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5)

文档属性

名称 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9 17:4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1781年冰岛拉基山火山喷发,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1/5;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2万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的喷发也造成了2.3万人死亡。据此完成1—2题。
1.火山喷发(

A.不属于自然灾害
B.属于孕灾环境
C.属于致灾因子
D.不属于自然异变
2.材料中三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致灾因子强度不同
B.人口密度不同
C.抗灾救灾投入不同
D.太阳高度不同
1—2.解析: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异常变化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 )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其形成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火山喷发属于自然异变,但不一定有受灾体,所以不一定属于自然灾害,但属于致灾因子和自然异变。火山喷发造成的灾害程度与致灾因子强度、人口密度、抗灾救灾投入有很大关系,但与太阳高度无关。
答案:1.C
2.D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4年12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 )29日发布的消息,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零时9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9级地震,至发消息之时,至少已造成8万人死亡。据此完成3—4题。
3.在此次地震中不易受损害的人群是(

A.妇女、老人
B.青少年、儿童
C.残障人
D.青壮年男性
4.下列属于地震灾害主要受灾体的是(

A.桥梁、厂矿
B.沉损船只
C.粮食作物
D.滑坡和泥石流
3—4.解析:同样强度的灾
( http: / / www.21cnjy.com / )害发生时,由于人们在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人员伤亡情况不同。妇女、儿童、老人、残障人应急反应差,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他们是受灾人群中脆弱的群体。不同的自然灾害都有其一定的受灾体,地震的受灾体主要是房屋、桥梁、厂矿等,气象灾害的受灾体主要为粮食作物等,风暴潮、台风的主要受灾体是船只等。滑坡和泥石流不属于受灾体。
答案:3.D
4.A
自然灾害情况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承受灾害的客体三者的共同作用。据此完成5—8题。
5.孕灾环境包括(

①大气圈
②岩石圈
③水圈
④生物圈
A.①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属于致灾因子的是(

①洪水
②山崩
③地球表层
⑤自然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导致灾情、构成自然灾害的有(

①致灾因子作用于受灾体并造成危害和不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 )影响
②海?底火山喷发于无人荒岛
③山洪暴发冲毁桥梁
④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使数以百万计的居民患上严重的放射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导致自然灾害的灾情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孕灾环境: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致灾因子: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
C.受灾客体:残障老年女性、一般老年女性、青壮年男性
D.自然环境:南极大陆、亚马孙平原、西伯利亚、马里亚那海沟
5—8.解析: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环境中,孕灾环境包括自然界的四大圈层;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称为致灾因子,如洪水、山崩、台风等,地球表层和自然环境不属于致灾因子;判断导致灾情、构成自然灾害的基本思路是由自然原因引起,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灾害性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受灾客体中残障老年女性的应急反应差,而青壮年男性的应急反应强。
答案:5.D
6.A
7.C
8.C
9.下列现象能演化为自然灾害的是(

A.南极洲发生强度很大的雪崩
B.煤矿矿井发生塌顶事件
C.川藏公路上出现山崩
D.火车出轨造成多人死亡
解析:自然灾害的诱因是自然异变,承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受自然灾害的客体是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南极洲的人类活动很少,发生雪崩一般不能演化为自然灾害;煤矿矿井发生塌顶和火车出轨,属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川藏公路上出现山崩能演化为自然灾害。
答案:C
10.阅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1947—1970年全世界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表
自然灾害
火山喷发
地震
水灾
热带风暴
死亡人数
0.72万
15.1万
17.3万
74.5万
(1)写出孕育表中各灾害的地球表层环境。
火山喷发、地震_________________,水灾________________,热带风暴________________。
(2)表中四种灾害所造成的灾情不同,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热带风暴造成的伤亡人数最多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环境中,第(1)题的各种灾害涉及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三个圈层。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表中涉及的四种灾害所造成的灾情不同,影响的主要因素是致灾因子。热带风暴造成的伤亡人数最多与热带风暴易发生的位置有关。
答案:(1)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
(2)致灾因子强度。
(3)受热带风暴影响的地区多为人口稠密、经济密度大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且这些地区热带风暴发生的频率高。
我综合
我发展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据此完成11—13题。
11.自然灾害的诱因是(

A.自然异变
B.地球表层
C.人员伤亡
D.自然现象
12.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是(

A.自然异常变化
B.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C.自然灾害本身
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
13.下列现象或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①酸雨危害生物体
②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
③唐?山大地震
④印度洋地震海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13.解析:酸雨是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为原因引起的;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没有承受灾害的客体;唐山大地震和印度洋地震海啸,既有以自然异变作为诱因,又有受灾体,所以属于自然灾害。
答案:11.A
12.B
13.B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环境破坏等。据此完成14—18题。
14.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
15.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不同的自然灾害各有其一定的受灾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干旱的主要受灾对象为农作物及农田
B.地震的主要受灾对象为农作物及农田
C.风暴潮的主要受灾对象是工程建筑
D.洪水的主要受灾对象是工程建筑
17.通信系统、供电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交通系统等生命线工程,易受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多受________________等受灾方式的损害(

A.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风暴潮;变形、开裂、沉陷、淤埋、泄漏
B.洪涝、干旱、冻害、风暴、病虫害;浸泡、缺水、冷冻、雹砸、虫食
C.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台风;浸泡、淤埋、腐蚀
D.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风暴潮;变形、震塌、沉陷、毁坏
18.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灾情相对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灾情来说,具有(

A.滞后性、隐蔽性、广泛性和深远性
B.超前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深远性
C.滞后性、隐蔽性、狭窄性和暂时性
D.滞后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暂时性
14—18.解析:在各种受灾体中,对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 )类生理、心理的损害是自然灾害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灾情指标中包括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等几项,主要指农作物受到的损失,其灾害应是洪涝和干旱;不同的自然灾害各有其一定的受灾体,干旱和洪涝的主要受灾体是农作物和农田,风暴潮的主要受灾体是农作物、船只以及海水养殖业等;地震的主要受灾体是房屋等工程建筑。通信系统、供电系统、交通系统等受地质灾害危害比较明显。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灾情具有滞后性、隐蔽性、广泛性和深远性。
答案:14.A
15.A
16.A
17.A
18.A
19.读“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森林的历史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A、B、C三种图例表示鄂尔多斯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原和黄土高原地区森林和沙漠的分布状况,其中表示现代森林分布的是_________________,表示沙漠分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森林从总体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可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根据资源的利用类型和状况,森林、沙漠属于_________________资源。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鄂尔多斯高原风沙一片的现状告诉我们,森林和草原植被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是什么?
(4)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是森林茂密的地区,而今森林覆盖率不足1%,试说明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启示。
解析:植被破坏后所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 )区域自然地理背景的影响。鄂尔多斯高原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天然植被为温带草原,一旦植被被毁极易造成土地荒漠化。黄土高原降水在400毫米以上,由于降水较多,黄土高原曾经的天然植被多为森林,若植被受破坏极易引起水土流失。第(4)题,值得注意的是,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帝王修筑宫殿、频繁的战争、炼制陶器、大规模的毁林开荒造成了该地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对我们的启示是: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即使是可再生资源也要保持适度开发、合理利用。
答案:(1)B
C
(2)可再生
土地
(3)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
(4)原因:战争、火灾、垦荒、修建宫
( http: / / www.21cnjy.com / )殿、炼制陶器。启示:无论是非可再生资源还是可再生资源,我们都不应过度开发利用,应保持适度开发、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