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单元训练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单元训练 (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9 17:2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单元
中国的自然灾害单元训练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下面1~2题。
1.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解析:该地形区河湖密布,河流水位明显高于平原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
答案:A
2.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
解析:从地形剖面图上看,该地形区具有“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的特点,应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B
3.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图1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图2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读
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台风转向点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  )
A.5~6月
B.6~8月
C.8~10月
D.10~11月
(2)图2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  )
A.5~6月
B.6~7月
C.9~10月
D.10~11月
(3)图2中的台风靠近台湾时,对台湾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造成的?
解析:本题材料、图表信息丰富,考查了台风的发生时段、移动方向以及台风危害的三种方式。要求学生对台风这种最大的气象灾害非常了解,结合图示信息仔细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1)C (2)B (3)狂风;暴雨;风暴潮。
4.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纵观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出,灾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自然异变,二是人为影响。因此,通常把以自然异变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潮;而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人为灾害,如人为引起的火灾和交通事故。
一般年份中国灾害损失估计表
灾害种类
粮食损失(亿千克)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人民币)
干旱
200~250
150~200
洪涝
100
150~200
台风、风暴潮
2.5~5
50~60
冰雹与低温
15~25
20~30
森林火灾
50~100
崩塌、滑坡、泥石流
2.5~5
20~30
风沙和沙漠化
2.5~5
20~30
(1)表中所列的灾害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的有哪些?
(2)把表中的灾害用所学知识按成因分类。
(3)从表中看出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按其表现特征应属哪类灾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灾害基本构成要素的判断及分类方法。正确判断致灾因子的种类和掌握自然灾害的分类标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可以是纯自然作用,也可以是由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其中,表中所列的自然灾害中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的有森林火灾,滑坡、泥石流,风沙和沙漠化;按成因分类可分为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气象灾害。结合表中资料可知,对我国造成损失最大的灾害应为干旱和洪涝,由于这二者从表现特征上看发生过程较为缓慢,应为缓发型灾害。
答案:(1)森林火灾,滑坡、泥石流,风沙和沙漠化。
(2)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灾害:洪涝、风暴潮;气象灾害:干旱、台风、冰雹、低温等。
(3)干旱与洪涝灾害;缓发型灾害。
5.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数据,2008全国实际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7万起,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752亿元,比上年增加4.0倍,其中,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
材料二 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
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第(1)(2)题的相应空格内:
A.洪水 B.风暴潮 C.干旱 D.水土流失 E.泥石流 F.台风
(1)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________、________。在图(四)中,地区Ⅰ与地区Ⅲ共有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
(多选题);在地区Ⅱ内__________、________灾害分布地区最广;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________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2)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中的是________,发生在大气圈中的是________,发生在水圈中的是________(多选题)。
(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影响,以及防灾救灾的措施,学生应结合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进行解答。
答案:(1)A C ABCF C D E
(2)DE CF AB
(3)①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水库)等;②在黄河中上游(或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或加固长江、黄河堤防等;③沿海一带修建防护林等。
6.读“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从南至北依次为________流域、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从干旱季节分布看,春旱常出现在________平原,伏旱常出现在________平原。
(2)我国旱灾多发生在气候比较湿润的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旱灾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直接损失有哪些?
(4)为减轻旱涝灾害的影响,应以________为主,防抗结合,搞好植树造林和________工作,并进行江河整治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旱灾的成因、分布、危害及减轻旱涝灾害的措施。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不稳定的影响,多旱涝灾害,搞好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进行江河整治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可以减轻旱涝灾害的影响。
答案:(1)珠江 长江中下游 黄淮海(华北) 黄淮海(华北) 长江中下游
(2)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风强弱和进退变化易造成干旱灾害
(3)①使农作物减产或绝产;②水上航运中断;③水力发电减少;④城乡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短缺等。
(4)预防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