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30 16:2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气象灾害,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一、旱灾

1、特点: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2、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华北、华南、江淮、西南2、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探究活动:(1)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夏秋旱四季都旱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大;
夏季风没到,降水少;
正值春播,农业用水量大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
地表水容易渗漏。雨带推移到北方后,受高温
天气影响形成夏秋旱。春旱伏旱3、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夏旱夏季久晴高温4、旱涝关系4、旱涝关系(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当夏季风势力弱,在南方停留时间过长,则“南涝北旱”
当夏季风势力强,到达北方早,停留时间过长,则“南旱北涝”5、旱灾的危害城市用电紧张5、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1)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了农牧业灾情。
(2)我国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造成北方城市十分缺水。二、台风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说明:我国台风来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我国南起两广,北至辽宁的漫长海岸地带,时常受到台风的袭击,大多数内陆省份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其中,杭州湾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广东和海南东部沿海的台风频次约占50%左右,浙江、台湾东部、海南东北部等沿海遭受台风灾害的次数,占总数的1/3以上。通过阅读图2.32,掌握以下内容: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生源地在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发生次数最多、势力最强的一个海区。平均每年有28个台风生成,约占世界台风总数的1/3。 台风主要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受其影响程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台风灾害灾情严重的地区是地均GDP高且台风次数多的地区。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台风灾害损失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通过阅读表2、6,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①记录有关台风灾害灾情信息主要从死亡人数、受伤人数、毁损船舶、倒塌房屋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方面纪录。
②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成倍增长的趋势。探究活动:①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虽然受灾,但却没有成灾,原因是什么?
②区别台风和旱灾、洪水的灾情报告有什么不同?
③台风登陆对区域旱情有什么影响?(提示:上海虽然受灾,但却没有成灾与该城市的防御能力强有密切关系。台风登陆会带来大量降水,可以缓解当地的旱情。)?思考:台风对沿海地区农业和城市有什么影响?点拨:我国沿海地区是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渔业区,人口密集,城市港口众多的地带。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以及风暴潮灾害常会形成海水倒灌,造成海堤决口,形成洪涝灾害,并且可诱发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会造成城市、港口以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船舶的毁坏等,以及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建筑物破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从而直接威胁着我国沿海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冬半年)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4、南北灾害表现:北方: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南方:降 温、冻害、雨雪等。探究活动:东北地区寒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有哪些?提示:
第一,我国东北地区紧邻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使东北地区气温骤降。
第二,初霜时东北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严重危害农牧业生产。沙尘暴袭击
村庄过程四、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1、概念: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是指大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能见度低的天气现象。2、多发时间:3、发生条件:冬春季节(动力) 大风天气
(物质) 地面的沙尘物质。
(气候)气候干燥,植被覆盖少4、多发地区:西北、华北、东北、青藏高原 2000年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的不在西北沙漠区,而是在内蒙古中部。 华北 ① 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以减小风速、增加湿度、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基本条件。
②其次加强沙尘暴监测、预警;
5、防治措施: 2000年4月6日中国北方沙尘暴的走向和覆盖范围。P54思考题: 1.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提示:
华北沙尘暴多发的原因有:
①冬春冷空气活动多
②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干燥。
③人口压力大,人们毁林开荒,森林覆盖率降低;过度放牧,草原退化、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沙尘暴多发。 (06年全国文综卷Ⅰ)36.(36分)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6、图7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分析图5、图6、图7,回答下列问题?(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___________
盆地、__________盆地。(4分)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
______________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
____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________平原。(6分)
(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7分)
(4)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14分)
(5)在图7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 的规律。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 次。(5分)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①干旱、半干旱(缺水) ②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 ③植被稀疏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
(地表)增温快,干旱少雨,土壤疏松 ; 植被稀疏 ;
大风天气较多。一定的周期性起伏12五、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1、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 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干旱—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2、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读图2.36,了解以下内容:
(1)干旱是华北地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
(2)导致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①水热条件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春旱严重;②冬季风的通道;③接近沙源地;④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是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增加;②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③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资源缺乏。显示了干旱给人类带来的恐慌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