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9张PPT。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一课时) 中央气象台2013年3月8日18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未来24小时,西北地区大部及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气温将下降6~10℃,其中,新疆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华北、黄淮北部、东北地区南部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2~14℃;淮河以北地区有5~7级偏北风;我国东部海区有7~9级大风。尝试探究:什么叫寒潮?
提示:冬半年引起大范围强烈降温、大风天气, 常伴有雨、雪的大规模冷空气活动, 使气温在24小时内迅速下降达8℃以上的天气过程。了解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或形成条件)、特点、危害以及分布,自然灾害的自然特征。
掌握
各种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应用
关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以及各种台风、寒潮预警,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一、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是发生在 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上空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地方。
2.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 称为台风。台风伴随着 、暴雨,来势凶猛,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热带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气旋狂风3.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 及沿海地区,中国 、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沿岸。
4.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 、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旱灾是一种 性的自然灾害,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5. 、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 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孟加拉湾北部东南沿海空气干燥渐发非洲非洲
6.寒潮是一种大范围 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 到初春季节。寒潮所经之处,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有时候还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强冷空气深秋
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2.地震的大小用 表示,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波震级3. 和环 是世界主要地震带。
4.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 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5.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 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 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太平洋地带重力山地丘陵区冰雪融水松散物质1.教材P7“图1-10热带气旋(台风)剖面图”
提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台风的结构,由内至外,可分为台风眼、涡旋区和大风区三部分。台风中心就是台风眼,这里的气流运动情况使它成为狂风暴雨包围中的一块静地,碧空无云,风和日丽,其直径一般在30~50千米左右。台风眼附近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狂风暴雨。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可达到或超过12级,具有很大的摧毁力,因此台风能带来危害,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外围大风区主要是以大风为主,从内向外风速逐渐减小。
2.教材P8“图1-11全球热带气旋路径示意”
提示:该图说明:(1)台风在世界范围的分布情况;(2)台风的主要源地和主要影响区域。据此可分析台风造成的损失巨大的原因,理解受灾体特性决定了灾情的大小。
3.教材P11“图1-14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灾害带”
提示:该图展示了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灾害带,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震、火山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是因为二者都是地壳活动的产物,而这两大火山地震带也正好是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4.教材P12“图1-15滑坡示意”、“图1-16滑坡”和“图1-17泥石流示意”以及“图1-18泥石流”
提示:通过两幅示意图和两幅景观图,说明了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形成条件及其危害,解读滑坡图示要注意几个概念:滑动的岩块、土体称为滑坡体;岩体、土体下滑的地面称为滑动面;滑坡体后缘与不动的山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称为滑坡壁;滑坡体滑动时,由于各种岩块、土体滑动速度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落台阶称为滑坡台阶。滑坡与泥石流形成的共同条件是:地势起伏大、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和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中国气象网讯 今年第2号热带风暴“珊珊”(Shanshan,名字来源:中国香港,名字意义:女孩儿名)于2月22日上午在南海西南部海面上生成,08时其中心位于海南三亚以南约1 400公里的海面上,就是北纬5.7度,东经109.4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1 004百帕。
受“珊珊”和南下冷空气的共同影响,22日14时到23日14时,南海西南部将有7~8级大风,部分海域阵风9~10级。 气象灾害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根据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热带风暴属于哪一类自然灾害?
