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期 备课参考 高一地理 人教版必修1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参考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秋期 备课参考 高一地理 人教版必修1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参考 (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30 16:4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探讨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通往地心之路”—火山纵波
(P波)地震波横波
(S波)较 快较 慢固、液 、气 固 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想一想: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海上的人有感觉如何呢?AB上下颠簸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内部圈层划分——地震波地幔外核内核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横波纵波33km2900km大陆地壳:双层大洋地壳:单层上层: 硅铝层下层: 硅镁层地幔地壳(1)地壳(读图思考以下问题):1.地壳的主要物质组成;
2.海拔高低与地壳厚薄的关系;
3.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区别;
4.地壳的结构特点;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大陆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平均厚度约33km;
大洋地壳只有硅镁层,平均厚度约6km厚度不均,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地幔上地幔下地幔(2)地幔:组成:由富含镁铁的硅酸盐类组成由上而下,铁、镁含量渐增。呈固态软流层:上地幔上部,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说出软流层的位置岩石圈——地壳和
上地幔顶部(软流
层以上),由坚硬
的岩石组成的圈层
部分。试比较岩石圈和地壳的范围(3)地核 ——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厚度约3400千米。 分为:内核和外核。组成:组成物质可能是高温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外核:呈液体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地壳流动,可 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内核:呈固态活动 想一想: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面下纵、横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即大气层,厚约2000到3000千米,由气体和悬浮物组
成,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范围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生物
水,大气水等。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思考2.根据地球三大外部圈层及岩石圈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将这四大圈层的名称填入空格中。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1.地震发生时,坐在小船上的人( )
A.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前后摇晃
B.只感到上下颠簸
C.先感到左右、前后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
D.只感到左右、前后摇晃
2.在莫霍界面以下( )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 BA3.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 )
A.氮和氢 B.氧和氮
C.氢和氧 D.氧和碳
4.水圈是________的圈层。( )
A.连续而规则 B.连续但不规则
C.不连续但规则 D.不连续不规则
5.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最活跃的圈层
C.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全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
D.生物圈与岩石圈没有联系BBB6、地壳是指地面以下的:( )
A、岩石圈以上的部分
B、古登堡界面以上的部分
C、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D、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
7、岩石圈是指:( )
A、地壳
B、上地幔和下地幔
C、地壳和地幔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合称DD8.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 )
A.海洋   B.盆地   
C.平原   D.大陆断层 9.关于软流层的错误叙述是 ( )
A.位于上地幔的顶部
B.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C.由于呈熔融状态,所以不能传播横波
D.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 AC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1)地震波:E________,F________。   (2)不连续界面:A________,B________。   (3)圈层;D________,C________。   (4)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横波 纵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地壳外核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外部圈层划分依据组成地震波纵波(P波)横波(S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壳地幔地核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