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5张PPT。第三节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灾难来临,你会自救吗?实际上,许多学生对逃生基本知识根本不了解或不太了解,对灾害发生时往哪里逃、怎样进行自救互救更是了解甚少。2012年5月13日,纪念5·12青少年灾难求生挑战赛在山青世界落幕,记者发现,省城各参赛队的包扎、扎筏、野外露营等自救技能存有不足。在扎筏漂流比赛环节,一支参赛队的竹筏由于救生圈捆绑不当,明显出现不平衡,在漂流中难以掌控方向。
为此,专家建议,灾难自护自救教育应像体育课一样列入中小学校考试、考核的范畴,增强防范与逃生技能,以避免出现由于逃生方法不当,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这种教育对中小学生来说,会终身受用。
尝试探究:当灾害来临时,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提示:自救与互救,保护生命。 了解
1.家庭防震避震方案内容、应急避震措施和震后自救与互救的方法。
2.防洪准备事项、洪水应急措施和洪水中的救助要点。
掌握
1.地震后基本的自救与互救技能。
2.掌握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技能。
应用
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1.地震是最 、最具 的自然灾害之一。
2.在地震危险区通常以 为单元进行防震准备。
3.地震发生时,人们从开始感觉晃动到 的十几秒时间,这是最可宝贵的自救机会。不可预知破坏性家庭房屋倒塌
4.在地震 、多发区或已发布 地区,应该做好应急预案。
5.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 ,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危险区地震预报埋压和砸伤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1.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因此具有 性。
2.在洪水危险区和多发区,有无防洪准备对于灾情大小,特别是对 的多少有决定性作用。
3.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防洪准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 ;二是学习并具备 、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可预报人员伤亡汛期天气预报游泳
4.遭遇洪水时尽量逃向 ,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以获得逃生机会。
5.将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常见的方式有抛 ,或划船、游泳救人。
6.抢救溺水人员最主要的方法是科学地 和进行 。
高处救生圈、救生衣控水人工呼吸1.教材P80“图3-18室内避震”和“图3-19室外避震”
提示:这两幅图很直观形象的解说了人在不同的地方一旦发生地震时,如何来正确的避震,不管在哪里,一定要把握的的几个原则是,生命第一,任何时候都不要“舍命不舍财”;头脑要清醒,科学避震最关键;行动要迅速,此时生命把握在自己手中。在不同的环境,避震的位置与方法是否合理,可以最大程度的挽救人的生命。2.教材P81“图3-20注意保护支撑物”
提示:在救灾时,抢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但是在救人时,一定注意避免出现二次伤害,人一旦被埋压在废墟之下时,一定注意保护支撑物,给自己留出生存的空间,等待救援。救援人员则要遵守震后互救的几个原则: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③先救“生”,后救“人”;④ 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
3.教材P82“图3-21 洪水前期准备”
提示:该图直观的介绍洪水前期准备有:
(1)听汛期天气预报;(2)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3)学习救生演习的知识;(4)学会游泳、划船;(5)准备救生包、预备木制家具;(6)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
4.教材P82“图3-22洪水应急”
提示:该图显示,洪水来临时,如果能够逃脱,应该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以获得逃生的机会。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你知道吗?全世界每年有500万次地震发生,平均几秒钟就发生一次,但是,多数为无感地震,真正造成破坏性的强烈地震每年约为1 000次左右。 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地震以前有哪些预兆?
2.一旦发生地震,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自救与互救?