2.台风带来的危害有哪些?主要影响世界哪些地区?【例证1】澳大利亚悉尼及新南威尔士省热浪持续,悉尼2010年11月22日下午一度达到40℃高温,在高温、干燥和强风影响下,山火22日越烧越猛,部分更逼近民居,数百户居民受威胁,当局在个别地区颁布最高级别山火警告,并疏散邻近医院的病人。此次高温是历史上最热的月份。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上述罕见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2)澳大利亚旱灾的原因是 ( )。
A.夏季太阳高度大,蒸发量大
B.地形多低山丘陵
C.位于季风区,降水不稳定
D.北方冷高压控制时间长答案 (1)B (2)A 【练习1】某灾害性天气系统从珠江口附近过境,如图甲所示,A、B、C三地观测到过境时的气压与平均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分别如图乙、图丙所示。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此天气系统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天气系统中心是从A、B、C三地中________地过境的。
(3)B地在12时风速突然很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当天12时,A地的风向为________风,C地的风向为________风。
(5)试分析该天气系统给我国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利与弊。解析 根据题目知该天气系统在短时间气压、风速变化较大,过境时中心气压值极低,应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B处风速与周围相比急剧降低,应为台风眼,不同地点在台风结构的不同位置,风向有所差异。台风带来的强烈天气现象能危害工农业生产,但带来丰沛降水对缓解旱情有一定好处。
答案 (1)台风(热带气旋) (2)B (3)此时外于台风中心(台风眼) (4)偏北 偏南 (5)利:带来丰富的降水,减轻伏旱,缓解高温酷暑。弊:带来暴雨和洪涝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常见的气象灾害
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除此以外还有暴雨、雪灾、霜冻、冻雨、冰雹以及大风天气等,它们都发生在大气圈中,由于大气环流运动所引起的异常天气,所以划分为气象灾害。.台风的形成和结构
(1)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海水通过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特别提醒】 台风的结构及其分布规律
1.在赤道附近,由于地转偏向力太小,尽管符合台风形成的前两个条件,但难以形成气旋,所以赤道附近一般没有台风的影响。
2.台风的结构:由内至外,可分为台风眼、涡旋区和大风区三部分。台风中心就是台风眼,这里的气流运动情况使它成为狂风暴雨包围中的一块静地,碧空无云,风和日丽,其直径一般在30~50千米左右。台风眼附近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狂风暴雨。台风警报中的说法,道理在此。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可达到或超过12级,具有很大的摧毁力,因此台风能带来危害,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3.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不同的是在西北太平洋海域中心附近风力大于12级的称为台风,而在其他海域称之为飓风。
.旱灾及其分布
(1)干旱与旱灾:干旱和旱灾是存在差别的,常年降水较少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征,而旱灾的发生是某一时期降水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情况,导致地区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人类生存受到危害。因此,干旱地区不一定发生旱灾,而湿润地区也可能发生旱灾。
(2)旱灾特点:旱灾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渐发性的特点。
(3)旱灾分布: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寒潮及其影响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寒潮最大的危害是在农业生产方面。对农作物而言,秋末暴发的寒潮和初春寒潮带来的大风和降温天气,容易使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晚秋作物和春播作物倒伏和受冻;在北方草原地区,暴风雪不仅覆盖草场而断绝牲畜食物来源,还会导致牲畜受冻死亡。此外,寒潮对电讯、交通等方面也有破坏作用。【特别提醒】 我国寒潮的标准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寒潮的标准各地不一,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凡一次冷空气侵入后,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的冷空气称为寒潮。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很大,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10℃以上,或48小时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低于4℃;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8℃以上,或48小时降温10℃以上,同时最低温度低于5℃。中新网2013年3月26日电 据外媒报道,北京时间26日7时2分,危地马拉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200.5公里,危地马拉相关机构对此次地震发布了中等的“黄色警报”,但是本国各区域负责人均未报道当地伤亡、损失的情况。邻国萨尔瓦多也有震感,也无人员伤亡损失报告。
危地马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于1976年2月4日,当时,首都危地马拉城东北方向发生7.5级地震,造成23 000多人死亡。 地质灾害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2.地震有哪些危害?
