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5张PPT。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在全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在北京市5·12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上,武警北京市总队成立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武警北京市总队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是由中国地震局、北京市和武警部队联合建立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主要担负北京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及其他灾害抢险救援任务。由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和地震专家共134人组成,配有工兵、防化、救援等7大类113种1 300余件专业装备。在制度上,应急救援队建立了战备值班、灾情预警、指挥调动、联合演练等制度,确保北京地区一旦遇有地震灾害能够精准研判灾情信息,快速展开救援行动。其成立后,北京应急救援团队数量达到了20余个,包括北京市公安局特警蓝剑突击队、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应急抢险队、北京市应急志愿者服务总队等多个团队。
尝试探究:北京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的人员构成有哪些?
提示:由搜救人员、营救人员、地震专家和急救医生等组成。 了解
救灾过程中灾前、灾中和灾后的救灾重点;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与提高应急能力的办法。
掌握
灾中应急的含义、目的、范围、应急能力和应急预防内容。灾后恢复的目标、救援形式、抗灾救灾工作方针。
应用
基于灾害应急预案的基本目的,学会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应对某一种自然灾害,可以使灾害救助得到保障。 一、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 ,二是救灾物资的 ,前者是救灾的 ,后者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 。
2.为了提高灾害应急能力,我国已有十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 、沈阳、 、郑州、
、长沙、南宁、 、西安。种类和数量储备地点物质基础到达时间哈尔滨合肥武汉成都二、灾中应急
1.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 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最主要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2.灾害应急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交通、 、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 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 、爆炸等的
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 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 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灾情形成通信生命线火灾易燃易爆通信物资输送3.交通通行能力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的 。
4.我国救灾应急通行能力在 的基础上,一方面考虑备灾物资从储备区到达灾区的时间,另一方面考虑 的时间。
5.救灾应急预案是政府应对灾害的 紧急行动方案。目的是在灾害 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到达时间交通通行救灾人力从储备地到达灾区纲领性突发
三、灾后恢复
1.灾后恢复的目的,一方面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另一方面是增强未来灾害发生的 。
2. ,给灾民创造基本的 是当今各国政府在灾后的主要任务和职责。
3.对灾民的救援形式主要有 救济、民间救济和_____
救济。减到最低抵抗能力挽救生命生存能力政府国际1.教材P72“表3-1救灾物资储备分类举例”
提示:储备什么物资主要由灾种决定,表中列举了地震、滑坡与泥石流和水灾两种不同的灾害,准备的救灾物资有所区别,但是都可以分成四大类,即生活类物品、救生类物品、医用物品、取暖御寒类物品。在每一类中,具体的救生物资根据救灾的需要有所区别。2.教材P74“图3-11灾中应急行动”
提示:图中显示,从储备基地把救灾物品和救灾人员通过应急交通线运送到灾区的时间,叫做应急时间,灾中应急交通线包括公路、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到达灾区的时间。所以在受灾时要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以保证救援区与灾区的的交通畅通。该图还从另一个角度解答了我国十大储备基地设置的基本原则。灾中应急的另一个内容是在灾区抢救生命、抢救财产、抢救设备、发放救灾物资。
3.教材P74“图3-12 中国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的内容体系”
提示:中国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的,目的是使地震应急能够协调、有序和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其内容包括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等几个大的方面。
4.教材P76“图3-14灾后恢复”
提示:该图中灾后恢复的目标有二:一是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二是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核心措施也有二:一是修复、重建生命线和生产线;二是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而这些都需要政府机构来组织和实施。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市芦山县7.0级地震发生后3个小时,民政部迅速从武汉、长沙、西安、兰州和成都储备库调拨3万顶救灾帐篷、5万床棉被和1万张折叠床。20日21时,根据地震灾区需求,民政部又紧急从合肥和昆明储备库增调2万顶救灾帐篷和5万床棉被,帮助四川做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置工作。 灾前准备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武汉、长沙、西安、兰州、成都和合肥为何储备这么多帐篷?
2.除上述城市外,还可能从哪些城市调运救灾物资?