【例证1】有关家庭防震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
B.将大件家具摆在墙角坚固处
C.准备避难和营救物品
D.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答案 B
【练习1】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33.1 N,96.7 E)发生7.1级地震源深度约33公里。截止到2010年4月24日,青海玉树地震死亡人数上升至2 192人。读图回答(1)~(2)题。
(1)玉树地震中,有不少幸存者依靠合理的方法,挑战生命极限,创造了生命奇迹。若不幸被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
A.不停地大声呼救
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
C.用衣袖捂住口鼻,谨防呛闷窒息
D.竭尽全力推周围的水泥墙
(2)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 )。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 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
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地震发生后被埋在废墟下,要保持镇静,要减少体力消耗,保护呼吸系统。在影剧院,应躲在排椅下,不能迅速离开,否则会造成相互践踏。
答案 (1)C (2)D .防震准备 【特别提醒】 家庭防震避震方案的内容
(1)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订出最快捷、最安全的路径;(2)加固并合理布置室内家具;桌下、床下不放杂物;(3)清楚室外环境条件;(4)准备避难和营救物品,家庭每个成员都应准备防震袋(或避难袋);(5)准备一些简单的营救工具,放在震后能随手拿到的位置上;(6)学会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7)每人身上装一个小急救卡片,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8)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以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采取的姿势:
(1)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2)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3)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4)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避震要点 .避震方法
【特别提醒】 避险抉择——“跑”还是“躲”
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到地震发生往往需要3~5秒,所以,留给人躲避的时间只有7~9秒。如果能在横波到达并造成破坏前的时间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我们就获得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我们必须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做出避险抉择——“跑”还是“躲”。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 “5·10”甘肃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中,位于岷县东北方向的茶埠镇是重灾区。2012年5月10日,面对突然降临的灾害,岷县茶埠镇的村民在第一时间展开了自救,在冰冷的泥水中顽强地与灾难搏斗。有冒着随时被泥水冲走的危险背出10个人的顶梁柱、有第一时间投入到灾后救援的测绘院队员、也有洪水来临时托起同学的15岁少女梁春霞,这个看起来瘦弱的女孩在洪水来临的那一刻,用双手托起同行同学爬往高处,自己却被洪水冲入排洪沟。 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洪水来临之前应该做哪些防洪准备?
2.在洪水中如何逃生?【例证2】下列应对洪水灾害的办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原地避水时,可将家中物品放在楼上,并储备一些食
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品
B.室内进水前,要及时拉断电源,以防引起触电事故
C.洪水冲刷了垃圾粪便等污染物和病原体,洪水过后可
放心饮用地下水
D.被洪水围困时,可用手电筒、鲜艳的衣服发出求救信
号
答案 C【练习2】 2011年6月6日,针对我国南方部分地区近日暴雨成灾的情况,教育部5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幼儿园组织开展专门的紧急疏散和自救、互救与逃生演习活动。据材料完成(1)~(2)题。
(1)我国南方为洪灾多发区,平时应做好防洪准备,具体内容是 ( )。
①关注汛期天气预报 ②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 ③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 ④准备逃生物资 ⑤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2)同学们进行互救演习时,把落水人救上岸的常见方式有 ( )。
①抛救生圈、救生衣 ②划船去救人 ③游泳去救人 ④做人工呼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1)题,防洪准备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第(2)题,本题问的是救落水人上岸的方式,而做人工呼吸是落水者被救上岸后的救治手段。
答案 (1)C (2)A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相关,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做好防洪准备,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图解如下:
【特别提醒】 其他常见自然灾害中进行自救与互救
1.龙卷风、台风、飓风中的自救
(1)在接到龙卷风预报时,要立即躲进地下室或坚固的混凝土建筑物中隐藏起来。
(2)如果在室内,适当将窗户留出一些缝隙,平衡建筑物内外压力。
(3)如果在野外开阔地,可就近找低洼地伏于地面。2.滑坡、泥石流中的自救
(1)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2)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
(3)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3.大雾和沙暴灾害的预防
(1)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
(2)如果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一、选择题
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3题。1.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洪准备的是 ( )。
①训练爬高能力 ②预备钢制家具 ③听汛期天气预报
④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 ⑤学会游泳 ⑥学会救生演习的知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④⑤⑥
2.下列洪水应急方法错误的是 ( )。
A.登上大树 B.爬到电线杆上
C.抓住木板等漂浮物 D.尽量跑到高坡上
3.下列洪水互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对溺水人员进行人工呼吸
C.划船、游泳去救人 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
解析 钢制家具易沉入水中,不适宜防洪;爬到电线杆可能导致触电;对落水人员应及时救治。
答案 1.B 2.B 3.D 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4~5题。4.下列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 )。
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
B.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
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
D.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
5.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大风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解析 台风是一种气象灾害。来临之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等措施是正确的。而且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因为台风中心附近天气状况为狂风暴雨。大风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由于风力较大,可能会使临时建筑物倒塌,带来生命危险。
答案 4.C 5.B二、综合题
6.在灾难事故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而大部分的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下面在灾害发生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出判断理由。
①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下图说明地震后被埋压时如何进行自救?
