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理解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对生存发展的危害。
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重点)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难点)
课前自主导学
知识1
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灾害特点: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
2.我国地震分布规律
(1)分布
(2)四个多发区:新疆、青藏、华北和台湾。
3.我国地震灾情
特点
原因
空间差异
东重西轻
东部人口、建筑物及城市等密集,西部人烟稀少
变化
人员伤亡有所减少,经济损失呈加重趋势
科技进步,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于完善;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
1.四川汶川县8.0级大地震成因是什么,为何全国许多地方震感强烈?
【提示】 这次地震属于大型板块断层活动。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能量从青藏高原向内陆释放。这次地震聚集了巨大能量,突然间释放,导致其他地区有震感,灾情严重。这次地震是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破坏力度较大。
知识2
滑坡、泥石流灾害
1.多发原因
2.分布
方面
特 征
时间
泥石流与降水集中期相对一致
空间
①广泛且相对集中②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的山区③青藏高原以东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重灾区
3.中国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
区域
成因类型
特点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
冰川泥石流
规模巨大,爆发频繁而猛烈
川滇山地
降雨泥石流
爆发较频繁,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黄土高原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
爆发频率、规模和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
华北和东北山地
暴雨引发泥石流
爆发频率较低,但规模较大且来势迅猛
2.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主要涉及哪些地形区?
【提示】 太行山、黄土高原、秦岭、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
知识3
地质灾害多发区
1.分布
西南地区,其中藏、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
2.形成原因
3.危害
人员伤亡巨大;经济损失严重;交通运输受干扰。
构造活跃
地形复杂
水源充足
破坏植被
防范意识和措施。
课堂互动探究
探究1
地震灾害
【问题导思】 
1.根据教材P30图2.7 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说出我国地震多发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提示】 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105°E以西的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在105°E以东,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2.结合教材P31图2.8 中国地震灾害死亡人口,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震多发区同级别地震发生时灾情会有什么不同?
【提示】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经济发达,西部人烟稀少,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的地震灾情最为严重。
3.分析教材P31案例1,总结唐山地震灾情严重有哪些影响因素?
【提示】 唐山灾情严重,有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a与震中距有关,震中位于市区;b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主要有:c人口密集;d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e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4.
分析教材案例1、2,比较唐山和南投地震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有何差异?
【提示】 唐山和南投地震震级相差不大,灾情不同,唐山地震受灾死亡人口多,而南投地震死亡人口大大下降,经济损失很大。
1.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分布
2.我国的地震灾情
特别提醒 
华北地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西南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所造成的。
例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2010年地震一览表
行政区



川、渝



黑、吉、辽

地震次数
5
2
1
6
1
1
2
2
3
材料二 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图
(1)2010年发生的地震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2)下列关于我国地震分布规律正确的是(多选题)(  )
A.分布广,但不均匀,西多东少
B.多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C.有新疆、青藏、华北、台湾四个多发区
D.东北地区没有地震
(3)我国地震灾情空间差异特点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4)新疆、四川地震多的原因与台湾地震多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
【思路点拨】 第(1)、(2)题从图表材料中总结答案,第(3)题要从人口、经济密度等方面分析地震灾情差异原因,第(4)题结合图中分布及板块、断层分布进行对比分析。
【解析】 第(1)题,通过材料一可以看出,2010年地震主要发生在西北、西南、华北及台湾地区。第(2)题,我国地震灾害分布范围广,但不均匀,西多东少;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新疆、青藏、华北、台湾地震分布集中;东北地区相对较少,但并不是没有地震。
第(3)题,我国西部地震发生的频次要高于东部,但西部人烟稀少,经济活动较分散,建筑物、城市较稀少,灾情比东部轻。第(4)题,新疆、四川处在亚欧板块内部,断裂发育、构造运动强烈,是我国地震多发区。台湾是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构造断裂活动强烈、多地震。
【答案】 (1)西北、西南、华北、台湾。
(2)ABC
(3)东重西轻 东部人口、建筑物及城市等密集,西部人烟稀少。
(4)不同。新疆、四川处在亚欧板块内部,断裂发育、构造运动强烈、极易发生地震。台湾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断裂活动强烈、多地震发生。
探究2
滑坡、泥石流灾害
【问题导思】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2.