【例证1】下列选项属于救灾物资四大类中救生类物品的是
( )。
A.救灾食物 B.破拆工具
C.医疗器械 D.单帐篷
答案 B【练习1】我国为提高救灾应急能力,建立了十个国家级救灾储备基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救灾物资储备种类和储备基地的选择都是由受灾种
类决定的
B.储备救灾物资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C.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是灾前准备、灾中
应急和交通通行能力
D.遇灾时若采用空运救援,从储备基地出发,最远的
地方在4小时之内到达
解析 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是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从储备基地出发,最远的地方可以在7个小时之内到达。
答案 B灾前准备
灾前准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前者是救灾的物质基础,后者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储备救灾物资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有关灾前准备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
【方法技巧】 灾前准备是否到位的判断标准
灾前准备是否到位主要看三个方面:
①储备基地的选择是否符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全国主要的灾区;
②救灾物资数量是否充足,种类是否因不同的灾种、时间而准备不同;
③救灾人员是否在灾害第一时间 到 达 灾 区 进 行 抢 灾、
救灾。民航资源网2013年4月20日消息,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地震后,西南空管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了解受灾情况,随即向民航局运控中心报告有关情况,协调航班运行,召开成都民航各单位紧急协调会,要求全公司要全力以赴,不计代价,不计成本投入抗震救灾的工作中。中国民航局长李家祥提出,民航系统要重点保障救灾航班,重点保障飞往四川的航班;同时要求直升机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灾中应急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民航系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的意义是什么?
2.在地震以后,灾中应急包括哪些内容?【例证2】为确保发生灾害时,救灾通道和通讯的畅通,应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实行交通管制 ②清理路障 ③保证救灾物资的充足
④对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练习2】下列对灾中应急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灾中应急是在灾害发生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对策
B.灾中应急的范围较小,主要包括生命线工程的紧急防
护措施
C.保护生命线工程可以确保救灾通道和通讯的畅通,提
高交通通行能力
D.生命线工程主要包括交通、通信、供电、水坝、供
气、输油等
解析 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灾中应急的范围广泛,包括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易燃易爆的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次生灾害源等进行检查加固等。生命线工程主要包括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水坝、堤岸等属于次生灾害源。
答案 C灾中应急
灾中应急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应急交通线,以保证救灾物资和人员快速到达灾区;二是应急预案,以保证一旦灾害发生各部门马上按程序进入应急状态。中新社成都4月25日电 中国防灾减灾首席科学家王昂生25日在成都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四川“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中,应充分借鉴“5·12”汶川地震的重建经验,平衡建设速度和质量问题,建议采取对口援建方式,加快恢复重建。
“灾后重建,除物质建设,还要关注灾区民众的心理创伤。”王昂生称,目前要做的是安抚灾区民众的情绪,引导他们走出地震创伤,加强心理辅导是一个长期的规划。 灾后恢复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灾后恢复的主要目标有哪些?
2.灾后恢复的核心措施是什么?
【例证3】2012年5月10日,岷县发生特大雹洪泥石流灾害,造成停电、光缆损坏、通信中断。灾害发生后,甘肃展开抢险救灾和应急通信保障工作,仅用48小时就完全恢复了灾区通信。抢救和恢复灾区通信属于 ( )。
A.恢复、重建生命线 B.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C.恢复重建生产线 D.对灾民的救助 答案 A【练习3】世界各国对灾民的救援方式主要有
( )。
①政府救济 ②民间救济 ③国际救济 ④个人救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挽救生命,给灾民创造基本的生存条件,是当今各国政府在灾后的主要工作和应尽的责任,对灾民的救援形式主要有政府救助、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而个人救助应纳入民间救济这个范围内。
答案 B灾后恢复
.灾后恢复的目的:一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
低,二是增强未来灾害发生的抵抗能力。 .我国的救灾方针和管理体系如下图所示;一、选择题
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京珠高速广东粤北段沿线受灾,从图中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 ( )。
A.a B.b
C.c D.d
2.图中b、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
( )。
A.冲锋舟 B.食品
C.矿泉水 D.棉衣
解析 由图中经纬度可知,a为南宁,b为长沙,c为武汉,d为郑州。粤北段高速离长沙最近。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洪水灾害,应大量储备冲锋舟。
答案 1.B 2.A 2011年6月6日,一场洪灾袭击贵州省望谟县,造成该县8个乡镇受灾,8万人身处险境,大部分乡镇交通、电力、通讯被毁,大批帐篷、棉被等救灾物资通过铁路运往灾区。贵州省望谟县遭受洪灾,南宁铁路局从繁忙的湘桂、南昆铁路迅速打开一条“绿色通道”,全力向望谟县抢运抗洪救灾物资。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中“绿色通道”的开启,说明在受灾时应该、