3.世界地震分布有什么规律?【例证2】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高达20万,经济损失惨重。
依据六大板块分布状况,海地发生地震的原因是其位于
( )。
A.两大陆板块的交界处
B.两大洋板块的交界处
C.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交界处
D.板块内部的构造断裂带答案 D 【练习2】“喀斯特”原本是迪纳拉山脉西北部高原的地名,19世纪末,西方学者鉴于喀斯特高原上石灰岩侵蚀地貌最为典型,遂以“喀斯特”命名这种地貌,并得到国际上的通用。图中喀斯特高原主要的地质灾害以及这种灾害可能频发的季节是 ( )。
A.地震、火灾,夏季
B.滑坡、泥石流,夏季
C.滑坡、泥石流,冬季
D.地震、火灾,冬季
解析 喀斯特高原位于地中海北岸,为地中海气候。喀斯特地貌土层较薄,植被覆盖较差;由于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在强降水条件下容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
答案 C .地震及其分布
(1)地震: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2)震级与烈度
①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②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3)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别与联系 一、选择题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是 ( )。
解析 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在北半球近地面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在南半球近地面气流则呈顺时针方向辐合,西北太平洋位于北半球,故答案应与D图符合。
答案 D读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完成2~3题。
2.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
具备的“身份”是 ( )。
①台风 ②寒潮 ③沙尘暴
④干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甲地受该种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 )。
①地形为盆地 ②受盛行风影响小 ③距离海洋较远
④纬度较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根据经纬度分析,该气象灾害在我国西北地区出现次数最高,而西北地区受寒潮、沙尘暴影响较大,由于该地区降水稀少但季节变化不大,虽干旱但不易形成旱灾。甲地为四川盆地,四周高山阻挡,冷气团不易进入,受寒潮影响较小,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答案 2.B 3.A
读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回答4~5题。
4.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5.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解析 岩石圈内部在各种内力作用下,能量聚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各种形式释放,地应力的释放形成了地震。在重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形成滑坡。地震也可能诱发滑坡灾害,二者之间具有关联性;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答案 4.D 5.D二、综合题
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2011年1~3月全球三次破坏性地震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下表为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关系表。
材料三 美国西部时间(西八区)2011年3月11日7时30分,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抵达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尽管采取了防范措施,但威力较大的巨浪,还是冲毁了不少沿海码头建筑物,许多小船因为来不及转移到安全地带而遭大浪破坏,至少有5人被海浪卷走。
(1)当日本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地震引发的海啸,从日本附近海域到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经历的时间是________。
(2)有关日本发生的特大地震,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为8.4级,美国测定为8.9级,日本测定为9级。这说明 ( )。
A.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B.中国的地震测量技术比美国、日本落后
C.不同地点、不同测站对某次地震的测量会有误差
D.离地震发生地越近,测量越准确(3)材料一中所示三次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地震带和________地震带。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来看,这些地震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材料可知,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与2010年9月4日新西兰发生的7.2级地震相比,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发生的6.3级地震破坏性更大,死亡人数更多,其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北京时间(东八区)比东京时间(东九区)晚1小时,为3月11日13时46分;美国西部时间(西八区)比东京时间晚17小时,地震发生时美国西部时间为3月10日21时46分,比海啸抵达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时间(3月11日7时30分),早9小时44分。(2)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各测站对一次地震的测定结果不可能相同,一般会有误差。(3)日本和新西兰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我国云南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三地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三地都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4)据材料二可知,烈度与震级呈正相关,与震源深度呈负相关;地震破坏性大小与震源深浅、发生地人口密度、建筑物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答案 (1)3月11日13时46分 9小时44分
(2)C
(3)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4)烈度与震级呈正相关;烈度与震源深度呈负相关 震源深浅、震中位置的人口密度、建筑物质量等方面 教材P9思考
提示:课文只讲解了三种主要气象灾害,气象灾害还有冰雹灾害、雪灾、雾灾、风灾、雷电、低温冷害、霜冻等。让学生自己讲解经历过的一次气象灾害,要求说出那次经历的时间、地点、情景、灾害损失和感受等。
该思考题属于开放性题目,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回答,北方的在冬季可以回答寒潮的经历,而东南沿海可以回答台风等。教材P13思考
提示:1.震级反映地震本身能量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由于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反映了地面实际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不仅与地震本身的大小(震级)有关,也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及地震波所通过区域的介质条件、地面建筑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根据地面受振动的各种现象综合评价的。所以同一次地震中受影响的各地区烈度不尽相同。
2.通过列举实例,说明人类活动的加剧,日渐成为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因。人类活动包括采矿、工程开挖、蓄水排水、堆填加载、滥伐乱垦等,这些活动破坏了斜坡的稳定条件,或者增加了灾害发生的物质条件,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和强度。3.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地质地貌背景(包括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的强度和方式、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类型、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等);水文气象条件(包括降水量、降水强度和流速);植被发育程度;人类活动强度。因此,断裂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剧烈、岩层风化破碎、山体失稳、不良地质现象密集、正负地形高差悬殊、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气候干湿季分明、降雨集中并多局地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现代冰川(尤其是海洋性冰川)盘踞的高山地区,人类不合理活动频繁的山区,都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课件46张PPT。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二课时) 2013年3月12日,江苏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根据《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发布江苏沿海风暴潮Ⅲ级警报(黄色)。
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江苏北部沿海将出现50~130厘米的风暴增水,江苏南部沿海将出现70~140厘米的风暴增水。目前正值天文大潮期,预计江苏沿海各验潮站将于明天白天出现接近当地警戒潮位的高潮位。请沿海有关单位做好防范工作,并关注我中心后续风暴潮预警报。尝试探究:风暴潮是怎么引起的?
