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文档属性

名称 3.1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9 17:3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同步测试
(2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20分)
2012年8月28日,飓风“艾萨克”已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易斯安那州东南沿岸登陆,为了避免7年前“卡特里娜”飓风灾难重演,美国墨西哥湾沿海地区高度戒备。但仍使美国至少损失25亿美元。读图,回答1~2题。
1.获得此图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电视
解析 本题提供的图片为卫星遥感图像,故A选项正确。
答案 A
2.美国政府对此次灾害的受灾面积和损失进行统计并合理安排灾后重建工作,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电视
解析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可以进行灾情统计与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答案 C
我国空间技术逼近深空,资源卫星已广泛应用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业、林业、地质、水利、地矿、环保以及国土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等众多领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据此回答3~5题。
3.关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来监测的
B.只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和灾后评估的作用
C.可以对大气圈中的热带气旋、干旱、寒潮进行监测
D.监测平台既有空中的,也有地面上的
解析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还起到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的作用。
答案 B
4.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B.测量范围大
C.手段多,获得信息量大
D.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
解析 每隔9天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具有获取资料速度快的优势。
答案 D
5.遥感技术和GIS二者优势的结合,可以实现(  )
①灾前圈定危险区,指导防灾 ②灾中做出损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评价,指导救灾 ③灾后能对灾害损失做出快速评价 ④二者结合可实现动态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达到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等功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遥感可以快速获取资料,GIS对资料进行处理整合,从而做出灾情评价,指导抗灾活动。
答案 C
2012年3月18日发生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玉溪市易门县的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超过1
800亩,经全力抢救,最终扑灭了大火。在这次森林火灾救援中GIS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此回答6~7题。
6.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B.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C.能对遥感信息进行处理和判断分析
D.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
解析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B项是遥感的功能,D项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
答案 A
7.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草场火灾,可以(  )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B.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
C.用来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
解析 结合选项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可和地理信息系统能及时知道火灾发生的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
答案 D
2011年12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
( http: / / www.21cnjy.com )门委员会(IPCC)在乌干达坎帕拉发布《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推进气候变化适应特别报告》指出,超9成以上由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推进气候变化适应特别报告》属于(  )
A.非工程性防御
B.工程性防御
C.高科技技术防灾
D.一般性措施
解析 非工程性防御是指通过国际组织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推进气候变化适应特别报告》是由IPCC发布的。
答案 A
9.下列事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有(  )
①兴建水利枢纽 ②兴建防护林工程 ③加固河流大堤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沿海防林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选项都属于防灾减灾的工程措施。
答案 A
10.利用GPS可以对地震进行监测,监测的对象主要是(  )
A.海陆分布的变化
B.地球内部岩浆的活动情况
C.地壳的运动状况
D.灾情的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定位系统在减灾防灾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用。由于GPS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和速度及时间数据,因此在减灾防灾中可用于交通导航、绘制地图、火灾跟踪、人员救生、地震监测等诸多方面。利用GPS对地震监测主要是监测地壳的运动状况,从而预测地震的发生。
答案 C
二、综合题(30分)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 曼谷当地时间9日下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首次出口泰国的环境减灾卫星地面站工程——“朱拉蓬公主卫星接收站”投入正式运营。环境减灾卫星泰国接收站工程今年4月1日正式交付泰方,系统试运行期间,正值泰国南部发生严重的洪涝灾情,该地面站每天实时接收中国“环境1A”卫星过境时下传的洪涝灾害遥感图像,经过实时处理、解释、分析,为泰国了解灾情、发出泥石流预警提供了及时有力的支撑。
(1)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有何优点?
(3)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中有何作用?
(4)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两者结合在灾前、灾中、灾后有何作用?
答案 (1)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主要应用于旱情、水灾、沙尘暴、台风、暴雨、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方面的监测。
(2)从空间尺度看,遥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遥感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3)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
( http: / / www.21cnjy.com )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以及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4)遥感技术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优势与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信息系统在空间分析方面的优势结合,可以灾前圈定危险区,对危险程度作出评价,指导防灾活动,灾中实况监测并作出评价,指导抗灾活动,灾后评价损失,指导救灾活动。
12.读我国某自然灾害发育分布图和某地区灾害发生前一段时间的雨量表及该灾害示意图,回答问题。(15分)
时间(1972年)
雨量(毫米)
5月
654.5
6月
799.0
7月14日
1.0
7月15日
24.9
7月16日
205.9
7月17日
213.8
7月18日
232.6
(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图示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其诱发因素。
(2)如果对图示灾害密集区进行研究,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究其成因?
(3)预防此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解析 根据该自然灾害发育分布图与灾
( http: / / www.21cnjy.com )害示意图可知该灾害为滑坡,滑坡的形成受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植树种草,加固山体,加强监测是防御滑坡灾害的有效措施。
答案 (1)滑坡 暴雨
(2)地质地貌条件、气候条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方面。
(3)修建护坡工程,加固山体;植树种草;确定发生灾害的潜在位置;加强对山体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