( )。
A.提高运速 B.优先保障应急交通线
C.恢复灾区的对外通信 D.提倡用空运4.下列交通线一般不作为自然灾害主要应急交通线的是
( )。
A.公路 B.高速公路
C.航空 D.水运
解析 受灾时开启“绿色通道”主要是为了优先保障应急交通线,保障抗震救灾物资及时到达灾区。水运速度慢,时效性差一般不作为自然灾害主要应急交通线。
答案 3.B 4.D5.我国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是 ( )。
A.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B.依靠群众,依靠集体
C.生产自救、互助互济
D.加强灾后重建
解析 我国多年来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和“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
答案 A
二、综合题
6.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止4月25日下午17时 玉树地震造成2 220人遇难,失踪70人。 材料二 我国的十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图。
(1)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E________。
(2)灾前准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前者是救灾的________,后者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________。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________。
(3)F地是________(城市),经过该城市的主要铁路线有________、________。G地是________(城市),该市附近有著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
(4)我国设立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
(5)针对此次地震灾害,当地应储备哪些救灾物资?
(6)贵州省黔西南应从________紧急调运救灾物资,广东、广西应从________调拨救灾物资,江西应从________调拨救灾物资。(要求填写图中的字母)
(7)在地震灾害中,谁应承担主要的救灾任务?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救灾物资储备种类和储备基地的选择都是由灾种来决定的
B.储备救灾物资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C.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是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交通通行的能力
D.遇灾时若采用空运救援,从储备基地出发,最远的地方可在4小时之内到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十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和洪水灾害的灾前准备,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我国的十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地理位置和救灾的必要物资。为了提高灾害应急能力,我国已有十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它们是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它们都处于交通便捷的地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附近灾区。灾前准备涉及到的两个问题:(1)储备什么及储备多少;(2)储备到哪儿。储备物资由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储备基地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交通状况决定,救灾群体由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承担。答案 (1)哈尔滨 天津 长沙 西安 南宁
(2)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物质基础 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 储备救灾物资
(3)郑州 京广线 陇海线 成都 都江堰
(4)提高灾害应急能力
(5)破拆工具、探生仪器、顶升设备、医疗器械、外伤用药、救灾食物、帐篷等。
(6)E E C
(7)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
(8)C 教材P76思考
提示:以下三个思考题,答案因地制宜(以华北为例)
1.华北地区常见的灾害有旱灾、地震、寒潮、沙尘暴等。 华北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位于暖温带,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前缘,蒸发强烈,且植被覆盖率低,是我国沙尘暴灾害多发地区。
2.针对沙尘暴,应储备一些灌溉用的农用和打深井的设施,或者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人工增雨;此外还要储备救灾的食物和饮用水、医疗用品等。华北最靠近的储备基地是天津和郑州。
3.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二是应急通信保障;三是抢险救援人员和资金物资准备;四是应急救助装备的准备;五是应急行动方案。
教材P77思考
提示:“重建家园”的意义与灾后恢复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通过修复和重建生命线及生产线,以及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以达到“将灾害损失减到最小程度”和“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的双重目标。教材P77活动
提示:设计步骤:
(1)先以家乡的一种常发灾害为背景,确立演习主题。
(2)以地震灾害应急预案为基础,结合当地情况,加以修改,作为此演习的纲领性行动方案。
(3)将班内的一半同学分组扮演不同的应急机构,救助部门,并落实好其在灾害发生中的职责;另一半同学和班内的桌椅充当等待救援的民众和财物,这些民众又可以分成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灾民。
(4)完成演习后,针对活动中的表现,评选出最佳应急机构、救灾积极分子、最佳群众扮演者等。
(5)写出活动总结,并修改应急预案,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