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单元测试 (含答案解析)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单元测试 (含答案解析)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9 17:4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现象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①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 ②印度洋地震海啸 ③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 ④城市火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B 判断自然灾害时要依据两个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准:一是看诱因是否是自然作用,二是看是否有承灾体。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虽然有自然的作用,但缺少承灾体,即不会对人类社会构成任何威胁,不属于自然灾害。造成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因子可能是自然的,也可能是人为的,但森林火灾的发展过程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仍属自然灾害。而城市火灾毫无疑问是人为的。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因子、承受灾害的客体三者共同的作用。据此完成2~4题。
2.孕灾环境包括
①大气圈 ②岩石圈 ③水圈 ④生物圈
A.①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属于致灾因子的是
①洪水 ②山崩 ③地球表层 ④自然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导致灾情、构成自然灾害的是
①致灾因子作用于受灾体并造成危害和不利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海底火山喷发于无人荒岛 ③山洪暴发冲毁桥梁 ④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使数以百万计的居民患上严重的放射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2~4.2.D 3.A 4.C 第2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自然灾害孕育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等地球圈层之中,它们构成了孕灾环境。第3题,自然异变都是致灾因子,③④属于孕灾环境。第4题,自然灾害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自然异变,二是受灾客体。②中没有受灾客体,④中不具备自然异变,它们都不能构成自然灾害。
下图为“不同自然灾害持续时间对比图”,读图,完成5~6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5.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自然灾害依次是
A.地震、火山喷发、洪涝、干旱
B.火山喷发、台风、泥石流、洪涝
C.滑坡、寒潮、风暴潮、洪涝
D.泥石流、地震、飓风、干旱
6.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自然灾害。下列灾害链表达错误的是
A.寒潮→低温→霜冻
B.台风→风暴潮→洪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案:5.A 自然灾害中,干旱持续时间最长,地震持续时间最短。
答案:6.C 泥石流的发生往往与暴雨有关,C项中干旱诱发泥石流表述错误。
自然灾害危害面广、破坏性大,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据此完成7~8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7.下列河流中,可能发生凌汛现象的是
A.松花江
B.密西西比河
C.莱茵河
D.尼罗河
8.泥石流是指斜坡上或沟谷中的泥、砂、石块等碎屑物质与水混合而形成的流动现象。下列国家和地区中泥石流多发的是
A.日本
B.蒙古
C.荷兰
D.新疆
答案:7.A 发生凌汛现象的条件:一是冬季气温在0
℃以下,二是河流从较低的纬度流向较高的纬度。
答案:8.A 泥石流发生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要有降水(时间长、强度大),二是要地形起伏大(沟谷发育)。蒙古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且相对高度小;荷兰地势低平;新疆干旱。
读“某流域汇流示意图”(下图),完成9~10题。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集水线
B.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分水线
C.流域边界与某一条等高线完全重合
D.流域面积的大小与周围地形有关
10.有关该流域洪灾形成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B.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洪水
C.地面坡度小→河道排水速度快→洪水
D.植被覆盖差→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答案:9.D 等高线弯曲最大处可能是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谷,也可能是山脊,山脊处为分水线,山谷处为集水线,故A、B两项不正确;流域的边界为山岭或高地,并不仅与某一条等高线完全重合。故只有D项正确。
答案:10.C 因为地面坡度小,则河道排水速度应较慢,不易形成洪水,故选C项。
读“我国某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图”(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越高,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大),完成11~1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1.图中反映的地质灾害主要是
A.地震、滑坡
B.滑坡、泥石流
C.台风、泥石流
D.地震、台风
12.图中台风路径处易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
B.台风路径处多山地丘陵
C.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
D.台风路径处植被破坏严重
答案:11~12.11.B 12.
( http: / / www.21cnjy.com )A 图中显示的地质灾害气象等级大小与台风路径有极大的相关性,台风经过的沿海地区明显地表现灾害等级较高,而台风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带来大量降水,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故图中反映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和泥石流。
读“海平面升高及某国土地变化示意图”(下图),完成13~14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3.A国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其主要原因是
A.海平面升高
B.地势低平,容易积水
C.全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
D.大型工程建设不当
14.关于M、N两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M河源头区主要是冰雪融水补给,N河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
B.M河有凌汛现象,N河没有
C.两条河流的含沙量都很大
D.两条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答案:13.B 图中A国为孟加拉国,该国地势低平,容易积水,加上降水集中,多暴雨,因而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答案:14.A 图中M河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其上游为雅鲁藏布江,其源头区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N河为恒河,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下表为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据此完成15~16题。
地区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主要灾害种类
干旱、洪水、沙漠化、水土流失、台风、龙卷风
酸雨、雪灾
干旱、洪水、沙漠化、蝗灾
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水土流失、酸雨
干旱、洪水、水土流失
干旱、土壤盐碱化、生物灾害
15.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A.草场面积广阔,牧畜多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C.冬季气候寒冷,1月均温低于0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16.欧洲和北美洲存在同一项农业灾害,显示出下列何种地理特征
A.自然资源过度开发
B.工业化程度高
C.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过多
D.纬度跨度大,农业灾害类型多
