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课件 (2)

文档属性

名称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课件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30 16:3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新课学前导航
激趣诱思
2012年1月28日齐鲁网报道 自2011年9月23日
以来, 山东省平均降水量仅12毫米, 有32万人
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涉及17个市中的13个
市. 菏泽、济宁约为二百年一遇. 全省先后有
6095万亩农田受旱, 其中重旱483万亩. 有69
万人、30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思考】 你知道该次干旱形成的直接原因
吗?我国旱灾的特点和危害有哪些?
根据你以前所学知识回答我国还有哪些气象灾害目标定位
了解: 1.中国气象灾害的类型.
2.主要气象灾害的含义、分布.
掌握: 1.台风和寒潮的含义、路径及灾情.
2.我国旱灾的时空分布、形成原因与灾情.
应用: 分析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及
各种自然灾害的链发性.
一、旱灾
1. 总体特点
(1)范围最广: 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__________区均有分布.
(2)频次高: 频率达___________以上. 平均每年发生旱灾______次.
(3)持续时间最长. 湿润30%82. 区域特点
旱灾(3)4. 灾情
(1)表现: 农牧业灾情重; 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2)
生长发育水土资源二、台风灾害
1. 形成: _____________的热带气旋.
2. 分布: _____________重, 南方重.
3. 危害
(1)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 其中_________省区灾情最重.
(2)台风造成的损失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西北太平洋沿海沿海三、寒潮灾害
1. 发生时间: 主要发生在9月至次年_____月.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 即3~4月和10~11月.
2. 源地与路径
53. 影响
(1)危害: 低温、霜冻、_________.
(2)特点: ___________大, __________高.
(3)区域差异
大风范围频次大风冻害华南思考
1. 为什么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一
带及西藏、云贵高原寒潮不易侵入?
【提示】寒潮在南侵过程中, 受沿途阴山、
秦岭、南岭等东西走向山脉的阻挡, 势力不
断减弱, 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等地
区, 受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少. 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
所以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 青藏高原则因海
拔特别高而使寒潮不易侵入.
四、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
1. 种类: 干旱、寒潮、__________、冰雹、干热风、霜冻等, 其中________________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
2. 原因沙尘暴干旱—沙尘暴3. 旱灾
(1)特点:___________, 强度最大, 灾情最重.
(2)类型: 春旱、初夏旱、春夏连旱、____________、春夏秋连旱甚至连年干旱.
(3)灾情
①变化: 有_________趋势, 为我国最缺水的区域. 范围最广夏秋连旱加重②原因: 国家首都所在地, 各类产业发达, 工程设施__________, 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需求量都很大.
4. 沙尘暴
(1)时间: 多发生于_________.
(2)内涵: 是沙暴和________两者兼有的总称 密集春季尘暴(3)界定: 强风把地面大最________卷入空中,
使空气特别混浊, 水平能见度低于_______千米的天气现象.
(4)灾情: 华北地区损失十分严重.
沙尘1思考 2. 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提示】 华北沙尘暴多发的原因可以归纳
为: ①气候干旱, 土壤疏松干燥, 风力对土壤
的侵蚀越来越严重. ②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 人们毁林开荒、乱砍滥伐, 使得植被覆
盖率降低. 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过度放牧,
滥挖药材, 使得森林、草原急剧退化. 沙化土
地面积不断扩大, 导致沙尘暴多发.
要点一 旱灾
1. 干旱灾害的成因
2. 我国四个旱灾多发区中心及其成因
3. 旱灾与洪灾的关联性
学法指导
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华北地区旱灾严重既有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
干旱灾害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
一. 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2000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 并说
明依据.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
其监测手段.
【解析】(1)理解题目中“灾害最严重”应是因旱灾损失的粮食和旱灾面积在全国各大区中所占比重最大. 即B和C最高, 由图中信息可知②区B为32%,
C为51%, 均是全国最高. (2)②区位于华北平
原, 春季我国东部的锋面雨带还没有移到本
区, 因此, 降水少; 而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 这
里太阳高度增大, 气温回升很快, 土壤水分蒸
发旺盛, 造成②区春旱严重. 夏秋季节锋面雨
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 ③区处于副热带高压脊控制下, 盛行下沉气
流, 天气炎热干燥, 形成伏旱. (3)①地区是我
国东北, 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林区、由于干旱
导致树木缺水、枯枝落叶干燥易燃, 很容易引发森林大火. 利用遥感技术可及时发现着火点的位置及火区范围, 为迅速组织扑救提供可靠的资料. 【答案】(1)②区. 依据: 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
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
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
最高.