解析 本题考查了地震、泥石流、山崩、火灾、水灾的防避方法。解答本题是要联系实际情况分析。如遇泥石流灾害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逃跑,切忌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山崩时躲在巨石背后,以防被乱石击伤;当火灾发生时浓烟上升,因而地面可获得氧气,也能防止浓烟吸入体内,因而匍匐前行是获得逃生的有效方法;洪水来临时应远离河流和桥梁,并尽量逃亡高处;地震灾害的躲避要远离门、窗、阳台、过道、电梯等死亡线,一般可以就地避震。答案 (1)①不正确 顺着泥石流的方向逃跑会被淹埋
②正确 山崩时躲在巨石背后,以防被乱石击伤 ③正确
发生火灾时地面可获得氧气,匍匐前行可逃离火场 ④正确 洪水来临时应远离河流和桥梁 ⑤不正确 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 ⑥正确 屋角稳定,不易倒塌
(2)首先用身边的木棒等坚硬物体把上覆块体支撑牢固,以防继续塌落;其次要处理包扎好伤口,以防失血昏迷;第三用石块敲击掩埋的岩土体求救;第四要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不能惊慌失措,大喊大叫。教材P81思考
提示:(1)地震发生时,如果此时你恰好在家里,那么要视情况而定是躲还是逃。如果你家是平房或一楼,可迅速到达院内开阔地的话,则迅速跑到室外;如果你家是位于高层楼房,那么还是应该“伏而待定”,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同时注意保护好头部、眼睛,掩住口鼻。等地震过后,迅速离开房间到达安全的开阔地;倘若无法离开,则积极地等待救援。
(2)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后再下车。
(3)在学校,如果正在上课,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地震平息后再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如果恰巧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4)在商店、书店、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物或悬挂物。
(5)在影剧院、体育场馆、候车室等处,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利用所处的条件,就地躲避,千万不要乱跑。如果距应急出口很近,可迅速夺门而出。如果不能快速离开的话,最好的办法是躲在排椅下。在大运动场内,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先向运动场中央空旷处撤退,然后再选择合适时机撤离。但撤离时一定要注意避开人流,避免拥挤跌倒。总之,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不要乱喊乱叫,更不要乱挤乱拥。
教材P84活动
提示:活动1的设计步骤:
(1)将学生分组,以不同的灾害自救为主体,分头搜集相关资料并撰写宣传稿。
(2)先在班里演讲和宣传,在此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3)汇总各组的宣传稿,在班报或校报上粘贴或发表。
(4)复印各组宣传稿,装订成册,向亲人、朋友分发并宣传。
活动2的设计步骤:(1)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立一种常发灾害为主题的救援演习。
(2)请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讲解此种灾害的发生机制、灾害特点及相应的救助知识和技能,并认真学习,争取掌握相关的技能。
(3)将学生按照角色的不同分组,分别扮演灾中的逃生者、受伤者、指挥者、救援队等;财物可用教室内桌椅代替,在规定的时间内演习完毕。
(4)总结演习中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写出可行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