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单元测试 (含答案解析)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单元测试 (含答案解析)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9 17:4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11年10月23日,当地时间13时4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分(北京时间18时41分),土耳其东部凡城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中位于和伊朗接壤的凡城的塔巴利村,震源深度5千米。截止到10月25日,地震已经造成2
262座建筑物损坏,死亡432人,1
300多人受伤。据此完成第1~3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地震的孕灾环境主要是(  )。
                
A.岩石圈
B.大气圈
C.水圈
D.生物圈
2.下列属于地震灾害主要受灾体的是(  )。
A.桥梁、厂矿
B.沉损船只
C.粮食作物
D.滑坡和泥石流
3.地震中受伤害最轻的人群可能是(  )。
A.妇女、老人
B.青少年、儿童
C.残障人
D.青壮年男性
答案:1.A 2.A 3.D
解析:第1题,地震是岩层在地引力的作用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发生断裂错位,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急剧释放。第2题,桥梁、厂矿受地震破坏易变形、垮塌、沉陷、毁坏等。第3题,妇女、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他们是承灾人群中脆弱的群体,而青壮年尤其是男性相对承灾能力较强,受伤害也最轻。
当地时间2013年8月18日,日本鹿儿岛县
( http: / / www.21cnjy.com / )樱岛的昭和火山口发生爆炸性喷发,喷出的烟尘高达5
000米,为观测史上最高的一次。火山喷发后,大量火山灰随西风飘落到鹿儿岛市中心,许多居民在出行时不得不打伞或戴口罩。据此完成第4~5题。
4.昭和火山喷发属于(  )。
A.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海洋灾害
D.生物灾害
5.本次火山喷发中,有可能造成哪些资源破坏 (  )
①矿产资源 ②淡水资源 ③地热资源 ④耕地资源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4.A 5.B
解析:第4题,火山喷发是因异常地质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属于地质灾害。第5题,火山喷发,火山灰会污染地下水,岩浆毁坏耕地资源。
2013年第30号热带风暴
( http: / / www.21cnjy.com / )“海燕”已于11月4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11月8~9日,台风“海燕”由东到西横扫菲律宾中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菲律宾国家减灾委的灾情通报显示,截至当地时间11月20日6时,“海燕”已造成全国至少4
011人死亡,18
557人受伤,此外还有1
602人失踪。据此完成第6~8题。
6.热带风暴登陆后,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灾害产生的主要成因是(  )。
①强风 ②风暴潮 ③特大暴雨 ④干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关于热带风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风暴是一种强烈发展的温带锋面气旋
B.热带风暴常发生在秋冬季节
C.热带风暴是一种在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D.热带风暴只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
8.热带风暴“海燕”是在下列哪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①代表风向)(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答案:6.C 7.C 8.C
解析:第6题,热带风暴能量巨大,具有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 )怕的摧毁力。热带风暴的危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第7题,热带风暴是在热带、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常出现在夏秋季节,热带风暴现象可发生在多个海域,西北太平洋是发生热带风暴最多的地方。第8题,热带风暴是热带低压形成的,北半球的低压气流运动方向是由四周向中心逆时针辐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右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9.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
①台风 ②寒潮 ③沙尘暴
④干旱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④
10.甲地受该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为盆地 ②受盛行风影响小 ③距离海洋较远
④纬度较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9.C 10.A
解析:图示区域为我国局部地区,越往
( http: / / www.21cnjy.com / )西北方向,这种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越高,则其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可能是寒潮和沙尘暴。甲处于(30°N,104°E)附近,推断为四川盆地,地形因素作用使其受寒潮和沙尘暴影响小。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南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强烈海啸,给日本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读表,完成第11~12题。
年份
发生地区
里氏震级
1960
智利
9.5
1964
美国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续表
年份
发生地区
里氏震级
1957
美国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9.1
1952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2004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
8.7
2010
智利康塞普西翁市西北
8.8
2011
日本本州岛东南部海域
9.0
11.百年以来震级在里氏8.5级以上的大地震主要分布在(  )。
A.太平洋中脊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
C.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D.大西洋中脊地震带
12.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大地震,是由(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背运动张裂而形成的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背运动张裂而形成的
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答案:11.B 12.B