(2)②区: 春季降水少; 升温快, 蒸发旺盛.
③区: 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 盛行下沉
气流, 干燥少雨.
(3)森林火灾. 遥感技术.
要点二 台风灾害
1. 台风源地、生成及发生时间
2.影响我国的台风登陆路径
3.危害: 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010·高考浙江卷)影响我国的台风
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 其中
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
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 路径呈抛
物线状. 图甲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
经纬度图, 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 实折线上
各点表示纬度, 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 图乙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甲、图乙, 回答(1)~(3)题.
(1)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  )
A. 5~6月 B. 6~8月
C. 8~10月 D. 10~11月
(2)图乙中, 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 靠近台湾东部沿海, 速度明显减小, 有转向的迹象, 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
(  )A. 5~6月 B. 6~7月
C. 9~10月 D. 10~11月
(3)图乙中的台风靠近台湾时, 对台湾的危害不包括(  )
A. 狂风 B. 暴雨
C. 赤潮 D. 风暴潮
【解析】(1)图甲中左侧纵坐标为纬度, 右侧纵坐标为经度. 实线上各点为纬度, 虚线上各点为经度, 读图
可知8月前后台风转向点不断向西北移动.
8月后则向东南移动. (2)由题干和图乙中台风
的移动路径为西北移, 再读图甲, 可知6~8月
台风移动路径为西北移为主. (3)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中心附近空气强烈旋转上升, 形成狂风和特大暴雨, 在沿海形成巨浪, 淹没低地, 赤潮是由于污水富营养化形成的.
【答案】(1)C (2)B (3)C
要点三 寒潮灾害
1. 路径
2.山脉走向对寒潮活动的影响
【拓展延伸】  (1)雪灾
雪灾是由降雪过多、积雪过厚或雪层维持时
间过久引起的灾害, 雪灾除阻塞交通、危害
通信、输电设施外, 主要对牧区产生严重危
害——造成大量牲畜死亡, 牧民因疾病、断
炊等发生严重的生活困难. 我国内蒙古、新
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 几乎每年秋冬春
季都有不同程度的雪灾发生, 在草原放牧区的雪灾又称“白灾”. 雪灾高
发区冬季主要在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东部
及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一带, 春季主要发
生在青藏高原东部, 此外, 西藏的西南地区也
会在11~4月份发生雪灾.
(2)沙尘暴天气
一次沙尘暴天气从2011年4月22日晚
到23日袭击了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
陕西等地区, 中央气象台22日上午发布了沙
尘暴橙色警报. 根据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沙尘暴路径各月沙尘暴次数
(1)沙尘暴入侵的路径和主要发生季节与哪个
气象灾害基本一致?它们之间有何关联性?
(2)我国的沙尘源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
(3)沙尘暴“有百害而无一利”正确吗?
【解析】 结合地图可以看出, 沙尘暴在源
地、路径、影响范围、发生季节上与寒潮基
本一致, 二者有很大的关联性. 对沙尘暴源地
的环境分析要从沙尘和大风两方面着手. 沙尘暴带来的益处则主要应从大风及沙尘的环境效益着手.
【答案】
(1)寒潮. 沙尘暴主要是由寒潮带来的.
(2)干旱、半干旱(缺水), 沙漠(荒漠和黄土)广
布, 植被稀疏; 春季(3、4、5月)(地表)增温
快、表土疏松, 降水少, 大风天气较多. (3)不正确. 沙尘暴过境可以吹散当地原有大
气中的污染物; 沙尘暴挟带的碱性颗粒可以
中和大气中的酸性气体, 减缓酸雨危害; 沙尘
暴使大气中的凝结核增多, 增加降雨概率, 减
缓春旱; 遮挡阳光, 减轻温室效应.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