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课件 (2)

文档属性

名称 3.1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课件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30 16:5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新课学前导航
激趣诱思
预防远比预报重要
地震专家说, 地震的短期预报是个世界性难
题. 无论是唐山地震、汶川地震还是玉树地
震, 都在告 诉我 们, 地震的预防比预报更重
要. “有工程师曾说过: ‘地震不会伤人, 伤人
的是在地震中倒塌的工程建筑’. 反过来说, 把工程建筑搞好, 的确能减轻地震
的伤亡. ”
“与工程性抗御地震灾害‘硬实力’相对应, 公
民防震减灾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地震灾害防
御能力的重要‘软实力’”. 必须进一步转变观
念, 创新宣传内容、方式和载体, 加大防震减
灾宣传力度.
【思考】地震的预防为什么比预报更重要?目标定位
了解: 1.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发展概况.
2.自然灾害防御的内涵.
掌握: 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含义.
2.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应用: 结合实例理解自然灾害防御的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 概念: 由国家、________及地方等各级组织, 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_____________.
2. 区域网络系统评估图表导读
教材P62图3.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这是一幅三维坐标示意图, 图中再现了自然
灾害监测系统的概念. “各级组织”维度解
释了“谁来测”的问题, 从范围级别来说由
高到低依次是世界监测机构、国家级监测
机构、地方政府一级监测机构和基层社区
监测机构; “监测手段”维度解释了“怎么测”的问
题, 从不同平台(地球外的各种卫星, 大气层
中的飞机, 地面上的雷达、船只、观测站等)
监视, 再将获得的数据通过各种监测站传送
至专门机构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预测预
报; “自然灾害”维度解释了“测什么”的
问题, 主要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圈、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中的自然灾害.
二、遥感技术(RS)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 技术优势: ______________、信息获取量大、_____________、实时性好、动态性强.
2. 应用举例
(1)提供常规___________, 观测沙尘、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 观测范围广获取速度快大气云图(2)迅速发现一些初发时人眼难以察觉的________________, 如森林火灾、赤潮等.
(3)监测灾害发展过程中和消除后, 灾害发生的__________、速度以及是否复发.
规模突发性灾害 思考
1. 说明遥感的工作原理.
【提示】 遥感技术是指从不同高度的平台
(卫星、飞机等), 在不与被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 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 再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地面, 并加以处理, 从而达到对地物的识别与监测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自然灾害监测中
的作用
1. 功能: 主要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 具有_______________、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2. 作用: _____________、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空间定位预报预警3.危险程度灾害损失 思考
2.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动态监测的区别是
什么?
【提示】RS是通过不同时间成像资料对
比, 研究地面物体的动态变化; GIS在利用
RS、GPS提供的地理信息基础上, 对灾害
监测、评估.
四、自然灾害的防御
1.
非工程性危害和损失2.具体措施
(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①概念: 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_______________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 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② 成就
减灾规划法律减灾规划(2)工程性措施
防灾工程减灾地表环境抗灾性能图表导读
教材P69图3.7“中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
从图中可以看出: (1)我国主要的防护林工
程, 这些工程属于“改变地表环境, 防止或
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的一类, 主要分布
在海岸带、北方风沙带、山地水土流失区.
(2)大库容的水库、抗震系数较高的城市建
筑、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地面沉降等, 属于工程性防御措施中的第三类“改变财物
等的特性, 提高抗灾性能”. (3)我国东南沿海
为防风暴潮、台风袭击建设的防潮大堤, 西
南滑坡、泥石流频发区建立的格栅坝等都属
于第二类“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
的直接相遇”.
要点一 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 图示法理解RS和GIS的优势结合对灾害监测的作用
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1)用于防灾减灾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技术是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
(2)灾害预测、预报方面的技术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等, 当这些技术发展到更高水平后, 能够引导着人类从趋利避害到________发展. (3)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基础是什
么?其具有哪些功能?
【解析】本题以地理信息技术在我国重大自
然灾害的监测、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及遥感技
术的应用原理考查高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应
用. 解题时应注意掌握“3S”技术的应用领域. 【答案】 (1)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
(2)空间技术 信息技术 化害为利
(3)GIS. 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
的功能.
要点二 自然灾害的防治
1.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2. 工程性防御措施
学法指导
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的区别
凡是通过减灾规划、防灾法律、减灾管理及
减灾教育等途径达到防灾减灾目的的防御,
即非工程性防御,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20世纪
末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工程性防御的关键是修建防灾工程, 故二者的区别就是
“工程”, 在于“软件”和“硬件”的差别.
读图, 回答问题. (1)图中可以看出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和________.
(2)图中措施属自然灾害防御中的_______性
防御措施.
(3)除此图反映的方式外, 该类防御措施还有哪些方式?
(4)防御此类灾害, 你认为还可采取哪些非工程性措施?【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第(1)题, 通过图中的山体、石块可判断其存
在的自然灾害. 第(2)题, 通过图中的格栅坝可
判断自然灾害的防御类型. 第(3)、(4)题可结
合教材相关知识作答, 属基础知识考查. 解答
该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答案】 
(1)滑坡 泥石流 (2)工程
(3)改变地表环境; 改变财物特性, 提高抗灾
性能.
(4)加强研究,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加强
管理, 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等.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