我国滑坡、泥石流的时间分布特点是什么?
【提示】 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
读教材P34图2.12 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找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的叠加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并分析叠加的原因?
【提示】 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是在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侵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分布和特点
2.滑坡、泥石流的时空分布特点
例2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4月23日
陕西清涧县发生山体滑坡致两车被埋,1人死亡。
材料二 下图是清涧县附近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1)山西省清涧县黄土自然滑坡多发生在(  )
A.1、2月份
B.4、5月份
C.7、8月份
D.11、12月份
(2)下列因素对滑坡的活动强度影响最小的是(  )
A.地形
B.岩性
C.降水
D.气温
(3)
上图显示黄土高原地貌形态特征和成因分别是什么?
(4)黄土高原滑坡灾害会加剧当地________环境问题。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自然灾害,在熟悉本区气候、地形及环境问题的基础之上,结合材料回答问题。造成黄土高原滑坡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第(1)、(2)题结合滑坡的形成条件即可得出答案,第(3)(4)题结合水土流失分析地表形态。
【解析】 第(1)题,夏秋季多暴雨,山体最易滑坡,答案应选C。第(2)题,结合选项对滑坡的活动强度影响最小的应该是气温。第(3)题,结合材料二,图中显示黄土高原地貌形态特征是沟壑纵横(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其成因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第(4)题,黄土高原滑坡灾害会加剧当地水土流失,防御黄土高原滑坡等地质灾害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从监测预警,生物、工程措施,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方面分析。
【答案】 (1)C (2)D
(3)沟壑纵横(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4)水土流失
探究3
地质灾害多发区
【问题导思】 
1.结合教材P34图2.13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分析西南地区为什么地质灾害多发?
【提示】 (1)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2)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3)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4)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2.结合教材P35案例4,为什么四川省、重庆市是我国滑坡和泥石流严重区?
【提示】 (1)大巴山的南坡,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1
000米左右,是面积广大的大斜坡。
(2)岷江和大渡河的上游区又是地势急剧下降的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地表结构不稳。(3)受西南降水系统的影响,雨量丰沛,而且盆地边缘植被破坏严重。
3.
地质灾害多发区在哪些方面造成严重的损失?
【提示】 (1)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对交通干线的危害严重
(3)摧毁耕地和建筑物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各种地质灾害既有各自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因素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性。地壳活动强烈,可导致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若逢暴雨集中的时候,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壳活动强烈,也可能导致地震频发,造成地裂、火灾、海啸等次生灾害,上述各种灾害又会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或疾病蔓延等。其关联性可以用下图表示:
例3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破坏会导致______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会造成________(地质灾害)的发生。
(3)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机制极其相似,因而二者在分布上存在相关性,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叠加区主要分布在(多选题)(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E.四川盆地周边地区
【思路点拨】 此题以西南地区为例,说明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在分析成灾的原因时,除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外力作用、降水特点等自然因素方面说明外,还要注重人类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
【解析】 西南地区地震多发,岩石破碎,地形崎岖,降水量大而集中,地质灾害多发。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会导致泥石流多发,工程活动破坏坡角易导致滑坡。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叠加区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周边地区。
【答案】 (1)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使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2)泥石流 滑坡
(3)BCE
[图表展示]
教材P30图2.7 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
[解图精要]
从图中可获取以下信息:
1.我国四大地震多发区:新疆、青藏、华北、台湾。
2.东经105°地震带穿过宁夏平原、六盘山、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地形区。
3.地震点位与成灾人口的分布不一致,西部地震灾害多,但人口稀少,成灾人口少。
[图表应用]
1.结合图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答案】 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2.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截至10月8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
