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9 17:2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据报道,2010年冬到2011年春季,由于降水量持续偏少、气温偏高,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陕西、湖北等十多个省市区出现三十年一遇的罕见干旱,最严重时,粮食作物受旱面积高达1.6亿亩。据此回答1~2题。
1.因2010年冬到2011年春季干旱,下列粮食作物受旱面积最大的是(  )
A.水稻
B.春小麦
C.冬小麦
D.玉米
2.上述省区中,七月中旬易受干旱影响的是
(  )
A.皖和鄂
B.鲁和冀
C.晋和豫
D.秦和晋
【解析】 我国的干旱分为春旱和夏旱(伏旱),春旱多形成于华北地区,对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春季返青影响较大,其中的伏旱是由于副高长期控制长江中下游平原形成的。
【答案】 1.C 2.A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地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夏季滑坡、泥石流灾害非常多,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此地地形崎岖、岩石破碎、地表松散物质较多,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物质基础。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并不能说明这里全年降水丰富,因为冰雪融水也能为滑坡、泥石提供充足的水源。
【答案】 C
4.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防御滑坡、泥石流可大力植树造林、修建护坡工程等。
【答案】 D
5.我国旱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A.年降水总量少的地区
B.河流径流量小的地区
C.年平均气温高的地区
D.降水变化大的地区
【解析】 从华北地区旱灾多发可知,我国旱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降水变化大的地区,其原因是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的。
【答案】 D
6.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有三条,图示中的虚线是(  )
A.西移路径
B.西北路径
C.转向路径
D.东北路径
【解析】 根据台风的转移路径,转向路径的运行路线是从源地先向西北运行然后转向东北朝日本方向移去。
【答案】 C
7.“瑞雪兆丰年”这句农谚反映出的寒潮益处是
(  )
A.高低纬热量交换
B.缓解冬季旱情
C.抑制有机质分解,保持肥力
D.保持物种的繁茂
【解析】 寒潮有过也有功,冬季,寒潮带来的大雪可以为越冬作物提供水源,缓解冬季的旱情。
【答案】 B
8.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据此,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春旱、寒潮、沙尘暴
B.寒潮、台风、沙尘暴
C.伏旱、暴雪、沙尘暴
D.伏旱、洪涝、冻害
【解析】 导致甲气象灾害的四个成因体现春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故为春旱。丙的成因之一为接近沙源地,因而为沙尘暴。乙受冬季风影响,且是沙尘暴的成因之一,故为寒潮。
【答案】 A
9.古代有“旱蝗”的说法,下列情况利于蝗灾爆发的是(  )
A.一直干旱
B.一直多雨
C.前期干旱,后期多雨
D.前期多雨,后期干旱
【答案】 C
读“七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回答下题。
10.该植被分布区较常见的灾害是(  )
①鼠害 ②蝗灾 ③雪灾 ④松毛虫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 读图可知,该植被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地区,是草原,草原地区常见的灾害是鼠害、雪灾等;蝗灾主要在华北和华东等地区,松毛虫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
【答案】 D
二、综合题(共40分)
1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20分)
图示区域地处长江中游,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见上图)。同时也是气象灾害多发区,经常发生暴雨、大风、冰雹、寒潮、连阴雨、高温等原生气象灾害和洪涝、干旱等次生气象灾害,该地区为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一是发展避灾农业,建立能够避开不利气候因素影响的农业生产结构和耕作制度,二是发展生态农业,尽量利用生物能资源及食物链关系发展农业生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外来有毒有害物质对农产品及生态环境的危害。
(1)简述避灾农业和生态农业特征的异同。
(2)湖北每年都发生冰雹(直径在0.5
cm以上的固体降水)灾害,其发生频率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大,简述原因。
(3)A河段夏季洪涝频发,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解析】 农业是自然灾害中最大的受灾体,图中的冰雹的形成和气流的运动和气温的分布有关,洪涝则与降水、地形、河道有关,这两种自然灾害和旱灾是我国农业基地重点防范的灾害类型。
【答案】 (1)相同点: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不同点:避灾农业主要是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和耕作制度,避开不利气候因素;生态农业主要是调整农业类型,保护生态环境。
(2)海拔增高,气流上升幅度增大,降温迅速。
(3)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变率大;上游来水量大;河流泥沙含量大,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河道弯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12.读1951~1980年中国四个地区季节连旱概率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20分)
地区
季节连旱概率(%)
春夏
夏秋
秋冬
冬春
黄淮海
25
0
0
7

11
21
4
0
东北
21
7
0
7

0
4
0
32
(1)甲、乙两地分别为(  )
A.西南、长江中下游
B.西南、华南
C.长江中下游、西南
D.长江中下游、华南
(2)与乙地冬春连旱直接有关的天气系统是(  )
A.台风      
B.冷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
(3)简析黄淮海地区易发生春夏连旱的自然原因。
【解析】 第(1)题,甲地区夏秋连旱概率高,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雨带移动至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形成干旱天气。第(2)题,冬季我国西南地区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特别是云南地区处于暖气团控制下,降水少,蒸发旺盛引发旱灾。第(3)题,该题掌握好我国雨带移动规律,并注意设问中的自然原因即可得到答案。
【答案】 (1)C
 
(2)C
(3)黄淮海地区春夏季节升温明显,而雨带还未到,引发春夏连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