解析:第11题,表中所列的美国阿拉斯加威廉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子湾、美国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智利康塞普西翁市西北、日本本州岛东南部海域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只有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所以百年以来震级在里氏8.5级以上的大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第12题,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这两大板块相互碰撞,多火山、地震灾害。
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如图1。读图1、2,完成第13~14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图1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图2
13.图2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
A.a
B.b
C.c
D.d
14.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
A.甲、庚
B.丙、庚
C.乙、丁
D.戊、辛
答案:13.A 14.D
解析:第13题,分析表1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可知河道位置如图a所示,由表3的地势起伏可判读出河流流向。第14题,判断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应对照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的表,可以得出戊和辛区域易发生泥石流。
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读图,完成第15~17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5.图中a、b、c三地区气压P相比较(  )。
A.Pa>Pb>Pc
B.PaC.Pb>Pc>Pa
D.Pb>Pa>Pc
16.当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沙尘暴
B.干旱
C.泥石流
D.寒潮
17.图示时间,寒潮易发生的原因有(  )。
①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冰雪覆盖,气温低、气压高 ②冷气团势力强,易从高纬向低纬流动 ③北半球南北温差较小 ④北半球较低纬度暖气团势力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答案:15.A 16.C 17.D
解析: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判断:Pa>P
( http: / / www.21cnjy.com / )b>Pc;图示中,北半球出现强大冷高压,应为冬半年,而泥石流的出现需要强降水为动力,一般出现在夏季。冬季冷气团势力强盛,南北温差大,易出现寒潮灾害。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8.若此图示是以甲为中心的等震线图,则(  )。
A.同一等震线上震中距相同
B.破坏程度表现为甲>乙>丙>丁
C.各点数量关系为丁>丙>乙>甲
D.甲点为震源
答案:B
解析:由题目中的条件“是以甲为中心的等震线”可知,甲处为震中位置,烈度最大,等震线的数值自甲处从西向东递减,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破坏程度及数量关系都是甲>乙>丙>丁。
右面为一组剖面示意图,该组图反映了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 )华北某地区t1~t4时期土地利用状况的历史变化过程(t1~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图完成第19~20题。
19.图示t4时期河流断面处的河水年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B.年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C.洪峰流量减小,且出现频率降低
D.春夏季流量增大,秋冬季流量减小
20.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 )降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9.A 20.D
解析:第19题,从示意图来看,t1~t4
( http: / / www.21cnjy.com / )时期出现城市化和坡地开垦现象,植被覆盖率明显降低,因此植被截留雨水和涵养水源的功能均减弱,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升高,春旱可能加剧,春季流量应该减小。第20题,由图可看出该地区林地面积减小,城镇面积扩大,故选D项。
二、综合题(共40分)
21.(8分)读全球热带气旋路径示意图和世界洪涝灾害多发地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全球热带气旋路径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世界洪涝灾害多发地分布图
(1)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海域上空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地方。中心均最大风力在   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台风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   月最为频繁。
(2)洪涝包括    和涝渍两种类型。涝渍多发生在 。
(3)图中两种自然灾害的孕灾环境分别是    圈和    圈。
(4)受洪涝灾害与热带气旋影响的地区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地理位置上的共性是        ,从灾害发生的时间上看,这两种自然灾害具有    性。从灾害发生的空间上看,这两种自然灾害具有    性。
(5)灾情大小通常从哪些方面进行衡量 图中两种灾害的灾情往往特别严重,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1)副热带 西北太平洋 12 7~11
(2)洪水 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洼地
(3)大气 水
(4)多分布于沿海地区 群发 群聚
(5)衡量标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等。原因: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财产富集,工农业发达。
解析:台风和洪涝是世界上影响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大的两种自然灾害,其中台风多形成于热带和副热带的洋面,洪涝包括洪水和涝渍两种,其多分布于降水较多的近海地区,两者的灾情大小往往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等作为衡量标准。
22.(8分)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010年以来全球发生的部分地震
材料一:201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材料二: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
( http: / / www.21cnjy.com / )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材料三:海地多年来政治经济不稳定,许多建筑
( http: / / www.21cnjy.com / )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屋拆除。
材料四:
时间
震级
震源深度/km
首都距震中距离/km
伤亡情况
海地
2010年1月12日
7.3级
10
16
伤亡约55万
智利
2010年2月27日
8.8级
60
320
伤亡近千人
(1)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地震带,填写下表。
地震带的名称
图中所示地震发生地的数码
(2)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    板块、    板块、    板块的交界处。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这些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