229人遇难,374
643人受伤,失踪17
923人。紧急转移安置1
500.634
1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
561.276
5万。结合本图,简要分析此次地震造成巨大损失和伤亡的自然原因。
【答案】 地处地震带上,震级强,破坏力大;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之正值雨季,滑坡、泥石流等相关灾害群发。
思考解答
教材第33页思考
【答案】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教材第36页思考
【答案】 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雨;西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稳;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课堂小结
当堂双基达标
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完成下题。
1.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  )
A.水土流失      B.滑坡、泥石流
C.冻土
D.火山
【解析】 由图示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西南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且是我国的多发区。
【答案】 B
2.(2011·北京高考)下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解析】 以统计图为情境,考查自然灾害与区域地理知识。地质地貌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于多断层、坡度陡、地势起伏大、地表岩石破碎等地质基础较差的山地,遇到地震、暴雨等外部诱因,再加上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就很容易发生灾害。此题解题关键在于在正确解读统计图表的基础上,把选项中山脉与中国政区图进行图层叠加,要结合图中给出的云、贵、陕、青、冀、川等地质灾害最多省区的信息进行判断。
【答案】 A
3.(2011·课标全国卷)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解析】 黄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夏季降水多,且暴雨;由图中可看出,黄土与基岩属两层;如果大量开挖山坡,就会导致下面不牢固,就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答案】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4.读“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危害最大的是________;它在我国多发的原因是________;其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灾情分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由外力作用引起的是________;它在我国分布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与泥石流分布区有明显的相关性,试分析其原因。
(4)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我国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分布状况及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第(1)题,我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灾害频发,地震造成的危害最大,其规模是西部大于东部,但灾情却是东重西轻。第(2)题,地震、火山是由内力作用引起的,滑坡、泥石流是由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第(3)题,地震多发区,往往引起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若暴雨集中,则很容易引发泥石流,我国西南地区就很典型。第(4)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
【答案】 (1)地震 我国处在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且处在两大地震带的交会处 西多东少 东重西轻
(2)泥石流 山地面积广,地形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夏季多暴雨;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地表结构破坏严重.上层岩性相对松软
(3)地震频发使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之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泥石流突发。
(4)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剧。
课后知能检测
一、选择题
读2012年5月与去年同期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对比表,回答1~2题。
发生数量(起)
死亡失踪(人)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本期
246
32
4733.08
去年同期
3389
58
49833.99
较去年同期增减数量
-3143
-26
-45100.91
较去年同期增减比例(%)
-92.7
-44.8
-90.5
1.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滑坡 
B.风暴潮
C.地震
D.泥石流
2.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都有大幅度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今年(  )
A.地震少于去年同期
B.强降水少于去年同期
C.各地质灾害多发区的植被覆盖率高于去年同期
D.人类活动对山区破坏程度较小
【解析】 第1题,风暴潮属于水文灾害。第2题,今年强降水少于去年同期,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去年同期大幅度减少。
【答案】 1.B 2.B
(2013·北京四中质检)下图为中国地震灾害灾情年际变化图,据此回答3~4题。
3.从上、下两幅图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
A.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正比
B.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反比
C.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抗震能力提高有关
D.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地震发生次数减少有关
4.下列省区中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是(  )
A.广东省
B.台湾省
C.湖南省
D.云南省
【解析】 从两图对应关系看,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并不成正比或反比关系,但很明显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死亡人数明显减少,但经济损失明显较大,说明地震发生次数并未减少,但由于抗震能力的提高,导致死亡人数减少。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多发,且经济发达,财富集中,产生的经济损失大。
