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赞比亚的卡里巴水库坝高128米,1958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开始蓄水。施工前,该水库库区周围地区仅发生过小震。到1963年水库蓄满水后,库区周围地区的地震仅记录到的就有2
000多次,绝大多数地震震中都位于库区下部。1969年库区发生了一次里氏5.8级的较大地震。据此回答1~2题。
1.赞比亚位于( )
A.环太平洋地震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C.东非裂谷地震带
D.洋脊地震带
2.修建水库后,地震次数增多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起到了加剧的作用
B.岩石上部重量增加引发地震
C.水对地下深处岩石的滑动起了润滑作用
D.修建水库增强地表环境的稳定性
1~2.解析 赞比亚位于非洲东非大裂谷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其地理位置可知,属于东非裂谷地震带。修建水库后,发生地震的次数增多,显然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稳定性,从而对灾害起到了“放大”作用。大型水库蓄水后为什么会诱发地震?目前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是由于岩石上部重量增加而导致的结果,另一种解释认为是由于水对地下深处岩石的滑动起了润滑作用。
答案 1.C 2.D
读下面某区域全年大风天数分布图,完成3~5题。
3.图中反映该区域风力的分布特点是( )
A.沿海强于内陆
B.低纬强于高纬
C.城市强于农村
D.山区强于平原
答案 A
4.造成该区风力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向心力
答案 C
5.为减轻该地的大风危害,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B.营造沿海防护林
C.修建分洪蓄洪区
D.改进耕作制度
答案 B
6.使下图中所示自然灾害加重的人为因素最有可能为( )
A.Ⅰ处破坏植被
B.Ⅱ处修建水库
C.Ⅲ处大量抽取地下水
D.Ⅳ处围湖造田
答案 A
2011年7月25日,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午后3点多,灵江边上的一座化工厂的厂房,正缓缓滑入水中,仅仅过了10分钟,偌大的一幢房子就消失在江中。据此回答7~9题。
7.材料中反应的自然灾害是( )
A.水土流失
B.滑坡
C.泥石流
D.火山喷发
答案 B
8.此次灾害中,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A.灵江水对土壤的长期浸泡
B.降水增加了斜坡物质的转化
C.坡体载重过大
D.建筑抗震能力差
答案 C
9.这种现象充分反映了( )
A.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B.人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C.人类通过生态建设,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D.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
答案 D
10.提高房屋抗震强度是减轻地震灾情的有效方式之一,这些措施属于( )
①减少人自身的易损性
②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减少易损性
③工程措施减少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④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2012年6月19日,图示干流发生70年一遇的大洪水,据此回答11~12题。
11.诱发和加剧此次洪灾的主要人为原因最可能是( )
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导致泥沙在河道中淤积
②河流坡降大,泄洪能力强
③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加重灾情
④河流下游多低洼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12.此次洪灾最严重的危害表现为( )
①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淹,农作物被毁
②冲毁道路和桥梁,使大量水利设施遭到破坏
③使所有沿河村镇受到严重破坏
④诱发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A
二、综合题
13.2010年,拉丁美洲两个国家的两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
海地
经济
拉丁美洲比较富裕的国家
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面积
75.66万平方千米
2.78万平方千米
人口
1
660万
892万
地震
当地时间2月27日3时34分发生里氏8.8级地震,震源位于海底59.4千米,距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市115千米
当地时间1月12日16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源位于海底约10千米,距离首都太子港16千米
上次大地震
1960年,遭受里氏9.5级地震袭击
200年前发生大震,近年多为小地震
国内自救
总统召开紧急会议、表态全力救灾
政府陷于瘫痪,救援进展缓慢
死亡人数
目前死亡人数为723人
海地总统称地震死亡人数或达30万
经济损失
预计150—300亿美元
约10亿美元
(1)智利大地震发生后,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立即汇总各国地震监测网络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分析后,发出海啸预警。海啸预警系统主要应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智利为什么多发地震?
(2)简要说明拉丁美洲两次地震灾情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 (1)地理信息系统(GIS)。智利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
(2)差异:与海地相比,智利地震死亡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少,经济损失大。原因:智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财产密度较大,建筑抗震系数较高;人们防震意识较强,政府防灾救灾减灾措施得力;人口密度小。智利地震震源较深;震中位于海洋,距离人口密集的城市较远等。
1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分析A地洪水灾害多发原因。
(2)指出A、B两地洪涝灾害发生后灾情大小的差异。
(3)简述B地防洪应该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
答案 (1)山地地形坡度大,强降水后汇流速度快,引发山洪暴发;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进入雨季后,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为山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财产密度较小,受灾后经济损失相对较小;B地为平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财产密度较大,受灾后经济损失较大。
(3)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雨,
这场暴雨造成多人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报道,7月21日至22日黎明,北京市平均降水量为170毫米,其中西南部最大降水量达460毫米。
材料二 北京时间7月21日14时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
(1)分析此次北京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
(2)预防暴雨灾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①北京位于冷暖空气的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汇处,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带来了充沛的水汽;②北京北部(和西部)的山地对暖湿气流有抬升作用;③城市化导致的热岛效应。
(2)①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②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③完善城市排水系统;④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⑤参加水灾保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