(3)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1)
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图中所示地震发生地的数码
环太平洋地震带
①②③④⑤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印度洋 亚欧 美洲 广泛性、突发性、频发性、群发性和破坏性
(3)智利首都震中距远于海地;智利震源深度大于海地;智利建筑物抗震能力强于海地。
解析:第(1)题,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太平洋的边缘,图中①②③④⑤都位于此带上;而⑥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第(2)题,依据③⑤分别位于亚洲东部和北美洲西部,可判断③位于太平洋与亚欧板块交界处,⑤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注意澳大利亚及其附近属于印度洋板块,则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材料中显示一系列地震的发生及其危害,结合地震灾害的突发性特点,可分析回答自然灾害的特点。第(3)题,地震损失大小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以及建筑物抗震性能密切相关,材料三、四显示智利地震震源深度大,首都距震中更远,且房屋抗震性能优于海地,所以智利地震带来的损失较小。
23.(8分)据孟加拉国私营通讯社孟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 )社报道,流经拉杰沙希县的帕德玛河(在印度境内为恒河)上游水位上涨,使该地区洪水泛滥,有19人死于洪水导致的蛇咬、翻船及各类疾病。下图为孟加拉国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2)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于    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 。
(3)孟加拉国多洪涝的原因是什么
(4)从气候、地形因素归纳洪涝多发区的分布。
答案:(1)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洼,北高南低
(2)热带季风 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分雨季和旱季
(3)自然原因:①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 )降水丰沛;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4)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湿润地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多洪涝。
解析:本题层层递进考查了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分布。由图中河流分布、流向及经纬度分布可知该国的地形、地势特点及气候状况。洪涝的形成既与自然环境状况有关,也有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结合孟加拉国洪涝多发的自然原因归纳洪涝多发区的分布规律。
24.(8分)下图是世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从地形条件看,泥石流多发地的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请你指出泥石流多发地所处的高原或山脉的名称,并说明山地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2)从降雨条件看,泥石流多发生在降雨变率大(多暴雨)的地区,其原因是什么
(3)图中A地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山脉分布区,但为什么这里是泥石流多发地
(4)图中B地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多暴雨地区,却是泥石流多发地,分析其原因。
(5)在泥石流多发地,要避免和减轻泥石流危害,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欧洲中南部有阿尔卑斯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 )欧亚两洲分界处有乌拉尔山,亚洲中部有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天山、阿尔泰山、横断山等,北美西部有落基山、南美西部有安第斯山等。原因:①山地坡度陡,泥石易被雨水冲走。②山地风化作用强,产生的碎屑物质多等。
(2)小雨时,地表泥石不能被雨水带走,泥石逐渐积累。一遇暴雨,积累的泥石便随水而下,形成泥石流。
(3)①这里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地表碎屑物质多;②在干旱地区,往往降雨变率大;③干旱地区地表植被缺乏。
(4)①B地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②B地气候寒冷,冻融风化作用强,易产生较多的松散物质;③冬季多冰雪,夏季冰雪融化易产生较大的水流。
(5)①植树造林;②工程建设和村落应避开泥石流易发的沟谷地带。
解析: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条件:①陡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沟谷;②大量松散的堆积物;③充足的水源。在山区和高原地区,地表起伏大,因风化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多,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松散物质,一旦遇有暴雨或大量冰雪融水,就易形成泥石流。
25.(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中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2011年到2012年初夏,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 )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长期高温少雨,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材料三: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
(1)说出A图的中东部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描述该地形区的地表特征。
(2)读材料二,分析导致该地区2011~2012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原因。
(3)读B图和材料三,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
答案:(1)云贵高原,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多山间小盆地。
(2)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保水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 )差;该地区农业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依赖性大;该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差;植被覆盖率低,空气干燥,气温较常年偏高。
(3)该流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淮河流域支流多,水系发达;干流流程短,入海河道短;流域汇水面积大。
解析:第(1)题,地形的名称及特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描述。第(2)题,该地区2011~2012年发生严重旱情的原因有气象气候因素、地形、植被、农业种植结构等。第(3)题,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要结合材料分析。