提示: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了解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或形成条件)、特点、危害以及分布,自然灾害的自然特征。
掌握
各种水文灾害、生物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应用
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发展观。
一、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
1.水圈包括 、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圈中主要有 、雨涝、内渍、 等。海洋洪水风暴潮2.洪涝包括洪水和 两种主要类型。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 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 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低湿洼地易发生涝渍。
3.风暴潮多发生在热带气旋或 气旋与高纬度地带冷暖空气相互影响的地区,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 ,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涝渍中低纬度中下游温带异常升高
4.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多发生在 季节台风鼎盛时期,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常出现于 季节,增水过程相对平缓。夏秋春秋二、病害、虫害和鼠害等生物灾害
1.生物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 失调产生。在生物圈中,主要由生态系统失调产生的生物灾害包括病害、虫害、 、赤潮等。
2.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有稻瘟病、小麦 、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
3.病害的发生与 有关,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 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4. 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被列为国际、国内重大检疫对象。生态系统鼠害锈病作物所处环境外来病原体松材线虫三、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1.全球自然灾害在空间上的 分布现象,称为自然灾害带。
2.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灾害带有两条:一是 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全球75%的 ,80%以上的 ,2/3的 、海啸以及 等灾害都集中在这里。二是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这里既是全球水旱灾害、风暴潮灾害、台风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又因为地势高差 ,地形复杂,成为世界上山地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带状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台风风暴潮大1.教材P13“图1-20洪涝景观”
提示:该图直观的显示了一个城市的部分街道遭遇洪水的情况,洪涝导致的直接危害有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间接危害有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城乡商业活动停止,生活秩序紊乱等。
2.教材P14“图1-21风暴潮景观”
提示:从图中看出,这次风暴潮海水形成了很高的一道水墙,垂直前进,直扑海岸而来,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其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可想而知。
3.教材P15“图1-25小麦锈病”
提示:图中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应该是小麦条锈病。该病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疱,粉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
4.教材P16“图1-27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提示:图中的各种灾害在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积聚现象,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貌的突变区、不同气候带的边缘地带往往是自然灾害群聚的地区。这样,世界上的两大区域就成为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报告,2013年3月17~18日,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遭遇强降雨天气过程,降雨持续20多个小时,加之气温回升较快造成积雪融化,导致大量房屋长时间受浸泡成为危房,部分房屋倒塌。截至3月19日9时统计,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1.6万人受灾,2 3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300余间房屋倒塌,6 700余间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8 000余万元。 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洪涝灾害的成因是什么?
2.洪涝主要发生在什么地区?【例证1】洪水的涝渍容易同时发生的地区是 ( )。
A.江河上游地区
B.河流下游低洼地区
C.蒸发微弱的高纬度地区
D.降水丰富的山地答案 B 【练习1】2011年6月13日至14日,湖北南部暴雨、东南部大暴雨,并伴有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由于此轮暴雨较之前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需格外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局部洪涝灾害。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 )。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
解析 图示地区是我国湖北省长江的荆江河段,从图中看,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深挖河道能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虽然可取,但属于生态措施。
答案 (1)A (2)B .洪水和涝渍的成因与分布 .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 【特别提醒】 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
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也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风暴潮能否成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最大风暴潮位是否与天文潮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的高潮相叠。
当然,也决定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岸上及海底地形,尤其是滨海地区的社会及经济(承灾体)情况。如果最大风暴潮位恰与天文大潮的高潮相叠,则会导致发生特大潮灾。我国是世界上两类风暴潮灾害都非常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风暴潮灾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从南到北所有沿岸均无幸免。
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的重大自然灾害,据世界粮农组织(FAO)估计,世界农作物病虫害造成的自然损失率为30~40%。我国是世界上农作物病、虫、草、鼠等生物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常年发生1 700余种,可造成严重危害的超过百余种,如果不加以防治,每年仅农业病虫危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可高达1.5亿吨以上,而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仅为5.7亿吨。 生物灾害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引起我国粮食损失的最主要病虫害是什么?