生物入侵,又称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因为偶然机会进入某一适宜其生存和繁殖的地区。其种群数不断增加、分布区逐步扩展的过程。据此完成17~18题。
答案:15.B 欧洲冬季降水量较其他大洲多,主要是因为欧洲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影响,冬季温和湿润,气旋活动频繁。
答案:16.B 欧洲和北美洲都存在酸雨的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酸雨的发生是因为区域工业化水平较高,向大气中排放的酸性气体较多,酸性气体在空气中与水汽发生反应形成酸雨,影响农业生产。
17.近年来,被称为“生态杀手”的北美一只黄花先后在沪、苏、浙、赣等地迅速蔓延,严重影响原有植被。其根本原因是
A.该地区气候暖湿,适宜其生存
B.该地区土壤呈酸性,适宜其生长
C.一只黄花在该地区没有天敌制约
D.一只黄花在新环境发生了变异
答案:17.A 一只黄花在我国江南地区的迅速蔓延,其主要影响因素是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适宜它的生存。
18.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在南方水域大暴发,而在北方水域却未形成生态灾难,其主要原因是
A.南方无其天敌,北方有其天敌
B.南方水域广阔,北方地表水贫乏
C.南方水污染较轻,北方水污染严重
D.南方冬季温和,北方冬季寒冷
答案:18.D 水葫芦在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南方水域大面积暴发,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温和,对其生长无制约作用;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有结冰期,对水葫芦的生长繁殖起了制约作用,故未在我国北方地区形成生态灾难。
读表及“震中分布示意图”,完成19~20题。
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的关系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
烈度震级
5(km)
10(km)
15(km)
20(km)
3
5
4
3.5
3
4
6.5
5.5
5
4.5
5
8
7
6.5
6
6
9.5
8.5
8
7.5
7
11
10
9.5
9
8
12
11.5
11
10.5
19.据表可以看出,烈度与震源深度和震级的关系是
A.烈度与震源深度呈负相关,与震级呈正相关
B.烈度与震源深度呈正相关,与震级呈负相关
C.烈度与震源深度、震级都呈正相关
D.烈度与震源深度、震级都呈正相关
20.图中A地位于震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震源深度为100千米,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纵波)以8千米/秒的速度向外传播。那么位于图中B处的某海轮将于地震发生后约多长时间有震感
A.30秒
B.40秒
C.50秒
D.60秒
答案:19.A 仔细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震源深度越深,烈度就越小,两者呈负相关;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两者呈正相关。
答案:20.A 图中A、B经度大约相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纬度相差2°,故两地的水平距离约222千米,A点距震源100千米,根据直角三角形边长的计算公式可推出B地距震源约240千米,即地震发生后约30秒B地会有震感。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40分)
21.(9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31.0°N,103.4°E)发生了8.0级地震。地震造成巨大的灾害。另外,5月13日地震灾区有中到大雨。
材料二:四川盆地西部地质构造分布图(甲图)。    材料三: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图(乙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甲                          乙
(1)阅读材料,试分析说明此次汶川地震的成因。
(2)分析地震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3)在同一次自然灾害中,北川县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21.(1)位于断层活动带,地壳运动较活跃;岩层沿断裂带断裂并释放巨大的能量。
(2)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灾情重;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而经济损失上升。
(3)北川地处县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交通设施密集。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地震的成因,地震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同时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
22.(11分)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1975~2001年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统计
灾害类型
非洲
美洲
亚洲
欧洲
大洋洲
各类型统计
气象类灾害
11.9
19.0
27.1
10.0
4.3
72.3
地质类灾害
0.9
3.7
7.8
2.7
0.9
16.0
生物类灾害
6.7
1.2
3.1
0.5
0.2
11.7
各大洲统计
19.5
23.9
38.0
13.2
15.4
100
注:表中数据为各大洲各类灾害发生次数占全球总次数的比重。
(1)亚洲发生次数在各大洲中居首位的灾害类型是什么?世界上发生频次最高的灾害类型是什么?
(2)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的比重在各大洲中的比重较小,试分析原因。
(3)非洲的生物灾害发生的次数所占比重较大,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22.(1)气象类灾害、地质类灾害。气象类灾害。
(2)非洲和大洋洲分别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发生地震的概率较小;地形起伏小,干旱面积广,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少。
(3)非洲气候干热,特别适宜生物害虫的生长和繁殖;非洲经济欠发达,控制病虫害的能力弱。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同时考查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
23.(8分)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右面甲图和乙图都是以某海湾为中心,并且两海湾都是风暴潮的易发区。
(1)简析①②两海湾风暴潮的主要类型及风暴潮多发季节的不同。
(2)2007年3月3~5日,正值我国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节日元宵节前后,乙图中②海湾出现了38年以来的最强风暴潮,给沿海区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试分析此次风暴潮势力特别强大的主要原因,并比较山东省与辽宁省受本次风暴潮影响的差异及原因。
(3)受风暴潮影响较大的部门有(  )
①海洋运输 ②海水养殖 ③风力发电 ④海上石油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23.(1)①海湾风暴潮的类型主要为台风(飓风)风暴潮,多发生在夏秋季节;②海湾的风暴潮类型主要为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
(2)南下的强冷空气势力较强;元宵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后正值天文大潮,加剧了风暴潮的强度。辽宁省未发生风暴潮,山东省受风暴潮影响大;偏北风(东北风)助长了潮势,辽宁省沿海为离岸风,山东省北部沿海为向岸风。
(3)D
24.(12分)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在同一次地震中,东、西两坡相比,造成经济损失较大的是______坡,试分析原因。
(2)东、西两坡在暴雨时容易造成水土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失的是______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城镇在地下水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若继续发展下去,将造成怎样的后果?
(4)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图中西侧的森林将被砍伐,这将会引起地下水、河水怎样的变化?
(5)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图示地区应怎样做才能够“缩小”灾情?
答案:24.(1)西 西坡有城镇分布,人口和经济密度大。
(2)东 东坡坡度较大,又缺乏植被保护
(3)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地面沉降,并引起建筑物坍塌,并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塌方。
(4)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河水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加大,洪水水位高。
(5)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增加覆盖率;不要在洪水高风险区有过多的经济活动;合理利用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