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同步测试
(2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20分)
1.关于气象灾害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类多,主要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季风
B.范围广,全部发生在陆地和海洋
C.频率高,夏半年都会出现
D.灾情重,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
解析 季风不是气象灾害;有的气象灾害发生在春季,如沙尘暴。
答案 D
2.每年入秋以后爆发的第一次比较强的寒潮大都是( )
A.中路路径
B.西路路径
C.东路路径
D.转向路径
解析 熟记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 B
3.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 )
A.夏秋季节
B.春冬季节
C.夏冬季节
D.春秋季节
解析 寒潮在春秋季节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答案 D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
4.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
5.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
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
D.高原和盆地
4~5.解析 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答案 4.A 5.C
6.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沿海重、北方轻
B.内陆重、沿海轻
C.沿海重、内陆重
D.沿海重、南方重
解析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主要来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答案 D
7.下列各组区域中,受台风影响最大的是( )
A.桂、滇、黔
B.粤、闽、浙
C.赣、鄂、湘
D.冀、晋、豫
解析 东南沿海各省受台风影响最大,内陆地区较小。
答案 B
8.台风导致人员死亡和房屋倒塌是因为( )
①特大暴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 ②狂风刮倒建筑物,吹翻船只 ③风暴潮引发洪水 ④低温冷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 台风灾害主要是由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带来的损害。
答案 D
如图是“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某年入冬以来干旱灾害地区分布图”。回答9~10题。
9.此次干旱中受灾面积最大、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
A.棉花
B.小麦
C.油菜
D.玉米
解析 结合旱灾出现的时间和受灾地区可知,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小麦。
答案 B
10.除干旱外,图中甲地区易发的气象灾害还有( )
A.台风、洪涝
B.寒潮、沙尘暴
C.夏涝、寒潮
D.台风、寒潮
解析 甲地区为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干旱、寒潮与沙尘暴。
答案 B
二、综合题(30分)
11.西藏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常年受高空西风急流(盛行于西风带对流上层或平流层中一般强气流)的影响,也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发生区域。下图为西藏沙尘暴年均日数等值线分布图。(10分)
指出西藏沙尘暴年均日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解析 依据图中等值线可知,自东南向西北数值逐渐增加。沙尘暴的发生与风速大小、地表沙尘多少等有关,而风速大小受材料中的西风急流影响,同时地形还对风速有阻碍作用;地表沙尘多少与气候干旱程度、地表植被状况有关。结合西藏自然地理环境回答即可。
答案 分布规律:沙尘暴年均日数大致自东南向西北增加。原因:常年受西风急流影响,大风日数频繁;自东南向西北离沙尘源地越来越近;自东南向西北年降水量越来越少,气候越来越干旱;自东南向西北植被越来越稀疏;较之于东南部,西北部地势较为平坦,大风过境,更容易起风沙。(任答四点即可)
12.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
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如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答案 (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
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强。
(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工作等。
13.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解析 第(1)题,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读图即可得知,其主要影响因素可从纬度位置、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等方面分析。第(2)题,可从水的比热大、温度变化的速度慢进行分析,这跟放烟雾增强大气逆辐射的原理是不同的。
答案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纬度位置、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以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