2.我国除粮食损失外,还有哪些方面受生物灾害影响较大?【例证2】有关生物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病虫害的发生只与受灾区的环境有关
B.危害我国森林的主要害虫有松毛虫、松材线虫等
C.蝗灾的发生与洪涝有密切关系
D.鼠灾是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答案 B 【练习2】关于蝗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蝗灾危害植物的根系,使农业减产
B.是危害最大的虫灾
C.我国北方地区不易发生蝗灾
D.蝗灾是外来病原体入侵造成的
解析 我国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时间短,旱灾发生频繁,相应的蝗灾发生的次数也较多。
答案 B 病害、虫害和鼠害等生物灾害
.病害
(1)类型:常见的农作物病害有: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常见的森林病害有: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
(2)病害发生的原因:
A.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
B.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3)危害:病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虫害和鼠害
(1)虫害的常见类型
①常见的农作物虫害有: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
②常见的森林虫害有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其中松材线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被列为国际、国内重大检疫对象。
(2)鼠害及危害
①重灾区:农田、牧场及森林。
②危害: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
(3)虫、鼠害的特点: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4)造成虫害和鼠害流行的因素:
①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
②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等。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发生在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地区
B.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
C.发生在地形陡峻地区
D.河流两岸,中下游地区较多
解析 洪涝集中分布在以雨水补给为主的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答案 D
2.温带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季节搭配,正确的是 ( )。
A.台风、夏秋季节 B.温带气旋、夏秋季节
C.寒潮、春秋季节 D.温带气旋、春秋季节
解析 温带风暴潮是温带气旋移至洋面形成的海潮现象,一年四季均可存在,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答案 D
3.“旱极而蝗”的记载主要说明灾害的特点是 ( )。
A.不同灾害持续时间不同
B.自然灾害的链发现象
C.自然灾害的群发和群聚现象
D.自然灾害的地域性
解析 发生旱灾后发生蝗灾,形成了灾害链。
答案 B 雅加达时间2013年1月22日5时22分(北京时间6时22分),亚齐省附近海域发生6.0级地震,震中位于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西南15公里处,震源深度84公里。亚齐省多地均有震感,民众纷纷冲到屋外和街头躲避,目前已造成至少1人死亡,7人受伤。据此完成4~5题。
4.依据六大板块分布状况,印度尼西亚亚齐省附近海域发生地震的原因是其位于 ( )。
A.两大陆板块的交界处
B.两大洋板块的交界处
C.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交界处
D.板块内部的构造断裂带
5.有关印度尼西亚亚齐省附近海域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位于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 ②这次地震发生的地点与2004年12月26日地震发生地基本相同,将会引发大的海啸 ③泰国测的震级达到6级 ④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震的成因及地震带和自然灾害带的分布。第4题,从板块分布看,印度尼西亚亚齐省附近海域位于苏门答腊岛北部西侧,正好属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从世界地震带与自然灾害带分布看,该次地震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也属于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所以,泰国测的震级达到6级是不可信的,此次地震由地壳水平运动所致,发生海啸的可能性不大。
答案 4.C 5.D 二、综合题
6.读下表,回答以下问题。
1975年~2009年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统计(%)
注:表中数据为各大洲各类灾害发生次数占全球总次数的比重。
(1)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类灾害发生次数的比重在各大洲中的比重较小,试分析原因。
(2)非洲的生物类灾害发生的次数所占比重较大,试分析其原因。解析 第(1)题,地质灾害主要和板块活动有关,受地形、气候、人类活动影响。非洲和大洋洲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地震较少。第(2)题,生物灾害主要是受气候影响,非洲气候干热,多生物灾害。
答案 (1)地质灾害中最主要的是地震,而地震往往又与板块的交界地区联系在一起,非洲和大洋洲分别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内部,因此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较小。
(2)生物类灾害往往与气候联系在一起,由于非洲的气候特点是干热,特别适宜于生物害虫的生长和繁殖。教材P14思考
提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引起洪涝灾害。河流中下游地区,通常汇聚了多条支流,水量较大,而且在地势低平处流速缓慢,因此多曲流、易淤塞,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教材P17思考
提示:续表 教材P17活动
提示:如果有上网条件,可以使用搜索引擎(www.baidu.corn或www.google.com等),输入关键词及其组合,快速和有效地收集网络资料。如果条件有限,也可到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收集报刊、书籍资料。注意提醒学生收集的案例要有代表性,并且按理应当有利于理解某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多个案例可以显示出自然灾害的特征。然后分小组编写手抄报,互相阅读,还可进行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