【答案】 3.C 4.B
2013年1月11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小组发生一起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16户家庭约46人被埋。截止到11日下午16时30分,已经搜救出28人,死亡26人,2人受伤。根据材料,回答5~6题。
5.滑坡、泥石流除造成人员伤亡外,还可能产生的危害有(  )
①冲毁、掩埋房屋 ②造成地表塌陷 ③威胁交通安全 ④堵塞河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下列关于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与地震相对一致的同步性
B.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
C.青藏高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重灾区
D.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广泛性和相对分散的分布特点
【解析】 第5题,滑坡、泥石流对建筑设施、交通、通信设施会造成破坏,还会堵塞河道,引发洪灾。第6题,滑坡、泥石流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的季节变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区,西南地区是我国泥石流、滑坡的重灾区。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广泛性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答案】 5.C 6.B
(2013·利川一中月考)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7~8题。
7.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气温较差大,岩石破碎
8.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解析】 第7题,气温较差大,不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且该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不是很大。第8题,植被破坏后,地面因缺乏植被保护,易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答案】 7.D 8.B
(2013·朝阳高二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四个聚落的航空照片,框线内为居民密集区。读图回答9~10题。
       甲             乙
       丙             丁
9.图中不容易发生泥石流和洪灾的聚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应对泥石流灾害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在较陡山体凹坡处建临时躲避棚
B.逃生时向沟岸两侧山坡跑
C.顺沟谷方向上游或下游逃生
D.加强泥石流沟谷下游的检测工作
【解析】 图中甲、乙、丁聚落位于山谷出口处,且山地坡度陡峻、易发生洪灾和泥石流。丙聚落位于山上较平缓处,河谷位于聚落下方,排水较好,洪灾和泥石流危害较小。泥石流发生时逃生路线为向沟岸两侧山坡高处跑。
【答案】 9.C 10.B
二、综合题
11.
(2013·宁德一中高二期中)专家告诉我们“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沉积物覆盖。读下图“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试判断图示地区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强烈地震?其判断理由是什么?能否判断每次强震发生的先后顺序?其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从岩石的分类来看,图中地层中的岩石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果该图所示剖面图为智利地震灾区的某处,科技人员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发现甲地层中颗粒物大小混杂堆积,则说明甲地层形成时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地表乙处能否进行大型的工程建设?为什么?
【解析】 第(1)题,我们可以根据地层中保留的痕迹来推断地球演化的历史。地震会造成岩层断裂,因而可以根据岩石中的裂缝推断发生的地震的次数,而裂缝埋藏的深度又可以反映出地震发生的先后。第(2)题,图中的岩石具有明显的成层构造,这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冰川沉积没有分选性,沉积颗粒是混杂无序的。第(3)题,该处存在断层,是地震的频发区,不适合进行大型工程建设。
【答案】 (1)三次。图中存在三条长短不等的地表裂缝。 能。每当强震发生后,地表出现裂缝,若干年后,裂缝会被沉积物覆盖,图中c处裂缝上面又沉积了三个地层,说明形成c裂缝的地震发生较早。
(2)沉积岩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
(3)不能。 该处是地震频发区,且地下存在多个断层。
12.中国网2013年4月7日讯 据湖南省民政厅报告,4月3日晚至5日,长沙、湘西、湘潭、张家界等地遭遇不同程度的降雨过程,局部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引发洪涝灾害。截至4月7日9时统计,长沙、湘西、湘潭、张家界4市(自治州)12个县(区、市)25.8万人受灾,1人死亡(泥石流掩埋所致),1.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或其他需紧急生活救助;100余间房屋倒塌,700余间不同程度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5.5万公顷,其中绝收近4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700余万元。阅读文字并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形成泥石流灾害系统的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图示
(1)据图分析发生泥石流的三个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简要分析湖南省长沙市发生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原因。
(3)湖南长沙市泥石流在________月份最容易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地区属于我国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区的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解析】 泥石流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地形、物源和水源。湖南长沙市在长江流域,受我国雨带移动和梅雨的影响,6月份至7月上旬降水比较丰富。我国西南地区是滑坡、泥石流的重灾区,而云贵高原就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答案】 (1)地形 物源 水源
(2)突降特大暴雨、山区地形、山区植被覆盖率低。
(3)6、7 6、7月份雨水多
(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